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
众所周知,德国人的职业素质非常高,职业行为能力非常强,这与德国在工业化革命以来长期沉淀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与德国职业教育教学对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更是密不可分的。笔者通过赴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为期一个月的研修学习及实地考察后认为,德国职业教育常用教学方法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能提供很好的借鉴。
德国职业教育实行的是双元制(约占47%)和全日制职业教育(约占53%)体系。“双元制”是指在国家法律框架下,由职业学校和企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一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同时,“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和核心,即学生既参加职业学校的理论和专业适应性学习,同时又参加企业的实践培训的职业教育体制,学生同时也是企业的学徒工(以下仅称为学生),学校和企业按照联邦政府教育部的大纲要求对学生分别进行教学和培训,最后通过IHK或HWK(德国工商业协会或手工业协会)的考试,取得专业合格证书,成为专业的技术工人。成熟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使德国无论是双元制学校还是双元制企业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并在实际中运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
随着工业化革命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德国生产组织模式已经由强调重复简单生产技能的泰勒模式向强调劳动者综合素质、具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精益型生产模式转变。为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使学生更快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劳动市场,德国各州文化教育部长联合会议(KNK)在1995年为职业教育学校开发了框架计划与相关学习能力领域,其颁发的手册中就包含了职业学校的教育任务:(1)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即学生专业能力、个人能力及社会能力的结合;(2)培养学生的灵活适应能力,即学生能够不断克服工作环境、社会变化发展所带来的新挑战;(3)培养学生将来参加继续学习的意识;(4)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规划个人及社会生活的能力。
由此可见,德国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既要掌握职业技能,又要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发展、融入社会的能力,并强调专业、个人与社会能力的均衡发展是学习的前提。德国职业教育将学生的能力概括为六个方面:专业能力、社交能力、使用语言能力、使用方法能力、个人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生的培养不再是以掌握职业技能为唯一目的。而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中教学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理念先进,种类较多,根据教学目标、学生能力、课程特点的不同,往往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德累斯顿工业大学HELMIG博士详细地介绍了其中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1.教学法简介。教师设计出一些基本问题,如姓名、年龄、家庭、出生地、兴趣爱好、生活格言等,也可由学生自己设计问题。首先学生分别将问题写在一张纸条上;然后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同学相互采访对方,同时将纸条信息填写完整;最后由同学各自介绍本组里的这位同学的个人情况及想法。
2.教学法目的。通过模拟采访形式,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以及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所在,想学什么,喜欢什么样的授课形式等内容,并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
3.教学法实施要点。(1)教师负责主持,并进行时间的把控;(2)教师负责材料的总结与梳理;(3)教师相互之间可以共享资料。
4.教学法总结。可培养学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使用语言能力,并为后期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大量的参考信息。
1.教学法简介。教师作为主持人,设计一个主题,主题内容由学生进行分析和充实,每个学生将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以卡片的方式与小组成员共享,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形成报告并进行阐述。
2.教学法目的。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自由表达个人想法的能力。
3.教学法实施要点。(1)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些卡片,每个卡片只写一个问题,学生写出该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案;(2)将卡片收集起来,用粘贴板把卡片粘贴上去;(3)然后小组进行汇总,撰写报告并阐述;(4)教师总结并进行评价。
4.教学法总结。该方法可以将学生的卡片拍照作为教学档案,与学生共享,学生不必做大量笔记。缺点是该教学方法完成一个教学主题耗时较多。
1.教学法简介。在解决一个问题时集思广益。学生针对课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表述清楚。针对问题提出各种解决方案,通过小组讨论选择一种适合的方案,并进行小组间的共享。
2.教学法目的。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实现自主学习;每位学生都有时间发言,提高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最终解决方案,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与沟通能力。
3.教学法实施要点。(1)每个学生都要发言,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语言缓慢地、清晰地大声地讲述自己的想法;(2)在其他学生表达他自己的想法时,不允许对别人的想法进行反问、注解和评论,保护每个人发言的积极性;(3)规定讨论使用时间为10~15分钟;(4)小组规模在15人以下;(5)每个小组指定一位记录员;(6)教师对性格外向和内向的学生要注意分别引导,防止性格外向的学生占用过多的发言时间。
4.教学法总结。头脑风暴法是德国双元制教育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特别适合人文学科学类的课程,此种教学方法可与卡片法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在沟通、协作、自我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素质。但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做大量准备工作,耗时长,当很多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负责记录的学生很难将所有学生的信息准确完整地记录下来。这种方法对快速阐明观点的学生有优势,安静、性格内向的学生的优点不易得到发挥。
1.教学法简介。在每个教学项目结束之时由教师提出问题,如:本次课你学到了什么?让每个学生自愿发言,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2.教学法目的。通过收集到的反馈意见,对下次授课的改进提供参考信息。同时,教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是否集中并通过每个学生的表述情况,了解到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习效果如何。
3.教学法实施要点。(1)每次只一个人发言;(2)一位学生发言时,其他人不许评论(包括教师);(3)陈述必须紧扣主题;(4)陈述必须简短。
4.教学法总结。在德国职业教育中,教师对每堂课学生的评价意见非常重视,它是教学质量反馈环节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甚至可以作为一种惯例,用于每堂课的授课总结。
