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剪纸艺术的形式特征及吉祥寓意*

2014-04-17 05:42乔国锋
关键词:蔚县剪纸作品窗花

乔国锋

(淮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剪纸,又称剪花、刻纸、窗花,是一种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较强的群众基础和地域特色。蔚县地处北方,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域文化影响下,蔚县人在生活实践中发明创造了以“刀刻”和“点染”为特色的剪纸样式。当地艺人运用寓意象征和夸张变形的手法创作出结构简洁、风格明快的剪纸作品,以此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蔚县当地剪纸作品中任何一种物的表现,都具有鲜明的生命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蔚县人纳福迎祥、驱灾避邪的审美心理,更表达了他们对大自然中生命形式的理解和赞美,突出了生命的伟大,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从而能使蔚县剪纸艺术更加源远流长。

一、蔚县剪纸艺术源流

据史书记载,河北蔚县的剪纸艺术始于清朝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蔚县人一般把剪纸称为“窗花”,“天皮亮”算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即在云母薄片上描绘出事物的轮廓。早期当地还盛行供花鞋、荷包、枕头上刺绣用的“花样”,后来河北武强县的木版水印窗花传入,蔚县艺人吸取其色彩特点,借鉴“天皮亮”的透明效果,创造出以王老赏为代表人物的 “阴刻”和“色彩点染”剪纸,其题材多取自戏曲人物,也有花草鱼虫、飞禽走兽等吉祥形象,还有对乡村农家生活的描绘。

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事物,通过剪纸艺人的双手变成了色彩璀璨、造型独特的剪纸作品,给人一种生动、活泼的感觉。随着技艺的辈辈相传,剪纸已成为蔚县人劳动之余的精神寄托,已融入蔚县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的精神需求和生活情趣,并逐渐演变为民众的精神信仰和祈福愿望的载体。

二、蔚县剪纸艺术的地域特色

(一) “刀刻”的表现手法

中国民间剪纸大多是用剪刀剪出来的,而蔚县剪纸则是用刀刻,是全国唯一的一种以阴刻为主的剪纸形式。其基本制作工艺为:设计造型——薰样——雕刻——染色,即先在宣纸上用刻刀刻出图案,再用高纯度的色彩点染而成。

蔚县剪纸之所以用刀刻而不是用剪刀剪,归因于清代光绪年间一个叫刘老布的银匠,他从民间绫罗绸缎的刺绣上得到了启发,把剪纸从最初的剪刀铰改为了用刀刻。因为刻刀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方便,比如刻划一些微妙的细节时,用刻刀就会刻得更加精确细致。刀刻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既快又好,大大提高了剪纸效率;艺人们使用刻刀能够随心所欲地刻出不同的花样,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

此外,艺人们在创作时常以阴刻为主,兼有阳刻或阴阳结合的方法,使得作品生动传神,层次分明。后来,蔚县艺人做窗花也就都改用刀刻了。

(二) “点染”的设色技巧

清朝中期,蔚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连接山西以及内蒙古等地的交通枢纽,各地商品汇聚于此,商业繁荣一时。河北武强木板年画及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也在这一时期传入蔚县,并以其浓艳饱满的色彩深得蔚县广大劳动人民的推崇和喜爱,这在很大种程度上对蔚县点彩染色剪纸的产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蔚县剪纸使用的纸张多为宣纸、高丽纸,着色前要先用酒把所需颜料调和好,并将点染、涂染、晕染、套染、渲染等染色方式综合用之,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可以使色彩浸润而不会渗透到纸的背面。艺人们用娴熟的染色技巧创作出层次分明的剪纸作品,画面色彩浓艳饱满,有一种和谐大方的乡土气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因此,蔚县剪纸有“三分刀工七分染”之说。

