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长法 王芳
帮助学生在大学中做好职业准备和培养职业意识,已普遍成为高校的目标之一。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水平与质量,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台湾地区高校就开始关注学生就业辅导问题。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职业生涯辅导机制,可为当前大陆高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提供借鉴与启示。
当前台湾地区高校负责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事宜的组织,具体说来,主要有咨询、权力机构的学校毕业生就业辅导委员会(或学生就业辅导工作推动委员会)和执行机构的学务处职业生涯发展中心(或就业辅导组)两部分。
毕业生就业辅导委员会,是台湾地区高校负责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辅导工作的咨询、权力机构,由校长任主任委员,副校长、教务长、学务长、总务长、各院院长、主任秘书、就业辅导组(室)主任、各系主任及其他相关人员为委员。委员会的执掌范围包括审定各项就业辅导工作章则、拟定并审核辅导工作计划与进度、监督辅导工作绩效评估、办理工作绩效评估及其他有关就业辅导工作的推展事宜。具体说,其主要任务为:指导各项有关就业辅导及服务工作;协调各单位,共同推动毕业生就业辅导及相关事宜;规划毕业生就业辅导及就业机会的开拓;研究就业市场需求,适时调整在校生所习课程及各系、所招生人数等。作为职业生涯辅导的权力机关,就业辅导委员会依据社会需要、学校发展,适时制定、调整并监督各项就业辅导工作政策及其实施,有利引导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辅导事宜的合理发展,并推动之有序进行。
隶属各校学生事务处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心,是台湾地区高校负责学生就业、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执行机关。早在20世纪60年代,台湾一些高校就成立了负责辅导毕业生就业的专门机关——就业辅导组。随着时代发展,单单对毕业生进行就业辅导已无法满足学生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新世纪以来,台湾地区各高校普遍扩大相关业务,在继续办理毕业生就业辅导的同时,亦开始致力于推动在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以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与就业力,提升其在未来职场的竞争优势。可以说,从“就业辅导组”到“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心”的转换,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它也反映了台湾地区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的重要转变,其实施,符合高校学生发展需要,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执行机关,职业生涯发展中心工作的核心目标主要有三:对在校生进行职业及生涯规划辅导;开拓就业机会,辅导学生就业;研究就业问题,为以后发展服务。具体说,就是要引导学生探索职业生涯兴趣,形成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生涯问题解决能力,提升专业技能和就业力,以促进其职涯发展和实践行动,并开拓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以台湾大学职涯中心为例,其提供的业务项目包括:(1)学生求职、企业求才业务;(2)提供各种就业咨询;(3)提供各种考试及升学咨询、办理就业辅导讲座及校园征才活动;(4)办理学生生涯辅导及其相关调查及毕业校友动态调查等。
应该说,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台湾地区高校为适应社会职场及学校、学生发展需要,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学生职业生涯、就业辅导组织体系,这些机构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效推动了学生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与发展。
1.进行性向测试,引导学生了解自我。职业性向测试是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种职业指导与规划的咨询方式,测试以性格、潜能、兴趣等因素为依据,给以被测试者职业规划与选择的建议,以供参考。为引导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等个人特质,台湾地区教育行政机关及各大学先后开发或借鉴使用了UCAN就业职能诊断系统(大专校院就业职能平台)、CPAS人才测评网(职业适性诊断测验)及生涯兴趣量表、生涯信念检核表、生涯与就业协助系统等职能诊断系统、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各种职业性向测试,帮助其了解自我、探索自我,并依之制定自我规划。
