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稳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策略

2014-04-17 06:50周星妤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24期
关键词:信贷市场化利率

周星妤

1.在改革中兼顾各方、协调推进,建立成熟的债券市场。在稳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建立成熟的债券市场是重要条件。在利率市场形成机制与取消利率限制的两个方面,不应是跨越跳,形成“夹层”。这样,由于利率的不确定性,容易对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当前的情形来看,我国债权市场仍处于不成熟阶段,其中存在非市场化机制。所以,在我国债权市场培育的过程中,债权发行的审批制度、与国外成熟市场的差距等,都对市场基准率体系的建立并完善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稳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应切实兼顾各方、稳妥推进,并借鉴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深化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与此同时,我们也难于回避这两点:一是转移央行政策管理的重心;二是建立并逐步完善金融产品利率差价体制,为利率市场化奠定基础。

2.处理好各方敏感问题,建立完善的金融安全体系。就当前的金融市场而言,利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影响。所以,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存在诸多的风险因素,如利率市场化对金融体系的冲击、对市场竞争秩序的影响,等等。所以,稳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应切实健全当前的市场退出机制、存款保险机制。并且,重视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冲击,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型银行,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面临严重的金融风险。因此,处理好各方敏感关系,尤其是处理好金融安全体系与利率市场化之间的矛盾,形成两者良好的兼容。此外,进一步完善金融安全体系,发挥好安全体系对信用风险、定价风险、流动风险等的防范,以确保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金融的稳定性。

3.完善金融监管模式,强化监控与防范效力。由于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诸多金融风险,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模式,对于构建全方位的监控防范体系至关重要。(1)为确保政府部门对银行进行全面的监管,应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如对内部贷款的限制、准入的限制等。这样一来,不仅强化了对现实危机的处理能力,而且有利于对利率放开后各银行行为的严格控制,进而确保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稳妥推进。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面临的国际金融挑战日益严峻,更加强调我国应尽快完善金融体制,建立并完善存款保险体制、市场退出机制等。这样,可以控制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为银行业创建良性的公平竞争,确保利率市场化改革平稳地度过关键阶段。(2)为更好地适应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需求,应进一步转变信贷调控模式。当前,我国所采用的调控模式仍是数量型直接调控模式,以信贷额度管理、存款准备金率等为主。但是,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其主要的金融信贷调控模式,以“价格型间接调节为主、数量型为辅”。所以,应进一步优化信贷调控模式,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4.完善政策性利率指标体系的建立,确保在利率市场化中银行业的平稳。在过去,我国主要基于存贷款利率和央行发行利率,实现政策指标利率的功能构成。但是,自2012年以来,我国允许利率浮动,进而进一步扩大了基准利率的波动幅度,这表明基准利率所带来的金融影响力正逐步弱化。在这种情形下,近期央行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指导信贷市场产品定价,2013年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所以,我们应更加清醒的认识我国当前的金融市场,针对市场的发展需求,建立完善的政策性利率指标体系。

(田风摘自《经济师》2014年第1期《新形势下稳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策略分析》)

猜你喜欢
信贷市场化利率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为何会有负利率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随机利率下变保费的复合二项模型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