三、蔚县剪纸艺术的形式特征

(一) 散点透视的构图形式

剪纸的基本材料是平面纸张,由于该材料的局限性,剪纸不善于表现类似于西方绘画中复杂的画面内容和层次关系,所以只能扬长避短,在构图上采用散点透视的手法。这种手法打破正常的逻辑关系、比例关系、空间关系,将不同时空的事物放在同一画面上,以追求二维的平面装饰效果。如蔚县剪纸“福禄鸳鸯”、“福寿双全”、“太子坐莲”、“脚踩莲花”等作品均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形式,给人以强烈的平面化效果。

蔚县剪纸习惯运用形象的主次、对称、均衡的形式法则构成画面,如“小对花·福寿双全”呈左右对称的构图形式,作者在二维的空间内表现了事物的全貌,把花和果实置于同一平面内,互不遮挡,没有前后景之分,具有较强的平面性和装饰风格。

蔚县剪纸艺人不像西洋画家只画眼睛看到的东西(物象的前后、大小、高低、虚实等),蔚县剪纸是作者把他们的所见、所知、所感、所想、所经历的、所预测的和想象的东西都融合进去,在对对象深刻了解的基础上表达其最本质的特征。

(二) 简洁、夸张的造型特征

蔚县剪纸来源于生活,是蔚县人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刻认识和感悟,是他们内心情感的表达。受原始岩画、彩陶纹饰以及秦汉画像石艺术或墓室壁画等的影响,蔚县剪纸呈现出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采用简洁、夸张的造型特征,尤其在戏曲人物剪纸中表现最为突出。

蔚县戏曲人物剪纸,追求动感刚劲的造型特征。艺人从人物个性特点出发,把形象动态做夸张处理,以显示图形自身的张力。

由于蔚县当地流行戏曲艺术,艺人们在看戏、听戏的过程中对戏曲人物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印象,这给剪纸艺人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客观经验。他们在创作中会把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和演员的唱、念、做、打等肢体语言巧妙地结合起来,且进一步将动作做夸张处理,使作品更加形象、生动,更具文化内涵。所以蔚县剪纸中造诣最深、最受欢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戏曲人物。

蔚县人物剪纸创作中讲究“勇将无项,仕女无肩”[1]163,“勇将无项”是民间艺人为了突出将士勇猛威武的气质特征,有意夸大了人物肩膀的宽度,缩短了颈部的长度,这样更能显示出人物的英雄气概。如剪纸作品“张飞”,艺人简化了对衣纹的描绘,更多地从人物的肢体动态着手,夸大了肩部的宽度,使人感觉这一画面形象蕴含着力量感和正义感,更能突出张飞不拘小节和粗狂豪放的气质特征。“仕女无肩”的处理手法和“勇将无项”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北方农家妇女憨厚质朴的性格特征,符合北方民族粗狂、大气的文化风格。

(三) 强烈浓艳的色彩对比

民间剪纸艺术注重夸张的形象和主观化色彩的运用,大多数作品用色浓艳饱满,高纯度色和对比色运用较多。尤其蔚县剪纸,染色时将点染、涂染、晕染、套染、渲染等技法有机地结合运用,以黑白剪纸和彩色的单色剪纸为主流。同时借鉴了杨柳青年画、武强木版年画的特点,色彩鲜艳大方,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蔚县剪纸在设色上,抛弃固有色、环境色的法则,设色多从色彩的象征性出发,采用原色为主,以主观大胆的色彩观念形成强烈的补色对比效果。

传统的蔚县窗花以红、黄、绿三种颜色为基本选色,称之为“蔚三色”。蔚县的窗花设色中,红色运用较多,红色属于“暖色”(蔚县人称为“热色”)系,色彩较为鲜艳夺目,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红色又具有喜庆、温暖、激情等象征意义,红色的表情和性格特征正符合蔚县人的情感需求,因而蔚县窗花多用红色。正如蔚县民间工艺美术学者田水翔所说的:“……(蔚县窗花剪纸中的)任何物体都可以点红。猫是红的,狮子是红的,连鸭子、羊、猪、牛、马都可以是红的。”[2]45

