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绩效管理的建议

2014-04-17 06:50马国贤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24期
关键词:信任度绩效评价财政

马国贤

一、搞好评价结果信息的公开工作。

阳光是最好消毒剂,路灯是最好警察。信息公开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条件。信息不透明,评价结果就不会影响官员升迁,也就无人重视。一旦信息公开,他们就有了绩效压力。为此,我们应按国务院《信息公开条例》要求,下决心将绩效评价结果纳入信息公开范围。

但应注意:一是信息公开的内容应是介绍评价过程、主要结论、问题及建议信息,而不应公开那些涉及国家安全、个人隐私、商业竞争、被评单位排位等敏感信息;二是信息公开可采用公示方式。通过公示,听取各方意见并修改后,形成正式报告。正式报告只向人大代表公开。人大代表对评价结果有意见的,可通过申请公开,有条件地提供原始数据。

二、推进部门预算的项目化管理。

项目化管理指政府将政策性、工程性支出视为预算项目,按每个项目建立专款专用、环节化管理、跟踪监督等制度。其核心是实施对预算项目的前期评审、中期评价和结果评价制度。

项目化管理既是政府决策科学化的要求,又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条件。可以说,我国预算绩效管理进程,最终取决于能否削减项目,实现绩效评价全覆盖。由于一个政府的绩效评价能力只能评价30~50个项目,为此,预算管理必须采用削减项目,扩大单个项目总预算的方针,将预算项目削减到50~80个以内。而目前,我国一个县有上千个项目(含转移支付专项),若多数项目未经评价就“过关”,就不是绩效管理。要做到这点,我们就必须实施项目化管理。

1.重建部门预算模式。确立新的部门预算公式:部门预算=基本支出预算+业务费预算+项目预算。其中:基本支出预算指用于保障行政部门(含参公事业单位)基本经费的预算,含人员工资和公务费预算。预算编制方式不变;业务费预算是从项目预算中分出的大类,由基本业务费预算(如会议、购置、修缮、出国经费等“三公经费”)和专业业务费预算(业务培训费、课题调研费,特别费等)构成。它采用“总额核定,明细支出由部门编制,纳入人大审查,专款专用”的管理方式。总额由财政按各部门前三年平均数核定;项目预算指部门用于发展性项目的预算,分为事业费类、工程类和政策类项目(含转移支付专项)预算。在采用新的部门预算公式后,财政将重点转向项目预算,按三项制度要求严格地实行项目化管理。

2.规范项目命名方式。(1)以战略性项目来命名预算项目,由于每一战略性项目包括了许多行动性项目(子项目),因此,财政若受理的是战略性项目,就可以大大减少预算项目数,集中目标;(2)建立项目管理的国家制度,多数中央项目可以国家来命名,并按“统一规则,资金各自筹措,统一绩效评价”来设计制度,从而将地方资金纳入;(3)规范项目名称。对长期项目可用“××项目第×期”来区分;(4)建立对项目的流程管理,尤其是前期评审机制。

三、完善“单位自评”制度,充分发挥其作用。

在绩效评价上,虽然单位自评饱受诟病,但在我看来,这主要是对此缺乏合理的制度设计造成的,是可以完善的。从世界范围看,它仍是重要制度。

1.建立规范的自评办法。这包括:(1)自评单位的绩效指标和评价方案应经财政批准,以避免隐瞒不利信息;(2)实施自评后,单位应将评价结果,连同支撑资料送财政部门,接受财政初审;(3)财政应以公示方式,将初审的评价结果公开。自评单位有责任对公示中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和回答,必要时应公开评价依据。

2.建立“信任度再评价”制度。信任度再评价也就是在单位自评之后,由财政委派中介机构核查数据资料,聘请专家对自评报告做出信任度再评价的制度。通过核查和专家信任度打分,将自评纳入规范体系。

(成林摘自《地方财政研究》2014年第3期《论预算绩效评价与绩效指标》)

猜你喜欢
信任度绩效评价财政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全球民调: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最高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汽车养护品行业运行环境分析及提高客户信任度的途径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2014,如何获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