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研究
——以淮海工学院为例*

2014-04-17 05:02
关键词:连云港馆藏数据库

涂 茵

(淮海工学院 图书馆,江苏 连云港 222005)

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长期从事生产、生活实践而逐渐形成的相对一致的文化现象[1],它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各地独具特色的文化蕴含着劳动创造和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作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已成为不同地域的形象名片而备受关注。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逐步实现转型升级,高校办学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立足本地,服务地方”已成为立校之本。高校图书馆除了为学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保障之外,还肩负着保存地方文化和为本地政府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资源,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服务,支持地方文化建设的社会职能。因此,建立地方文化特色馆藏是高校图书馆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淮海工学院所在的连云港市,是一座充满了人文气息的海滨城市,它历史悠久、古迹甚多、名人辈出,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是淮海工学院建立地方文化特色馆藏的重要来源。

一、连云港特色文化的内容及特点

(一) 悠久的历史文化

连云港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早在5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六七千年前就有先民从事农耕。连云港“藤花落”遗址是国内迄今发现的首例具有内外城双重结构的史前城址;2002年出土的海州双龙汉代女尸的考古价值堪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女尸媲美;有七位上古帝王及先贤曾在此活动。连云港也因此成为炎黄子孙、华夏后裔拜祖寻根的热土。

(二) 丰富的石刻文化

连云港境内的云台山脉中有历代石刻、碑刻近千块。被誉为“东方天书”的将军崖岩画,经考证确认为7 000年前的少昊氏祭天遗迹;以佛教摩崖造像为代表的众多宗教遗迹,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据考证比敦煌莫高窟还要早300年,是中国现存较早的摩崖石刻,也是我国较早的佛教遗迹;“龙洞庵石刻群”为历代当地官吏、文人墨客登临游赏所留;孔子曾到此登山观海留下文化遗存“孔望山”;连岛东海郡、琅琊郡界域刻石,是全国遗存的唯一一处有关西汉时期郡级划界的刻石,它也进一步丰富了我国两汉(含新莽)隶书石刻资料,为中国书法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件不可多得的实物。

(三) 古典名著文化

陶渊明、李白、苏东坡、石曼卿、沈括、李清照、吴承恩、李汝珍、吴敬梓、朱自清等文人高士、诗家骚客都曾在连云港留下足迹。海州张叔夜登高碑及埋葬义士的“好汉茔”是施耐庵创作《水浒传》的重要题材和人文背景。吴承恩以花果山南麓为创作背景著《西游记》,给人们留下了一座文采飞扬的名山和一个神猴孙悟空的形象。花果山北麓的东磊,是古典名著《镜花缘》创作的背景,作者李汝珍19岁随哥哥到板浦镇,在这里娶妻生子,耗费半生精力完成《镜花缘》《李氏音鉴》《授子谱》等传世著作。苏东坡在游览海州的山水之后写下了《和蔡景繁海州石室》一诗。

(四) 海洋文化

连云港是我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生成点之一。其东临大海,岛屿众多,有很长的海岸线,是中国东部沿海最早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唐宋时期连云港已成为“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来自全国各地的货运、客运从这里出发,东渡海洋,西通域外,到达世界各地。特殊的地理优势使连云港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兼收并蓄,相互融合,形成连云港与众不同的山海文化特质。

(五) 山、海、岛、港相得益彰的旅游文化

连云港依山傍海,山海相连,港城相拥,是全国49个重点旅游城市和江苏省3大旅游区之一,名山(花果山)、名海(黄海)、名水(温泉)、名竹(金镶玉竹)、名石(水晶)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于一身。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取材于此,被誉为孙大圣故里。鱼湾风景区被喻“为江苏的张家界,苏北的九寨沟”。黄海之滨,海州湾畔的连岛,自然风光秀丽迷人,还有荟萃青山、碧海、金滩、奇石、茂林于一体的海滨胜境——苏马湾生态园。

(六) 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文化

海州五大宫调、淮海戏、海州童子戏、苏北、南辰跑马灯、赣榆渔鼓等民间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连云港特色文化一道靓丽的艺苑风景。其中海州五大宫调、淮海戏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地方特色文献建设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多途径、多方式收集分散在民间流传、官方记载的历代地方文化,并进行分类筛选,归纳总结,把有文献价值的文化资料保存下来,形成地方特色文献,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一) 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建设

地方文献是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历史沿革及发展的真实记录,高校图书馆收集并保存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献资料,以图书馆为平台,通过网络,一方面能够对外宣传地方文化资源,提高知名度,吸引投资,开发旅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一方面,它也可为研究地方文化的专家学者提供文献保证,为地方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历史借鉴与参考资料。

(二) 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独有的人文精神等条件下形成的地方特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质。通过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大学生能够从中汲取营养,提高文化素质,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 促进特色馆藏建设