蔚县剪纸除了喜用红色外,绿色在蔚县窗花中也被广泛地应用。绿色属于冷色系,具有生机、活力、青春等表情和性格特征。蔚县窗花采用“大红大绿”的强烈对比,以冷暖相间的效果给人以悲喜交加的情感色彩。

为了求得色彩上的丰富和视觉上的和谐,蔚县窗花在使用红绿的基础上,又使用了桃红、桔红、浅蓝等色彩,既保留了红绿产生的强烈对比效果,又弥补了视觉上的单一。但蔚县剪纸艺人对于色彩的偏好又因人而异,不同艺人对色彩的运用自然不同。王老赏的设色以暖色为主,如在人物画“探皇陵——徐延昭”中运用了大红、桃红、草绿、暖紫色和黑白的对比,给人以热烈喜庆、质朴大方的视觉美感。而李佃士则喜欢冷色调,在他的戏曲剪纸中运用蓝色尤为成功,同时兼具蓝绿、黄、暖紫色等,给人以深远、幽静、悲凉之感,他的作品吸收、借鉴了多种民间艺术精华,色彩浓丽饱满,造型生动鲜活,具有较强的乡土气息。

可见,蔚县剪纸设色技巧中,无论是随类赋色还是主观设色,都是以浓艳强烈的色彩对比为主,加以质朴凝练的造型特征,构成了蔚县剪纸的艺术风格,符合北方民族的审美习俗,同时也使蔚县剪纸具备了质朴大气、绚丽多彩的审美特征。

四、蔚县剪纸艺术的吉祥寓意

(一) 纳福迎祥的美好祝愿

1 象征 蔚县剪纸是一种风格独特的艺术形式,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当地剪纸艺人把多种不同的物象组合在一起,运用象征手法创造出多种吉祥形象以表达纳福迎祥的美好祝愿。所谓象征,“就是以具体的事物来替代抽象的概念,象征的定义可以说是‘寓理于象’,朱光潜认为,‘拟人’和‘托物’都属于象征。广义地说,艺术即象征,艺术是从象征开始的”[3]37。

河北蔚县剪纸艺术,多以象征手法表达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诸如象征婚姻美满的“龙凤呈祥”;象征吉祥富贵的“连年有余”、“福禄鸳鸯”、“福寿双全”、“聚宝盆”、“摇钱树”;期盼多子多福的“榴开百子”、“松鼠葡萄”;还有描绘田园生活的“男耕女织”、“五谷丰登”等,都具有美好的象征意义。

这些作品中的图案直观、形象,一目了然,即使文盲也能从画面形象中理解其传达的吉祥寓意。艺人们运用象征性的图像组合,借用那些约定成俗的观念化形象,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纳福迎祥的美好祝愿。

2 谐音 谐音就是“由一个词语联想到与它音同或音近的另一个词语的语义,而且以后者的语义为主要表达义。谐音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心理在语言上的折射。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谐音,即使文字也要进行音形统一”[3]12。

蔚县剪纸艺术中也采用汉语词语中的谐音特点来表达寓意,艺人们把“事事如意”剪成带有柿子的图案,使“柿”与事情的“事”谐音;“喜上眉梢”中的“喜”则剪成喜鹊形象,“梅”与眉毛的“眉”为谐音字;“马上封侯”即猴子骑马的造型,因为“侯”与“猴”是谐音;“连年有余”的“余”与“鱼”也是谐音,等等。又如蝙蝠的“蝠”与“富”谐音,象征富贵;还有吉祥图案如“五蝠捧寿(福与蝠)”、“鸡庆有鱼(吉与鸡,鱼与余)”等,这些图形通俗易懂,观众能很快悟出其中的含义。因为图中有谐音的吉祥形象,所以是人民喜爱的题材。