1.教学法简介。项目教学法是学生以团队为单位为完成一个项目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指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由学生自己完成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并最终完成项目的汇总、汇报和评价。
2.教学法目的。实质上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与团队进行沟通的能力。
3.教学法实施要点。(1)下发任务书: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通过讨论确定项目后由教师下发项目任务书。(2)制订方案:学生团队根据项目任务制订任务分工和实施方案。(3)实施方案:学生根据小组中的分工,然后按照既定的工作方案按步骤和程序实施。(4)检查评估:先由学生团队对自己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汇总、汇报和评估,再由教师进行评估。
4.教学法总结。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大约1/3的课程实行了项目化教学法。通过项目化教学法,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任务的流程与能力要求,它是以实践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职业院校和企业培养中心广为采用。项目化教学法不仅仅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提升,同时,对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协作与沟通、决策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质量检测能力也起到了很好的锻炼作用。这种教学方法,意味着教师要投入得更多,要求教师对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非常了解,才能对学生的每一个答案进行正确的评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解决实际工作的能力。
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常用教学方法学习,感受到其在学生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强大支持,其理念与做法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劳动者具备自我学习、不断开发自身潜力和不断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能力。它强调的是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有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劳动者不会因为对新的生产过程及工作组织形式不适应而茫然不知所措,而是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很快地重新获得职业技能和知识。通过近几年对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生的毕业跟踪调查发现,真正受到用人单位好评或在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学生,并不是那些在校期间单纯专业成绩优异的学生,而是综合素质高、应变能力强的学生。从用人单位中了解到,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除了要求应具备必要的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考察员工的综合能力及职业行为能力中所包含的各方面的能力。我国职业教育中关注较多的是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岗位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对劳动者综合能力和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亟待进一步加强。
从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可以看出德国对于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是无处不在的,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在近几年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各地各校都建设了实训中心,但都是仅仅重视学生在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操作教学,都很少涉及学生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德国教育教学方法中对学生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方式,制定一些可行的措施:
1.根据行业特点制定出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及质量评价体系。各地行业主管部门应联合各地职业教育主管部门成立相应机构,广泛开展调研,由行业兼职教师与职业学校教师结合行业所需的职业行为能力,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及质量评价体系的制定工作。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描述中就要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这是一种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样,在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及质量评价体系的制定中也要有具体的体现,细化到每一项任务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2.加强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一方面,通过选派职业院校教师到相关行业参加实践锻炼、专题培训等方式加强职业教育教师对职业行为能力的认同感,认识到职业行为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引进行业企业技术骨干作为职业院校教师。内培外引,提高职业教育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整体素质,以身作则,时时树立职业行为典范。这样才能将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的设置、能力标准的开发、考核方式上的变更及授课方式的设计上进行融会贯通,而不是孤立地对单个能力的培养。
3.加强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认识的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加强入学教育、专业认知、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分阶段进入真实职场的循环式教学,让学生在“零距离”接触真实的职场环境中,切身感受到职业活动的过程,了解企业文化,认识职业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同时,通过校外实习指导教师一对一的言传身教让学生认识到提高自身职业行为能力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自觉积极地参与到培养自己职业行为能力的教学活动中来。
4.结合我国实际开展培养学生职业行为能力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方面,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将职业文化、技术文化积极引入校园文化中。如在校园内展示与职业实践和职业发展相关的展板、挂图,将实训室布置成真实的企业车间结构,不定期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讲座,将在某个职业领域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名人画像、优秀毕业生简介、学生的获奖作品、创造发明等在校园内进行展览,以此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我国实际推行德国职业教育中常用的采访导入教学法、闪念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与团队进行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为人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