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地方普通高校校友的母校情结

2014-04-17 06:18胡解旺
嘉应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母校校友名校

胡解旺

(嘉应学院 教育科学研究所,广东 梅州 514015)

如同养育我们的土地被尊称为大地母亲,滋养我们的河流被尊称为母亲河一样,悉心培育过我们的学校被称为母校。之所以有如此亲切的称谓,一方面是基于生物学因素,即学子如同孩子,经过母体较长时间的孕育后分娩,并吸吮着母亲的乳汁成长,其他任何人(包括父亲)都无法取代。另一方面,对子女那种无私的母爱乃天然浑成、无需刻意雕凿。母校之为母校,在于其孕育了学子的成人与成才过程,以及包容、慈爱、默默奉献、不求索取的天然母性情怀。学子是母校基因密码的延续,人生轨迹始终印刻着母校的形与神。换言之,母校与学子永远是母子连心、荣辱与共。

从大学角度看,通常的母校称谓是将自己接受最初大学教育的学校尊称为母校,其他接受后续教育的大学可算是第二母校。

一、脐带:地方普通高校与校友的母子情结

母子连心,这是母校与校友的天然情感,具有延续性、恒久性和不可替代性。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1年,在全国所有本科大学中,地方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数、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占全国本科院校总数的94.5%、95%、94%[1]。地方普通高校必须有效地培育这种情感,充分利用好各类校友资源,逐步改变自身的弱势化和边缘化格局。

(一)校友是提高地方普通高校声誉的最佳背书

母校的声誉是靠校友书写的。所有大学都应然地依赖校友去擦亮校徽和校牌,增光添色。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除了拥有各种软硬件设备、优秀的师资和顶尖的生源外,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其校友年复一年地在不同岗位和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与名校相比,地方普通高校确实在软硬件、师生资源等诸多条件上还存在难以弥平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正在继续扩大。

名校校友出类拔萃者众多,任何一次校友聚会必定是众星云集,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因此,许多名校的声誉靠他们就能够牢牢地支撑,而且影响力日炽。与名校相比,地方普通高校校友中位高权重者寡,资财丰饶者稀,声名显赫者少。微量的杰出校友确实为母校增色良多,如同大柱虽粗却过于稀少,不足以支撑起整个母校的声誉,真正托起母校声誉的主体是众多奋斗在各行各业、默默奉献的普通校友群体,柱虽细密度却很高,支撑面很广且具有强大的支撑力。他们中绝大多数都工作在相对偏远、落后的地区,尤其是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局面业已形成,用人单位成为真正的买方市场,掌控着话语权和主导权,许多大城市、好单位不断抬高门槛,非985和211工程的毕业生免谈,加剧了地方普通高校毕业生流向边远地区。

那些长年扎根于边远地区基层、特别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校友,他们可能终身都与大都市繁华的生活无缘,甚至生活相当拮据,还得时常为更加艰难的孩子们垫付各种费用。但是,“他们给贫困地区播下了脱贫的希望和种子,给当地的孩子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而且他们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延伸了大学之道,传播和守望着大学的精神和社会责任。”[2]“他们是社会的精神奉献者,是民族的脊梁。”[3]

在金钱、权势、知名度等成为高校排名的重要价值指标的情势下,这些终身贴着非名校标签的校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大学精神和执守着无形而又永恒的价值——铁肩担道义,并为母校的声誉印刻上深深的背书,书写出母校的崇高与伟大。

(二)校友是母校招生的宣传队

近年来,地方普通高校的招生困难已经成为全国性的普遍现象。如果说一些新生自始就是一种半推半就进入学校,那么他们对学校能够有多少认同和真爱?遑论自豪与骄傲!

