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鑫
让评价更“给力”
——小学音乐课堂评价方式的探究
■沈 鑫
郭声健教授的《音乐教学新概念》一书中指出:“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立脚点从原来的重结果型逐渐在转变成重过程型,这是理念上的升华。”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音乐课堂评价环节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的评价语言运用过于单调、频繁,评价效果显得不再那么“给力”,导致学生的学习状态很漠然,并没能真正起到激励作用。为此,在音乐教学生活中,笔者力求通过丰富且有效的评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高昂的课堂积极性,追求高效的音乐课堂。
《小小啦啦队》是四年级艺术第八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歌曲朗朗上口,富有激情。为了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笔者尝试运用积极的课堂评价语言,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情绪。以下是其中一些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歌曲听完了,大家听见我们啦啦队的口号了吗?谁来演示一下?
生1:加油、加油、加油。
(生2表演)
师:她的小耳朵可真灵敏,表演得也真不错,请坐。
【片段二】
师:你觉得这首歌曲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哪位同学来说说看?
生1:很开心。
师:很好,请坐,是个懂音乐的小行家。作为一名啦啦队员,为自己所喜爱的运动项目加油助威,那一定是件快乐的事情。还有同学补充吗?
生2:很激动、很兴奋。
师:(摸摸她的头)真聪明,体会的很正确,老师非常同意你的观点。
此次研究选取UCI标准数据库中的鸢尾花数据集,该数据集是常用于分类的,是一类多重变量分析的数据集,数据集具有150个样本,其中有三个类别,依次是山鸢尾、杂色鸢尾以及维吉尼亚鸢尾,它有四个属性,分别由花萼长度、花萼宽度、花瓣长度及花瓣宽度构成,类别比值为50:50:50,所用的鸢尾花数据集部分数据如表1所示。
整堂课上,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十分高涨、投入。几乎所有的同学都积极地希望加入到音乐活动中,嘴里不停地喊着:“老师,我来,选我吧!”据课后调查,学生特别喜欢这首歌曲,甚至运用到了后来的学校运动会中。
赏罚激励机制设立后,每位孩子都尽力改变自己的不足,以追求自己的最爱——“小红花”,也向着神秘礼物迈进!如在班主任嘴里的小王同学,是个能“拆天”的小家伙,但是当他获得“小红花”后,眼神里满是兴奋,笔者相信他是会不断进步的;皓皓,是个作业拖拉、课上沉闷的孩子,但笔者发现在音乐课上他却经常发表观点,一次教研课后,许多老师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赏罚机制的设立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促进着高效课堂的实现。但在笔者第二年教学生活的末尾,另一个问题逐步显现——一小部分学生经常得不到小红花,于是开始抱怨,“小红花”奖罚机制开始出现裂痕。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其一,覆盖面不广,一直辗转于几位好学生之中;其二,学生感觉不够公平,衡量方式太单一;其三,小红花不便于保存,时常弄丢。
根据小学生好强、好胜、好奇的心理,可以制定一个关于学生评比的方案。以《“音乐币”评比办法》为例。
总则
在全班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前提下,按照每堂音乐课上的表现,由音乐老师、音乐课代表、音乐小组长、音乐小组员共同商讨、评定。
细则
1.评定周期:两周。
2.评定内容:
①个人奖励项目:坐姿、纪律、认真听讲、积极举手、有进步、互相帮助。
②集体奖励项目:优秀个人、优秀小组、优秀班级、路队情况。
③个人惩罚项目:课堂打架、讲话严重、乱插嘴、坐姿不好。
④集体惩罚项目:路队糟糕、班级不团结、互相指责。
课堂评价方式要讲究多样性 笔者认为音乐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要多样化,切忌单一化。前文提到的三种课堂评价方式更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实际情况相互融合,多样性使用。
激励性评价要讲究时效性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信息反馈越及时,教育的效果越好。”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为此评价一定要及时,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特点的因素,存在着共性和个性的不同。
激励性评价要讲究公正性 不公平的评价会拉开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隔阂、冷漠、消极甚至反抗的情绪。有时,还会引起班里其他同学的冷落、孤立,使学生精神上受到伤害。所以,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偏爱优秀学生,不冷落后进生。
教师只要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用爱心正确评价,那么,激励性评价将会是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学生的多元潜能才能得以开发,才能张扬个性,和谐、自主、全面地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澄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