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障碍及解困路径分析*

2014-04-17 05:10付春新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大学生

付春新

(阜阳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一、引言

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99万人,2014年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727万人,加上往届未就业的大学生,2014年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年”。毕业生就业压力在加大,就业形势更严峻。一方面,毕业生很难顺利就业,频繁跳槽或待业,不断加入“蚁族”和“啃老族”大军;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不到称职的人才。破解就业障碍是保障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关键,也是社会安全的首要课题,因此,探讨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障碍因素及其解决路径极其重要。

二、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障碍因素

(一)政策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1 政策不完善 虽然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法律法规,毕业生就业的政策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政府的“舵手”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如受传统亚文化等的影响,一些毕业生宁可成为“蚁族”和“啃老族”,也不愿回家乡发展,或者一心想进入被视为“铁饭碗”的事业单位,国家政策却没有对此进行切实可行的引导;又如在鼓励毕业生赴西部就业问题上依旧沿用10年前制定的政策,可行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足。所以,就业政策不能沦为简单的形象工程,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综合多方面因素,做出恰当的调整,尽可能发挥其作用。

2 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健全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保障体制、保险制度、救济机制、福利项目等,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高校毕业生经济和精神上的帮助。当前,社会需求与毕业生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信息来源渠道较窄,这势必造成部分毕业生找不到如意工作,选择在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很少有保障的民营(私营)企业就业。一部分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出现纠纷,作为弱势群体的毕业生,其利益很难得到维护。同时很多用人单位用人歧视的问题依然存在。不少毕业生就业的部门和地域受到限制,岗位绝大部分是基层岗位,而基层的一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设置了障碍,“拼爹”现象在少部分用人单位依然存在。少数毕业生毕业就失业,特别是家境困难的学生毕业后生活都存在问题,成为“蚁族”和“啃老族”。还有部分毕业生志存高远,想创业,但手头资金不足,创业能力不够,创业环境差,没有资源优势。

(二)学校办学特色不突出,教学改革不够深入,就业指导形式化

1 办学特色不突出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校园面积不断扩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而办学特色却渐渐丢失,盲目扩招,忽视了内涵建设。一些高校沦为“学店”和“就业加油站”,至于学生的理想、兴趣、追求、人格的完善、责任感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等,学校关注指导甚少,学校追求的是高就业率,就业质量不是考虑的重点,导致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下降。

2 教学改革没有大的突破 很多高校的专业及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书本知识老化;部分教师整天忙于科研,无心教学,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只需被动听、被动记、被动考;一些高校的考试评价方式简单,仅检测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忽视社会需求信息的传递;公共课程特别是思政系列很容易出现偏向意识形态的单向灌输,教学内容和方式、考查方法单一,学生很难获得相应的知识;毕业生也不认真做毕业论文,随意从网上下载论文敷衍了事。因此,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与工作岗位的适切性不够,所找工作与所学专业知识不对口,造成了供需结构性矛盾,制约了毕业生就业。

3 就业指导不充分 部分高校重视招生,对学生就业特别是就业质量关注较少,指导流于形式化、程序化。虽然大部分高校建立了就业实习实训基地,开设了就业、创业等相关课程,也有专门的部门和教师指导,但专业化程度不高,效果不显著。很多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的硬件和软件投入均不足,与企业联系不紧密,不清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一些参加就业指导的教师本身就没有相关的经历和体验,未经过系统的职业指导培训,其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且指导教师队伍不稳定,整体水平较低。高校的就业反馈追踪系统也尚未完善。

(三)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

首先,不少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理想信念迷茫,精神迷失,一些男生热衷打游戏、玩牌或看武侠小说,很多女生沉浸于看韩剧等感情剧和连续剧,到毕业时才发现没做好就业准备。其次,很多毕业生掌握了大量、系统的专业知识,但创新意识不够,专业技能缺乏,不具备处理某一行业或领域专业问题的能力,不能学以致用,更不敢创业。再次,部分毕业生职业素养欠缺,缺乏处理工作和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智慧,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水平、职业标准等有待提高,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需着力培养。最后,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定位不准,期望值过高,眼高手低;受传统亚文化和计划生育政策等的影响,一些毕业生宁可成为“蚁族”漂在大城市,也不愿回农村或家乡发展,或者一心想考取“铁饭碗”,如公务员等,还有一些毕业生在家待业“啃老”,不愿先就业后发展;部分毕业生求职不主动,表达能力欠缺,甚至有的思想道德水准不高,做事不认真,不善与人交往。

