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研究的现代化视角*

2014-04-17 06:55戎晓云
关键词:现代化文明传统

戎晓云,邓 曦

(1.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江苏 常州 213164;2.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城市频道,江苏 南京 210008)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主要指的是从先秦诸子百家发展到“五四”运动前的孝道文化。当前传统孝道文化研究的视角基本是一种规范研究,即把孝道文化置于历史与文化的背景中,重视其在道德领域和价值领域的作用与传承。而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历史有变迁,文化有差异,孝道文化的内涵自然不是一个静止的直线,而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曲线,这为研究者们提供了历史研究与比较研究的视角。

现代化视角不脱离历史研究与比较研究,是从宏观历史的角度,考察传统孝道文化在中国进入“五四”时期之后的发展变化。研究者们已经注意到现代性或是现代化对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影响,但是往往把这作为一个发生在某一历史阶段(尤其是市场经济时期)的影响因素,而没有做更深入的考察。所以,从现代化视角来研究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何为现代化视角

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在2010版的《中国现代化报告》中提出,现代化是文明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交替进行的复合过程,是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现代化是一种变化,包括文明的生活、行为、结构、组成、制度和观念的深刻变化,是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型过程。现代化理论的不同流派对现代化的阶段划分有所不同。2010版的《中国现代化报告》以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将世界现代化大致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形成、发展、转型和国际互动的符合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指20世纪70以来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是知识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形成、发展和国际互动的复合过程,是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物质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过程。

两次现代化在西方理论家的阐述中分别被称为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罗纳德·英格尔哈特认为,现代化的核心内涵是经济和技术发展带来大致可以预期的社会和政治变革。经济发展确实与人民信仰和动机的普遍改变存在联系,而这种改变又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们在重新塑造着宗教的作用、工作的动机、生育率、性别角色。现代化的每个阶段都带来了人们世界观的变化。工业化引发了一个重要的改变过程,带来了官僚化、等级制、权力集中、世俗化以及从传统价值观到世俗—理性价值观的转变。后工业化的兴起带来了朝着不同方向发展的另外一套文化变迁,新趋势是朝着越来越强调个人自主和自我表达的价值观发展。经济发展的高水平往往使人民更加宽容和信任,造成对自我表达和参与决策更加重视。

现代化视角用现代化理论阐述分析问题。现代化理论主要是分析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特点和规律,它的基本任务是探讨一个国家怎样从传统农业社会过渡到现代工业社会或者是知识经济社会的理论。它一方面研究发达国家怎么向更发达的阶段发展,另外一方面研究落后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问题。它在方法论上运用的是理想概念分析工具;强调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文化精神在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发展精英”在欠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的先导作用;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变迁过程。第二次现代化理论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包括一般理论及分阶段、分层次和分领域理论等,包括六个领域的理论,分别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个人和生态六大领域现代化理论。它的基本任务是探讨现代文明的形成、发展、转型和国际互动,探讨文明生活、结构、制度和观念的现代化。

中国孝道文化属于文化领域研究范畴。现代化发生在不同领域,不同领域的现代化有不同特点。文化现代化是文化领域的现代化,它是一个历史过程,包括文化生活、结构、制度和观念的变化和两次转型。其间,文化要素在不断退出、进入、重组、消融、创新和传播,形成了它的特色性和多样性。

二、从现代化视角研究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

从宏观历史角度来看,中国在从“五四”运动之后开始进入现代化时期,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一书也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进入现代化的序幕。当清政府还在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之际,西方列强已完成了自己的工业革命,实现了经济和政治实力的大幅度提升,并开始了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化。从鸦片战争开始,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蚕食之下一步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合约,割地赔款,中国的经济与政治逐步陷入了困境。在此过程中,西方的各种思潮如洪水般涌入中国,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局面受到严重冲击,儒家“孝治天下”的观念随之被打破。

从教育体制来说,在州县的庠、序,《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充满孝道经义的书籍虽仍作为启蒙之用,但在最高学府,受魏源“开眼看世界”,林则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影响,高等教育大力引进国外书籍,这对“孝治天下”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李鸿章等人开办洋务学堂,也是“师夷长技”的一部分,技术类书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儒家经典书籍在高等学府不再是一家独大。

