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何 年
高校专业也要“与时俱进”
■本刊记者 何 年
2013年劳动教养制度废止,高校里的劳教管理专业也寿终正寝。我国废除施行了56年的劳教制度,被评为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一大壮举。但对劳教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这却不是一个好消息。专业消失了,学生们的前途谁来保证?河北保定的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开设的劳教管理系,已正式更名为“矫正教育系”。
不仅是劳教专业,随着社会形势变化,还有一些专业的大学生也面临出路问题。“与时俱进”是这些专业学生必然的选择。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矫正教育系主任高莹表示,从2001年起,在学校内部,劳教系已改名为矫正教育系,并开设了社会学和教育学专业代替劳动教养学专业。高莹介绍说,劳教系更名后,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习心理学等知识并考取心理咨询师、教师资格证等,以备到基层单位后可以从事教师、心理咨询师等社区矫正工作,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的就业面将更加宽泛。
由于劳教制度在我国曾被普及,各省、市、区都有劳教系统,不可能完全依赖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的毕业生来弥补警力的不足。之前,几乎每个省都有自己专门的劳教院校,或者在本省的公安院校中开设有劳教专业。在四川司法警官学院,其专业早已改名为城市管理、社区管理等,但学生课程中一直有劳教管理课程。
高莹表示,专业改名不是为了应付危机,更重要的是专业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劳教制度是要用劳动教育改造人,矫正教育的内涵则更加广泛,方法更多、更人性化。学生学习的内容会更多,毕业后对社会的适应性会更强。
2008年成立的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是全国第一家开设本科光伏专业的学院。2013年,该学院只招收了34名新生,招生规模不到2012年的一半。光伏产业是最近十年在中国出现的行业,这个领域的高等教育专业还是一个新兴事物,但是专业教育尚未成型,行业已经濒临死亡。
所谓光伏产业就是研究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发电的产业。由于近年来出现了更新、更高效、更环保的光伏技术,新技术要求更高的投入,产出电能的维护成本也很高;我国光伏产业仍处于上一代水平,而升级成本过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的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垄断了输电卖电,这两个电网有自己的发电设施,新生的光伏发电行业产出的电能因此不能顺利接入电网,这样一来民营化的光伏发电就不能实现正常经营,行业也就发展不起来。
“我后悔选择了光伏这个专业。”南昌大学光伏学院2013届毕业生刘晶晶无奈地说。2009年,刘晶晶刚入学时,国内光伏行业正处于投入阶段,此前并没有光伏专业人才从高校中走出。高就业率和高行业进入率一直是光伏学院师生的骄傲。2010年,毕业生进入光伏行业的比例高达80%。2013届毕业生吴永华回忆说:“我们的学长、学姐去光伏行业的都很吃香,月薪随便六七千元。”南昌大学材料学院教授于立新甚至表示:“那个时候,做光伏比贩毒还赚钱。”
但仅仅几年后,光伏产业就濒临绝境。南昌大学光伏学院2013年有70多名学生毕业。其中,只有3人到光伏企业工作,月薪两三千元;而2012年,该学院进入光伏企业工作的有5人。第一届南昌大学光伏学院的50名毕业生,目前只有3个还在干老本行。
2013年考入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的学生徐阳住在北京市石景山区衙门口村,他告诉《教育》旬刊记者,劳教系也是法学院,与其它法学院的区别就在于学生毕业后以劳教管理为职业目标。其实一直以来就有很多学生并不打算从事劳教工作,现行体制也不支持劳教系毕业生直接进入劳教系统,要经过公务员考试、系统内部笔试、面试等多个环节才能成为劳教干部。一些学生本来就不向往这个职业,毕业后或者参加司法考试,或者考公务员,取消劳教制度对这些学生的主要影响就是,开玩笑地说一声:不会不发毕业证吧?
在南昌大学光伏学院,考研成为2013年毕业生的首选出路。由于该专业曾经火爆,所招学生大都是“学霸”,如今产业崩溃,考研最适合学霸了。已是暨南大学材料物理专业研究生的吴永华表示,理科生不适合考公务员,没有考研的同学只能去别的领域寻找机会。所幸目前方兴未艾的LED节能照明领域正缺人才,众多光伏学院毕业生进入了LED行业就职。这个机遇与专业名称有关。2008年南昌大学光伏学院设立时,想将专业命名为“光伏材料与器件”,但江西省教育部门觉得专业名称范围应该宽一些,最终定名“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光伏学院一直坚持“侧重、系统学习光伏”,但在经历了两届低就业率后,该院院长周浪表示:“应该在产业前景和产业现状间寻找一个平衡,我们的教学要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性之间去努力平衡。”
早在1998年,国家教委就对高等教育专业进行了大幅调整,专业种数由原来504种减少至249种,调减幅度为50.6%。1998年是中国大学的扩招元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合并划分过细的专业,增加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适应性。时至今日,少数几个专业的消失已经不再是让人不能接受的大事,高校和学生自己也能够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