名校在招生过程中是掌握主动权、选择权的买方市场,划定的录取分数线也非常高,但依然是考生顶礼膜拜的神圣殿堂;而地方普通高校则是典型“被选择”的卖方市场,虽然也有最低录取线,但入学的主动权却掌握在考生手中。而且同一层次、水平相近的地方普通高校在本科大学中层次最低和最多,名气普遍不高,考生不可能去关注每所大学,而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精确制导”式的反复甄选。

地方普通高校在短期内要想改变自身弱势化的品牌形象无疑十分困难。因而,学校必须力戒浮泛,树立踏踏实实练好内功、提高品牌形象的耐心、恒心和决心,以及卧薪尝胆的勇气,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使自己逐步成为享誉崇隆、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尊敬的大学。就入口而言,招生工作是地方普通高校全方位展示学校风采的最佳舞台,而真正的搭台者和唱戏人并非制作精美的宣传广告和临时组建的招生队伍,而是丰富的校友资源。

正是因为缺乏名校强大的磁场效应,校友便成了地方普通高校的最佳招生宣传队,而每一位校友都是一份鲜活的宣传画册。当考生们无法从公开信息获得范典和引导时,他们总希望从周围寻找并了解相应的参照人物——某大学的校友,以佐证和坚定自己的选择。地方普通高校的校友分布于不同地区、奋斗在不同行业,他们大多工作在基层,下接“地气”。虽然个体的影响力并不大,但是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认真敬业、踏实勤奋的态度和取得的成绩已经凝聚着母校的声望,并在相近地区和相同领域由个体的偶然性影响逐步上升到群体的必然性影响,而这些校友也许就在考生身边,就是相熟的“邻居大哥”,一直在“零距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考生、家长或亲友。

(三)校友是母校学子就业的驿站

校徽,是划分各大学界限、更是确定大学社会地位的决定性标志。由于缺少“英雄不问出处”的氛围,地方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因为这枚校徽而降低了应有的竞争力,特别是最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为整个社会显示度极强的信息符号,地处高等教育金字塔底层的地方普通高校毕业生所面对的困难空前加剧——同属本科层次,他们受到种种莫须有的制约,无法与名校毕业生同台竞技。许多大城市和优质岗位“宁要名牌大学的草,不要一般院校的苗。”[4]个别知名教育学者也毫不隐晦地盛赞这种并不公平的做法:“(名牌高校)这些骄子们最能够享受到对工作单位进行挑选的乐趣、自由和征服感。”[5]与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相比,他们的应用技术和实践能力又稍逊一筹。因此,他们处在竞争激烈的职场夹缝中,难以施展才能。此时,校友便成了毕业生艰辛求职路上的驿站。

地方普通高校日益弱势化的就业一方面遮蔽了这些大学毕业生本真的特点和优势,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子们就业所必备的信心和毅力。此时,前辈校友自身的就业过程、尤其是那些历经磨难而成功就业的范例既是对毕业生的极大鼓励,也是毕业生艰辛求职途中安放心灵、冷静确定就业坐标和补充能量的驿站。

没有耀眼的校徽,也缺少丹书铁券,在职场上饱受冷眼,这种来自外在的歧视和排斥使毕业生本能地退到母校这座精神城堡内,寻求感情的共鸣和心理的平衡。他们此时此刻更能体悟“同一个母校,同一个梦想”的深刻内涵,感受到“同根同源”的情深意长,将自己与母校和其他校友紧紧地连在一起,将母校作为精神和利益的共同体,因而能够形成强大的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动力。地方普通高校在外界美誉度不高,学子们必须凝聚和团结,代代相传,悉心卫护这位“丑母”应有的尊严和荣誉,为后生晚辈就业牵线搭桥是为母校增光和分忧的不二选择。

二、疏离:地方普通高校母校与校友的情感偏差

切中肯綮地说,地方普通高校的声望下降,加深了母校与校友情感矛盾,这种矛盾直接导致母校与校友的心理距离加大。这是一个容易让人忽略的问题。

(一)教育质量下降导致校友与母校的疏离

如果母校整体教育质量处于较高状态,学子们普遍从中受益,他们工作的时间越长,这种体会愈深,对母校的情感也日益加深;相反,如果母校整体教育质量下滑,大多数学子很难从中真正受益,伴随着工作的深入和工作能力受限,这种不满或怨怼会越积越多,从而导致他们与母校日益疏离。

