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婷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需求的增长,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截至2012年底,经政府相关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而成立的民办普通高校达707所(含独立学院303所),招生160.28万人,在校生533.18万人,我国民办高校已经形成了与公办高校争夺生源的激烈局面。但从另一个侧面看,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劣势:民办高校相对办学历史较短,没能积淀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进而导致品牌竞争力不高,综合实力欠佳。发展特色校园文化应成为民办高校办学战略发展的重要任务,应予以高度重视。
文化的概念非常宽泛,要给其下一个完整而严谨的定义非常困难。据统计,许多学者从各自不同的学科视角对文化下的定义就有200多种。因而,我们在本文中把文化理解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们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人类文明,它包括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简单地说,文化就是在一定区域内人们所形成的具有显著特征的精神面貌与思维方式等。
每一所高校在办学过程中,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师生整体文化素质、道德素质,而在教学与科研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高校文化不但在学校自身的办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它起着引领社会风尚,推动社会先进文化发展的作用。因此,高校文化与社会文化存在着紧密联系,相互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对校园特色文化的研究来对高校校园文化进行深入探讨。
在国际竞争中,各国已越来越重视对本国本土文化的重视,是否拥有强大、先进的文化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从表面看,各国综合国力竞争取决于经济实力的强弱,但从深层次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其实与文化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文化包含了一国的教育、科技、国民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它推动着这个国家整体素质的提高,对综合国力的提升起到了助推的作用。一个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承担着建设国家文化的重要职责,高校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弘扬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的主阵地。因此,建设高校文化也是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高校的数量与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每年向社会输送大批的专业人才,为祖国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高校作为学校教育的最高端,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民办高校办学历史较短,文化积淀不够,缺少具有特色的地方校园文化。而大学之大,并不在于大楼有多少,大楼有多新,大楼有多高,而是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深厚的校园文化。缺少校园文化的高校,也只是徒有大学之名,并没有形成极具竞争力的品牌优势。因此,民办高校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提升自身软实力,校园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创建富有特色的校本文化可以提升民办高校的办学层次,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许多民办高校管理者也意识到了学校文化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却呈现出以下一些共性问题:第一,许多民办高校在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与企业联系相对较少,这是我国民办高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个普遍而突出的问题,许多高校甚至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第二,民办高校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精神层面的培养比较欠缺,过于注重学校物质层面的建设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建设。第三,一些民办高校的管理者对于高校文化建设认识不足。如将校园文化建设局限于学生的思想层面,将校园文化建设任务附属于某一职能部门之下。由于受到学校自身办学理念和客观实际条件的制约,许多民办高校并没有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民办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存在着非连续性、非整体性的设计与思路,有些民办高校自身硬件设施都无法跟上学生数量增长的规模,更无从谈起自身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第四,毋庸置疑的是,也有许多民办高校认识到了自身文化底蕴的不足,也希望通过文化建设来提高学校的人文底蕴,也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但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盲目跟风地模仿一些自身文化建设比较好的高校模式,而忽略了校本特色。学校特色文化的建设需要有自身的特点,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不能采用“拿来主义”,否则反而会阻滞学校自身文化特色的发展。
高校与企业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机构,在物质文化方面差异较大,但在精神文化层面却有着可以彼此联系的共通点。民办高校的教学体制与公办高校不同,他们的专业设置可以紧跟市场的需求,能培养出深受企业欢迎的中、高级人才。但由于许多民办高校忽视了与企业的衔接工作,导致许多民办高校毕业生踏入工作岗位之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在实现学生身份向职员身份转变的过程中遇到了障碍。因而,民办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将先进的企业文化融入高校相关专业的学风、校风建设中来,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在高校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理解不同的企业文化,进而形成学生自己的认同感,以便在未来的求职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企业的精神文化应该延伸到民办高校文化中,两者之间应紧密联系,只有这样,学校文化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
民办高校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包括学校各种物质宣传阵地、建筑物、教学设施等,对于这些物质文化的建设,许多民办高校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些具有校本特色的物质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通过有形文化的熏陶促使学生思想意识发生转变,这也是民办高校实现文化建设的最简便有效的途径。民办高校通过建设这类物质文化标识,可以展现出其物质文化的发展程度。各民办高校在建设物质文化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地方特色,采用因地制宜的审美原则,通过呈现学校的物质文化表达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校风、学风,形成富有特色的民办高校文化。民办高校应结合自己学校的优势专业特点,选择一些与该专业匹配的物质文化,如护理专业的可以选择南丁格尔像、孙思邈像,师范专业可以选择孔子像、陶行知像等。这些雕像设施都是高校文化的重要体现,当学生踏入校园时,就能够体会到通过这些雕像传递出的学校特色文化,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文化氛围,催发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通过了解这些专业领域里著名人物的人格魅力,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修身律己,形成良好的道德风貌。
正如文化概念的纷繁复杂,难以穷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具有复杂化、多元化、系统化的特征,要想建设民办高校文化这个长期而浩大的工程,既需要有全局意识、整体规划,又需要能够关注细节,注重各个环节紧密协调发展,做到整体与部分相协调,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为了避免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混乱局面,必须有一个文化建设理念进行统筹。在民办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价值理念,要始终将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民办高校文化生态系统,才能够真正突显民办高校的地方特色与时代特征,才能够成为在校师生共同传承和发展的文化传统。对于每一所民办高校而言,在建设高校文化时既要坚持高校文化所秉持的一些共性的东西,如育人、奉献、进取等,也要针对各高校自身特点,结合优势专业表现出更多的职业特征,如商科专业的诚信、护理专业的救死扶伤等,寻求高校与企业的衔接点,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民办高校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举办各种知识竞赛、爱国主义讲座、法制思想宣传等活动,从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进行正确引导。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社团或心理辅导活动,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有效缓解学生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压力和面临的窘困境地。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类型的专业技能比赛,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平台去施展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与技能,通过竞争性的比赛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所学专业的认识,进而提高他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在校庆日、毕业季、教师节、元旦等具有纪念意义的节假日,学校也可以组织开展不同主题的文艺汇演、晚会等,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各种文体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构筑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在生源争夺也愈发激烈的情况下,民办高校要以特色文化建设为先导,切实提升学校的品牌竞争力,打造核心竞争力,促使校园文化逐渐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同时,民办高校必须意识到,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离不开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离不开民办高校学科体系建设的逐步完善。因此,民办高校应更新观念,通过多种途径去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校文化,从而实现民办高校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