三、破除毕业生就业障碍的对策

(一)优化政策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国家颁布实施的一系列大学生就业政策,确实给高校毕业生带来了实惠和希望,但为他们建立开放、宽松、公平的政策环境,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任务依然艰巨。(1)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战略规划、调整和管理。不能用同样的方法管理所有高校,国家要支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百花齐放,充分发挥“舵手”作用,为高校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2)给高校开办专业的自由。国家可根据各高校实际情况,适当授权高校开办专业的自由。(3)完善评估体系。不能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评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风向标,更需关注毕业生的就业质量。(4)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开辟更多的工作岗位,把就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首要问题,强化政府职责,降低社会家庭的教育成本;国家就业部门与地方就业机构、各地方就业机构彼此相互配合,搭建及时、可靠的就业信息平台;促进就业公平,规范单位用人制度,避免“萝卜招聘”现象的出现,积极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保障毕业生权益;对毕业生创业在税收、贷款、场所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进行相关指导和追踪服务;保障未就业毕业生的基本生活,扩大失业基金的使用范围,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完善城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鼓励毕业生到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偏远地区及中小企业工作;构建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征集更多大学生入伍服兵役,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总之,政府应该在尊重高校办学自主权和学术自由的基础上,给予高校以政策性和财政性的扶持,为毕业生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解决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后顾之忧。

(二)突出学校办学特色,推动和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优质的就业指导服务

1 特色是学校的灵魂 高校需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经济技术发展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合理定位,尊重市场和教育规律,以市场和学术标准相统一的方式检验人才培养质量;改变旧式教育思想,科学规划和调整学科专业;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校企合作,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走内涵发展道路,提高办学质量,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估和保障体系,开辟出适合学校长远发展的特色图景,形成自身独有的办学特色。

2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之本 对于很多高校而言,以就业为导向,推进和深化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试方法、评价体系等都需适当地调整改变。教学内容要更新,坚决打破教师说空话、一本教材用十年的局面;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通过授课比赛等多种举措调动教师积极性,采用案例教学、专题讨论等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考试方法多样化,如既可以是小组合作,也可以是开卷半开卷;对于饱受诟病的公共课,如思政课,可以大量采用案例,或者结合社会时事热点讲解,或者深入实践,检测则采用学生写心得、实践报告等多种方式;认真组织落实毕业生论文设计工作,支持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方案设计、调查研究等。

3 高校需要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学校应转变以就业率为标杆的指导服务目标,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上;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以及大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就对其进行全程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做好就业、创业、升学等方面的参谋,鼓励他们到基层、艰苦的地方就业;针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建立专门的心理疏导机构,及时化解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增强他们的自信和勇气。另外,高校还要加强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与就业机会;经常选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就业反馈追踪体系,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包括就业心态、就业意向和困难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及实训,经常邀请社会成功人士介绍他们的求职、就业、创业经历和经验等。

(三)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严峻的大环境下,大学生需要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在校期间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坚定理想信念,为精神补“钙”,合理规划大学生活,进行清晰的职业生涯设计;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尽量拓宽知识面,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积累深厚的人文素养;通过参加各项活动有意识地提高职业素养,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提高表达、适应和应变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既不眼高手低,也不妄自菲薄,勇于到艰苦偏远的地方历练自己和施展才华;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进行创业实践。总之,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修身养性,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 查建中.为什么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职场也找不到称职的人才[N].中国青年报,2013-08-23(3).

[2] 付春新,李清贤.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1):138-140.

[3] 祝坤,方奕.我国大学生就业瓶颈及解困路径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2(12):73-77.

Employment Obstacles for College Graduates and Solutions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大学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