1977年恢复高考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较高,无论是名校还是其他高校(包括中专学校),尽管学校的硬件远不如现在,但教风和学风非常严谨,学校严抓教学质量、教师无私奉献、学生勤奋学习共同弥补了硬件的不足,因此学子们走向社会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许多人逐步成为所在单位的中坚力量。校友在品味成功喜悦的时候,时刻感念母校。

到了90年代,在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冲击下,一些年轻教师开始尝试下海并引发了连锁反应,许多人“身在曹营心在汉”,看见别人下海获得成功,虽担心自己呛水,未亦步亦趋,但“心向往之”的躁动已经影响了全身心投入教学的热情。教师们这种心不在焉的教态、举止对学生起到了负向榜样示范的作用。例如,当时高校盛行传销、许多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传销便是为了获得人生的“第一桶金”。此外,师生各种各样的代售、“练摊”,一度成为高校奇观,高等教育质量有所下降。

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随着扩招进程加速和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全方位下降。比较而言,地方普通高校由于国家经费支持有限、社会声望和品牌形象较弱等先天不足,存在的问题远多于名校。此外,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对本科大学并未设立差异化的评价标准,对于定位为教学型的地方普通高校也在科研经费、科研课题、科研成果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加上教师的职称晋升基本上也以此作为硬件和标准,而教学则成了可高可低的软件,在教学方面的投入显然不足。这种不足体现为教学态度不正、教学热情不高、教学准备不足、教学手段僵化、教学管理不严、教学效果较差,这种不良教风直接影响了学风。课堂缺乏生机和吸引力,导致一些学生习惯性逃课,将必修课变成选修课,选修课变成免修课。为了应付老师点名,“代课”已经成为各高校公开的秘密。

当然,由于名校师资水平高,承担课题较多,实验设备齐全,学生在校期间参与教师科研的机会较大;而地方普通高校因教师承担课题有限,实验设备较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的机会极低。

如果学子既不能从教学中获得充分的营养,又缺乏参与科研的机会,付出了高昂的经济成本和宝贵的青春,却没有获得较高教育质量的回报,他们能够发自内心地感恩学校吗?会以母校为荣吗?所以,“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不只是一句顺嘴的口号,而首先是母校必须从教学、管理和服务三个方面全力提升质量、永远践行的神圣承诺,其次才能获得学子对母校的高度认同。

(二)公正缺失和关爱错位降低了母校的威仪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认为:“公正是首要的必不可少的元德。”[6]美国学者弗莱彻特别强调:“爱同公正是一回事,因为公正就是被分配了的爱,仅此而已。”[7]

一些高校既没有体现崖岸自高的独立精神,也没有展示其应有的公正精神。官二代、富二代学生在校学习时凭借父辈的优势常常轻而易举获得诸如入党、提干、评优等各种荣誉,这就不可避免地伤害了其他学生的感情。这种曲学阿世一方面割裂了学生相互之间的信任和真挚感情,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的敬重和尊崇。那些官二代、富二代学生认为自己获得各种荣誉是学校投桃报李、父辈回护学校的结果,对学校并无真诚感谢之意;绝大多数学生则容易形成强烈的相对剥离感,对学校产生不满。

与名校相比,地方普通高校受地方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约束更大,因而受地方权力的影响也远大于名校。当权力影响和干预学生的切身利益、导致公正缺失时,其负面影响就会在学生中迅速蔓延。传播学有一条铁律:负面的信息总是呈加速、跳跃、放大、扭曲的方式传播,这与中国民谚“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不谋而合。

此外,一些学校对于贫困学子的关爱存在恩赐心理。由于地方普通高校知名度较低,需要借助各种因素去提高影响力,而一些捐款者也想藉此出名,有意或无意、自觉或不自觉地暴露了贫困学子的个人隐私,伤害了他们的感情。如在校园网或其他公共场合公示获奖贫困生的姓名、专业,并与捐款人或捐款单位合影,甚至还有专访等。贫困学生因为贫困已经变得极其敏感而脆弱,对隐私和自尊的保护更加严密。如果学校和捐款者联手以恩赐的心态给自己“广而告之”,常常会事与愿违——收获反感,而非感恩。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贫困生在受到捐助后不愿意公布自己的联系方式、长期处于“潜伏”状态的重要原因。