地域文化资源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特色馆藏的重要资源。地域文化一般都具有个性鲜明、类型独特、民族或区域特征明显的特点,将特色馆藏建设与地方特色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可以促进地方高校特色馆藏的形成。

三、地方特色文献建设具体措施

地域文化的文献资源按照载体形态可分为印刷型、视听型和网络型等,它或为公开出版物,或为内部交流资料,分藏于各类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网络等的多种文献中,因此,在建设地方特色文献馆藏时,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这些特点,对不同文献采取不同的收集整理措施。

(一) 建立特色文献馆藏

有关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法规等纲领性的文献,有关地方历史、事件、历代名人名家、民俗等社会科学方面的文献,地方志、地方性百科全书、年鉴、名录、报刊,反映地方山水风光、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等方面的文献以及关于自然、人文环境与社会环境沿革等方面的文献,这些都应该是地方特色馆藏重点收藏的内容。这些文献分别具有检索地方文献、了解专业历史和现状、从事专业研究的作用,能够为地方各级部门制定政策、规划、措施提供参考,为了解、探求、研究和把握地区的文化、经济建设、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信息支撑。淮海工学院图书馆收藏的《连云港志》《连云港市文史资料》《连云港港史》《连云港市经济地理》《连云港市解放四十年经济发展史》《连云港统计年鉴》等,是有关连云港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它能够为政府和高校在规划和科研方面提供信息支持;该馆收藏的不同校注版本的《西游记》和作者吴承恩在海州地区生活的相关史料,以及花果山的考证资料,都是研究西游记文化不可多得的宝贵文献。

(二) 建立特色文献数据库

特色数据库是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地方文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分布零散,对其加工、整理可使图书馆相关资源的收藏日渐丰富而形成特色。高校馆在建设数据库前应进行充分调研,根据本馆实际,做好资源的定位,确定收录范围与程序,对建库文献要严格筛选,去粗取精。为保证数据库的学术性,数据库在进行数据筛选、著录过程中,可以邀请本校历史、文学的专家参与,为数据库建设严把学术关,保证数据库的建设质量。图书馆可根据文献的利用率及价值分别建立书目数据库、索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将本馆已有的印刷型、声像型地方文献,建成书目数据库,设题名、责任者等检索点,以便于读者通过检索点查找原文献;将研究地方文化的学术性史料性论文、会议文献、新闻报道等,以及从网上搜索到的其它网络资源,编写成文摘、主题词、题录等二次文献,建成索引数据库;针对用户需求,有步骤地将馆藏文献资源中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较高利用率的地方文献,以及地方重大决策、法律法规、经济发展等基础网络资料进行筛选、编辑、重组,转化为计算机化的可检索数据,建成全文数据库[2]130。

(三) 建立特色网络资源导航库

高校图书馆可下载、编辑涉及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俗、旅游等方面信息的资源,建立网关或与本馆建立链接,为用户提供网络导航,并在图书馆网首页设立“特色数据库”栏目,指引读者查询相关资料,形成特色信息资源导航库,进一步充实图书馆的特色馆藏。

(四) 建立专题数据库

高校图书馆可将特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分类,根据本地文化特色,建立突出其特点的不同专题数据库。每个专题由专人负责收集,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资源素材,力求涵盖能反映地域文化的各种文献类型,例如对于口头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可以通过摄影、录音、录像,制作成磁带、CD、DVD等声像资料,使文献既包括文化典籍、研究论著,也包括艺术作品、历史文化图片及视频音频资料等[3]33。淮海工学院图书馆可针对连云港地方文化上述特点,分别设立:历史探究专题,包括有关连云港历史发展沿革;文物荟萃专题,包括石刻、碑刻、古建筑、古遗址等;名人风采专题,包括历代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等;山水风光专题,主要包括自然风光,旅游景点等;文化艺术专题,包括文学名著、地方戏剧、名人字画等;《西游记》文化专题,可作为图书馆专题数据库建设的重点进行重点收集;民间技艺专题,包括传统制作工艺等;风土民俗专题,包括传统庙会、年节风俗、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苍梧风物专题,包括港城名产、海鲜美食等。这些特色鲜明的专题,可以很好地展示连云港文化特色,便于读者更有针对性地检索到所需文献。

地方文献是图书馆为本地区发展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建设以地方文化为基础的特色文献馆藏,不仅丰富本校的特色馆藏资源,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校园文化建设及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而且还有利于本馆成为本地区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提升在本地区的影响力,是高校图书馆适应时代发展,着眼于未来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搜狗百科.地域文化[EB/OL].(2014-08-26)[2014-08-30].http://www. baike.sogou.com-2014-8-26.

[2] 李霞.桂东南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的构建[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1):128-130.

[3] 毛倩.构建地方文化数据库的实践探索[J].图书馆学刊,2013(7):32-34.

猜你喜欢
连云港馆藏数据库
馆藏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