2.开展职业生涯辅导,协助学生形成合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阶段性规划策略,为此台湾地区各高校在学生入学后,即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格之学生,利用课程、讲座、座谈等多种方式,有计划地开展职业生涯辅导工作,引导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培养职场能力,形成职业规划,以强化校内辅导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质效益。同时,各高校还非常重视产学结合,为学生提供实习、见习、参访等机会,让学生体验职场生活,以增进其对专业与职场的认识与连接,弥补学校教育之缺失,消除学术与实务的隔阂,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1.教授各种求职技巧,提高毕业生求职竞争力。为提高毕业生求职、就业质量,台湾地区各高校对毕业生的求职就业极为上心。在帮助学生形成合理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每年毕业季节,各校都会专门组织活动邀请专家帮助学生进行就业、创业、留学等事宜的分析、辅导与咨询,并向学生教授求职履历的撰写、求职策略,面试时服装、礼仪等技巧,同时还举行校内职场面试模拟、咨询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求职前的实战机会。
2.提供各种就业咨询,发挥企业与毕业生的桥梁中介作用。作为辅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最后,也是最实质性的工作环节,台湾地区各大学极为关注,亦积极举办各类求才、求职活动,为双方提供供需信息,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桥梁与纽带的中介作用。此类活动主要有:(1)接受征才、求职请求,公布信息。各校均专门制定了求才申请表,接受企业的各种征才申请,并在学校网站(或以其他形式)的专门就业版块上及时公布与更新,以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同时,学校也接受毕业生的求职申请,并代为介绍工作。(2)举办就业博览会,为企业与毕业生提供双向选择机会。除代为介绍沟通外,台湾地区高校也定期举办就业博览会、厂商说明会、咨询会等活动邀请企业到校招聘或提供相关就业咨询,为学生提供了解厂商之机会,使企业、学生可面对面的交流互选。
学生职业意识与技能的培养,不可能短时期内即可完成,台湾地区各大学均认识到这一点。因此,为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各校自学生入学开始即针对不同年级之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的相关辅导,并将之纳入学校教学规划内容,如在台湾大学,各年级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主要内容有:(1)大一新生:职业生涯关注辅导系列,引导学生入学后即关注职业生涯发展。其内容包括认识自我学程(职业生涯性向测验、咨询)、认识工作学程(生涯规划讲座、未来趋势与热门行业分析演讲)等。(2)大二:职业生涯自我管理能力辅导系列。其内容有:职场初探学程(包括职业生涯分析、Career Day等)、增强能力学程(包括思维逻辑训练、个人EQ管理讲座、职场礼仪与态度课程等)。(3)大三:职业学习辅导系列。包括了解职场学程(咨询会、产业市况分析、职场体验学习营等)和职场体验学程(工读实习、境外实习等)。(4)大四:就业准备辅导系列或升、留学准备辅导系列。其中就业准备辅导系列包括适性定向学程(企业经理人讲座、求职策略分享、职业生涯咨询、公司参访、创业分享等)和职前冲刺学程(HR面试分享、模拟面试学习)等,后者包括认识留学学程(升学就业抉择讲座、留学准备分享)和认识游学学程(校友经验分享)两部分。
为引导学生形成合理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质量,台湾地区各高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关服务,如举办生涯发展规划与就业课程、座谈会、讲座等活动,帮助学生规划生涯发展。此外,各校还非常重视对学生包括履历撰写、穿着礼仪、面试技巧等内容的服务与辅导。各校还关注社会发展需要,为学生介绍职场趋势,并对各类职业所需之技能、工作职责及发展展望等进行详尽分析,以使毕业生“知己知彼”,提高就业竞争力。学校服务功能的发挥还表现在对到校招聘的企业上,如为吸引更多企业到学校招聘人才,提高本校学生的就业质量,各高校对到校招聘企业提供诸如停车位、帐篷、长桌、椅子及餐饮等一系列免费服务与关照,努力做好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的桥梁与纽带。
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并不是学校一方的事。为了解雇主对毕业生的认知状况和毕业生对学校教育及自身综合素质的评价,以使学生职业规划更能适应职场环境的要求,进而缩短产业界、学校、学生对职业能力及素养的认知差距,台湾高校亦非常重视对毕业后学生的追踪调查及雇主对本校毕业生满意度的调查。各校对雇主满意度的调查一般都侧重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如沟通表达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专业知识能力、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的能力、发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考量与测评,并请雇主给以相关建议以资改进、调整。对毕业生的调查,除上述内容外,各校还征求毕业生对本校课程的意见与建议,如“通识教育对你在职场表达或沟通能力是否有帮助”“系所开设课程能否使你能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系所开设课程能否使你工作表现能获得主管高度评价”等,从而了解已就业学生对学校所开课程及所学技能的评价及改进意见。可以说,调查是雇主、学校与毕业生之间对职场能力要求沟通的重要桥梁,其开展缩小了各方对学生所需职场能力的认知差异,为学校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涯规划与辅导提供了现实方向指南,进而有利于提升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能力,提高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