当学子毕业走向社会后,这样公正缺失和关爱错位的情况更加突显。“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为了快速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反复挖掘、极力宣传甚至炒作那些权高位重、财力雄厚和其他知名度高的少量校友;而对近在咫尺、显示度不高、默默无闻的普通校友生活和工作从不问津。这种情况在校庆时体现尤其明显。杰出校友能够享受前呼后拥、最高规格的待遇,而普通校友只能自便。同样是回到母校,这种嫌贫爱富、冷与热的巨大反差虽然赢得了极少数杰出校友的“芳心”,却挫伤了最大多数普通校友对母亲的感情,影响了他们对母校基本的尊崇和敬重。有的校友与母校的关系犹如南北二极,渺不相涉。所以,一些学校应该深刻反思:为什么校庆越来越豪华、真心归宁的学子却越来越少?

(三)临时抱佛脚突显出母校对校友的功利性需要

许多学校对校友平时缺少沟通,只是到了校庆才去联络校友,且功利性极强——希望获得校友捐赠。而校友也与母校主动交流减少,稀释了本应浓厚的母子情。某高校曾进行过一次调查,校友在毕业后与母校保持适当联系的只占21.25%,33.39%的校友与母校没有任何联系,31.36%的校友与母校偶尔有联系。[8]正因为母校与校友这种心理距离的拉大,情感润滑剂的缺乏,当母校举办校庆活动、需要校友捐赠时,一些校友存在着明显的抵触情绪,回报母校从主动变为被动,从自觉变得不自觉,本应是长期的情感关系因为校庆捐赠而成为一种临时的短期交易。

三、弥合:地方普通高校母校与校友的身份认同

在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和未来,地方普通高校的母校与校友应该消弥分岐、同舟共济,才能实现双赢。母校是校友的坚强后盾;校友是母校镌刻在社会的一幅幅图画。

(一)高度

一所大学能否提供优质的教学质量,决定了它的高度。当今世界一些顶尖的研究型大学之所以长期保持领先水平,是因为一直将教学质量置于学校发展的优先地位。数百年来,欧美一些著名高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本科生的教学质量,采取“住宿学院”制度,即许多知名教授要么与学生住在一起,要么成为学生的近邻,师生随时可以进行交流和探讨。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杨福家教授非常赞赏这种做法,他于2012年9月在上海市团委举办的以《科学与文史》为题的讲座时特别提到:剑桥三一学院,有160多位导师和600多名本科学生住在一起,这些导师大多都是世界一流的学者,他们以教本科生,和本科生住在一起为荣。再如,耶鲁大学自1701年开办之始,就一直坚守并逐步完善“住宿学院”这一王牌制度。这一制度确保了高质量的本科教学。哈佛和普林斯顿等顶尖大学同样将本科教学质量置于首位,这是三校成为“东部三杰”的重要支柱。又如,全美最好的公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将本科教学置于最高地位。一位中国科学家在访学时亲身感受了该校对本科教学质量的极度重视:“越是低年级的课,教授的年纪越大,而且基本上是大牌教授,是该领域的权威。”[9]

与名校相比,地方普通高校不乏自己的优势。当名校要出台文件规定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时,地方普通高校的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则是天经地义的教学工作,而且这种优势资源基本上没有博士、硕士课程进行分享,几乎全部集中于本科教学中。因此,具备了提高教学质量所需的最重要资源。

既然如此,学校就要制定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措施和立校之策,使教师终身对教学保持神圣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其中最关键的措施是对那些默默奉献、长期踏实坚守教学一线且做出显著贡献的教师给予与科研奖励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在职称评审方面采取特殊优惠政策,让他们彻底消除后顾之忧。考虑到地方普通高校并没有高级职称的评审权,学校内部可以进行特聘,即对特别突出者经过严格认真评审,可以成为学校的特聘教授、副教授,与其他通过省级评审的教授、副教授享受完全相同的待遇。