从政治上来说,“学而优则仕”的取才制度也随着西方思潮的涌入被打破。在鸦片战争前期,读书人把孝道作为践行准则,恪守并且张扬是一种必要。到“五四”运动时期,西方各种思潮大量涌入,《孝经》、《礼记》、《孝行》、《颜氏家训》、《二十四孝原编》等孝道理论的书籍被扔在一边,被直接斥之为“孔家旧书店”,封建社会的学校体制、取材体制被直接驳倒。“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要思想解放,科学与民主转入人们头脑;要推翻封建统治,就要推翻扎根在人脑中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因此,被历代统治者强化的传统孝道受到了猛烈的批判。传统孝道中的消极方面被放大并被批判、消解。传统孝道强调“三纲五常”,在封建社会确实起到了维持君主统治的作用,但是它本身带有很大的愚民性,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是绝对服从,君权、父权不容挑战,长久的单向性服从积淀成服从权威、迷信权威、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懦弱国民性格。“五四”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旧文化、旧道德,这使孝道遭受灭顶之灾。陈独秀认为传统文化把孝与父权等同是错误的,要“反对那种不合理的用父权剥夺子女和媳妇正当的权利的行为”,“反对‘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的观念”。鲁迅对传统孝道中形式主义的东西深恶痛绝,尤其是“郭巨埋儿”这种变态性的孝让他望而却步。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对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封建礼教的批判具有深远的作用。

可以说,“五四”文化运动对传统孝道文化展开了最猛烈的批判,它清算了传统孝道文化中的糟粕,给传统孝道文化的消融带来了思想上的影响。随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继承了“五四”的思想,继续对传统文化进行冲击。今天看来,这些运动或革命对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批判未免矫枉过正,缺乏理性,忽视了其中合理、科学的成分。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传统孝道文化经历着从破坏到重建的过程,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尤其当世界经历过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之后,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作为文明的一种形态,它的行为、观念、生活也深受影响,它需要从农业社会和传统文明中转变过来,并逐渐适应工业文明和现代文明。中国的工业化比世界工业化来得要晚,这也注定了中国孝道文化被破坏之后的重建必定受到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和冲击。人的现代化,尤其是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带来的总体变化,必然促进孝道文化适应这种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包括内容和形式的变化。

此外,中国的现代化与世界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中国的现代化并不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而是对世界现代化的一种被动回应。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和洋务运动以及“五四”运动在某种程度上都带有被动的特征,因此传统孝道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必然也带有这种烙印。这就决定了孝道文化研究的现代化视角需要进行历史研究与比较研究。

综上所述,传统孝道文化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其产生与发展同整个社会系统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纯地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或是伦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都会导致研究的片面化和简单化,容易陷入“描述性工作”的困境之中。描述性工作包括一些策略性和技术性的研究,这些研究可以在实践中迅速见效,但不利于发现本质、提出对策。所以必须要从广阔的综合性视角来研究。无疑,现代化视角是合适的,它具有跨学科的特征,将各种研究角度融于其中,它可以把各类现代化理论作为研究基础,把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作为研究方法,可以专注于“关系和关系方式”研究,深入地探讨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深层次问题,将传统孝道文化研究置身于人类的宏观历史发展,使之完成自我重建与自身转化。

三、传统孝道文化现代化视角研究的现实意义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需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本质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它里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用现代化视角剖析、解读、研究,是为了更好的继承其精华,使之与现代社会道德相吻合。只有创造性传承,传统孝道文化才能得到广阔的自我延伸,只有适应时代发展,传统孝道文化才能获得广阔的生存空间。

用现代化视角研究解读传统孝道文化有其现实意义,传统孝道文化本身属于伦理道德建设的范畴,能与法制建设相结合,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加快社会公德形成的进程。中国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态势越来越明显。我国城市进程不断加快,加上又是家庭小型化的社会结构,养老问题显得异常严峻。传统孝道文化发挥它的现代价值,对于全社会来说是一种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对加强个人品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能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报本思源的社会氛围。

孝,作为延续了三千多年传统道德文化的根基,影响着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礼仪和道德精神,它特有的价值内涵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依然发挥重要作用。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传统孝道文化经过自身现代化转变,坚持继承和批判、坚持传承和创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必能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1]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10:世界现代化概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2-11-19)[2013-11-19].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3] 周穗明.现代化:历史、理论与反思——兼论西方左翼的现代化批判[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4] 张凤阳.现代化的谱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5] 付轶男.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研究的现代化视角[J].外国文学研究,2009(12):8-12.

[6] 肖龙航.中国传统孝道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现代化文明传统
边疆治理现代化
请文明演绎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漫说文明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