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含 李辉 黄永平
1.校企合作使学校与企业联系更加紧密,实现双赢。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习、实践,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教师可以及时跟踪行业发展,了解企业对行业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教师可以为企业开展培训,针对企业的技术难题进行科技攻关,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等。
2.校企合作能够缩短毕业生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差距。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在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用人需求,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缩短毕业生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差距,学生毕业后可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3.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在“准企业”实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边学习、边工作”“学中做、做中学、学做一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在“准企业”实践和实习,可以提前成为企业的“准员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
4.校企合作有利于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职业院校的发展需要一支既熟悉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是,目前许多教师一毕业就走上教学岗位,与实践接触很少,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通过校企合作项目,教师可以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学习和实践,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不断在业务方面取得进步和突破,并最终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同时,学校可以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兼职讲师。
5.校企合作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一方面,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而高职院校是培育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摸清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同时,还可以利用企业提供的实践环境加大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进而为企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高职院校具有自己的科研队伍,可以为企业提供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等方面的创新型研究,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
1.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高校以校企合作为名,要求学生到企业实践,甚至拉长企业实习、实践的时间。这些高校开展所谓的校企合作仅仅是为了解决学校本身师资不足、实习基地缺乏等办学条件方面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对校企合作没有配套的教学内容支撑,对校企合作的方式缺乏设计,对整个校企合作的过程缺乏监控,使得所谓的校企合作成为企业和学校对学生“两不管”的真空地带。还有的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是为了在一些课程建设或教学质量评估中获得好成绩,所谓的校企合作只停留在签协议、启动等形式上,并没有真正开展。以上这些现象都是由于高校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必将影响校企合作的效果。
2.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实际行动。企业经营的目的是获取利润,作为企业,更关心实施校企合作能为企业带来多少经济利益。现阶段校企合作还缺乏规模效应,从当前校企结合的现状、发展定位、模式、途径、规模等方面看都还存在一定问题,难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和产业规模效应,这就使得企业对于投资职业教育的信心不足。
3.配套政策、制度建设不够完善。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应该起到推动的作用,这就要求政府在政策、法律、法规中对校企合作给予引导、鼓励、监督和保障。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建成一套用于指导校企合作顺利开展的完整且权威的法律法规,无法对校企合作各方的责、权、利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另外,目前在政策、制度中对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的奖励政策或优惠政策不够完善,挫伤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深度推进。
4.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受政府政策、环境、资源等条件的限制和约束,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进展非常缓慢。尽管有些院校开展了校企合作的实践,也多是探索实施,既没有相应的理论体系作指导,也没有形成跨区域、跨行业、跨专业的具有借鉴意义的校企合作模式。现阶段对校企合作的研究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对于校企合作的现状、发展定位、实现途径、模式、共性与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并且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对于影响校企合作的其他因素诸如经济社会的发展预期、社会公众的心理、社会的实际用工需求等方面的研究也不够深入。
1.加强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政府要提供相应的配套资金和相关政策对校企合作给予支持和引导,同时还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和推动。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出台好的政策来扶持校企合作,通过系列优惠政策为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条件的完善提供保障,同时通过政府财政扶持渠道,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做好校企双方的桥梁和纽带;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职业教育的立法工作,明确职业教育中学校与企业的责任,为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双赢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2.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动力机制。开展校企深度合作需要找准校企双方的利益结合点,保证校企双方都能从合作中获利。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着诸如办学条件有限、“双师型”教师缺乏、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落后、毕业生就业难等实际问题,实行校企合作恰好有助于解决以上问题。对于企业来说,随着校企合作的开展与深入,会获得丰厚的回报。一是与学校的合作使企业能够获得学校的先进科技和理论支持,为企业职工提供再教育与培训,全面提升职工的能力与素质。二是校企合作有利于为企业做宣传,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的提高,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三是通过长期深入的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为企业源源不断地培养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同时,通过政府或行业出面建立包括政府干预动力机制、市场运作激励机制、考评监督机制、长效利益共享机制等动力机制,全方位保障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3.积极探索、推广、应用多层次的校企合作。在国内外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基础上,逐步开展多层次的校企合作,从而探索出适合自己学校的校企合作方式。学校与企业浅层次的合作,多采用签订协议、建立专业实习基地的形式。学校与企业联合制订学生实习计划,并配合企业做好过程监控,以保证学生真正掌握操作技能,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合作加深后,企业将逐步深入参与教学过程,根据岗位技能的最新要求,与学校一同改进专业设置,整合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并最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切实让企业由配角变成主角,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决策中来,同时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一致,力争形成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学校和企业相互渗透。一方面,学校根据企业实际需求,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咨询、科研支撑等服务,不断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另一方面,企业为教师提供大量到企业交流、实践的机会,并为教师提供参与企业科研的机会,使教师与企业之间保持联系,促进学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