这样的示范远比贴在墙上的“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更能引导教师不断投身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当然,在政策保障的同时,对于那些敷衍教学、应付教学的教师必须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如降低工资待遇、调离教学岗位、职评和提干时实行一票否决等。

教风的改善必须有良好的学风紧密配合。要在学生中实行严厉的淘汰制,对于那些屡屡逃课、成绩达不到学校规定的要求、舞弊者实行留级、劝退、开除等严厉处罚。作为教学型大学,地方普通高校只有实行比名校有更加严格的淘汰制,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也才能真正体现教学型大学应有的高度。

(二)深度

在对杰出校友给予足够推崇和敬重的同时,永远都要对普通校友保持无微不至、无远弗届的真爱和尊重。尤其是对弱势校友的态度,是衡量母校感情深度、热度和宽容度的主要标准。真正的关爱,首先应该体现在对弱者平等的关爱,而非居高临下的同情。前者赢得被关爱者的真诚尊重和铭刻在心灵深处的感念,后者让被同情者纾缓短暂的物质困乏却是难有焕然冰释的反感。

当北大学子陆步轩事业屡屡不顺,最后成为一介屠夫时,北大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校友如此“斯文扫地”而嫌弃和睥视他,相反,北大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从不同方面去关爱、鼓励这位憨厚、纯朴的校友,使他成功走出人生低谷。

正如人的手指,长短、粗细各异,都有不可或缺的功能,缺少任何一指,将成为残疾;也如同母亲的孩子,无论他们地位高低、富贵贫穷,都应该得到母亲平等的惠顾。母校对于校友也必须如此。“儿行千里母担忧”,基于历史和现实的条件限制,地方普通高校有相当多的校友终身奉献在边远地区、艰苦行业,他们中一些人的生活、工作非常艰难。如果母校能够经常关心他们,例如成立某类校友基金或专门机构,专门帮助那些最困难的校友群体,那么,这个非著名的母校将在所有学子心目中变成异常高大、伟岸,成为所有校友人生目标的永恒灯塔。

(三)广度

形成密切的校友网络体系。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各个学院和学校校友会,对每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工作情况进行跟踪,并在不同区域建立起校友分会,各分会之间经常保持联络,开展相关活动。当下一届毕业生进入该区域时,通过学校校友会就能够与当地的校友分会取得联系,获得相应的支持和帮助,这样能够为新就业的毕业生纾解困难,又能够增强不同年龄校友的感情。

此外,地方普通高校要定期(如每隔四年)评选一次杰出校友。除了那些权高位重、财力雄厚、名气较大的校友有机会当选外,学校还应该从那些长期奋斗在艰苦行业和地区的优秀校友中进行遴选,使那些默默奉献、坚韧不拔、铁肩担道义的优秀校友能够起到应有的示范和表率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大学精神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延伸。声名显赫的中国人民大学在2012年的75周年校庆中,对优秀校友的评选作出明确规定:评选主要面向工作在基层和各行各业一线的优秀校友,党政机关现任在职领导干部均不列为候选人。[10]这对地方普通高校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值得借镜取鉴。

[1] 唐景莉.2011计划对于地方普通高校意味着什么[N].中国教育报,2013-01-03(07).

[2] 胡解旺,欧清华.大学就业教育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64.

[3] 胡解旺.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65.

[4] 谢维和,王洪才.从分配到择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实证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3.

[5] [德]叔本华.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M].任立,孟庆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18.

[6] [美]约瑟夫·弗莱彻.境遇伦理学——新道德论[M].程立显,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254.

[7] 乐为,项丹清,郭金萍.高校校友捐赠心理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9(1):70.

[8] 李征.杨福家沪上演讲:诚信是大学教育头等事[N].新闻晚报,2012-09-06.

[9] 刘景泰.伯克利札记——一位中国科学家的访美观察[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31.

[10] 于静.校友不按行政级别排序[EB/OL].北青网,[2012-09-25].http://bjyouth.ynet.com/3.1/1209/25/7482182.html.

猜你喜欢
母校校友名校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全国名校等差数列拔高卷(A卷)
名校介绍
校友风采
告别母校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母校情
校友风采
亲爱的母校,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