剪纸艺术中的谐音现象,反映了中国人在日常交往中注重“口彩”的这一民俗特点,使人们在看和读的过程中,把纳福迎祥的美好祝愿表达出来,符合了中国的本原哲学和世界观。

(二) 驱灾避邪的心理诉求

蔚县剪纸艺术中最能表达民众驱灾避邪愿望的形象当属门神。春节贴门神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习俗,贴门神是为了驱灾避邪,祈求平安幸福。除春节要贴门神外,河北蔚县的剪纸作品中也有很多门神形象。为了驱灾避邪、祈求平安,蔚县人家家户户都贴门神窗花以图平安。

蔚县剪纸艺术中的门神形象来源于当地的戏曲文化。蔚县当地人喜欢听戏,戏曲是他们生活闲暇之余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中的人物形象在蔚县剪纸艺人心中有着深刻印象,他们在创作中会把舞台上的英雄人物转化为他们心中的美好形象,并通过剪纸艺术表达出来,如门神“秦琼”和“尉迟恭”给人横扫邪恶、威震八方的正义感。

除了门神,狮子形象在蔚县剪纸艺术中也是人们喜爱的装饰纹样,中国人喜欢用狮子保平安,纳富贵,降吉祥,狮子因其形象威猛而被用来驱灾避邪。蔚县剪纸艺术中的狮子滚绣球,造型蓬头大耳,动作憨厚可爱,有守护、装饰和避邪的功用。所以说,无论是门神还是狮子形象,都表达了当地人民驱灾避邪的心理诉求。

(三) 生殖崇拜的信仰

如果说吉祥寓意是蔚县剪纸经验层面的浅层内涵的话,那么,生殖崇拜则是蔚县剪纸精神层面的深层内涵。据考证,生殖崇拜习俗源于母系社会,在一些原始彩陶上已有最早关于生殖崇拜的符号纹样,像半坡的蛙纹、马家窑的蚌纹等。直到今天,在民俗艺术中依然保留着大量的生殖崇拜符号,如蔚县剪纸艺术中的牡丹、鱼、莲花、莲蓬、太子坐莲、莲花童子等,这些图形都与生殖有关,是人们原始生殖崇拜的产物。

蔚县剪纸作品中的生殖崇拜现象,体现在民俗生活的诸多方面,如瓜瓢、喜花、榴开百子、老鼠拉葡萄等,都是人们对传统生育观的赞美,具有强烈的生殖崇拜观念。蔚县焦氏剪纸有限公司的剪纸作品《蛇盘兔》,整个画面采用圆形构图,通过蛇的曲线造型把兔围绕起来,使蛇与兔之间形成动静对比,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表达了男女婚配、阴阳相交的哲学寓意。

在蔚县剪纸艺术中,生殖崇拜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如蔚县剪纸中的鸟鱼纹、莲鱼纹,其中的莲与鱼,“鱼喻男,莲喻女”,鱼戏莲、鱼钻莲、蝶恋花等含有男女情爱之意,莲花因其多子而带有母性特质,所以蔚县剪纸艺术中多出现鱼和莲的图案,生殖崇拜的内涵由此展现。正如汉乐府民歌描述:“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1]86-87鱼和莲的图案在蔚县剪纸中大量运用,是艺人们用具有美感的动植物形象对人类生命精神的赞叹。

综上所述,河北蔚县剪纸不仅富于强烈的地域特色,而且具有深刻的吉祥寓意。丰富多彩的剪纸作品是蔚县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反映了蔚县劳动人民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表达了他们纳福迎祥的美好祝愿和驱灾避邪的心理诉求。随着剪纸艺人的不断推陈出新,蔚县剪纸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李伟,邵玲莉.河北剪纸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

[2] 田永翔,刘建军.中国剪纸瑰宝——蔚县窗花[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3] 尹笑非.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像的理论阐释[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蔚县剪纸作品窗花
王家乐剪纸作品选
剪一朵窗花
庆祝建党100周年剪纸作品
剪窗花
季玉兰剪纸作品
来蔚县过大年,品美食
在蔚县过大年
剪窗花
蔚县青砂 匠心传承
蔚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