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中西方宗教雕塑艺术比较*

2014-04-17 05:02胡梦漪
关键词:基督教佛教雕塑

胡梦漪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系,江苏 太仓 215411)

唐宋时期主要是指从隋唐以降致南北宋时期,这一时期大约在公元7—13世纪。宗教在中国主要指佛教,在西方主要指基督教,尽管宗教在中西方教派很多,但作为宗教艺术,佛教在中国、基督教在西方是影响最大的,成就最高的,是中西方宗教艺术的主流。唐宋时期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宗教艺术的鼎盛时期,公元7—13世纪是东罗马灭亡以后欧洲进入中世纪的历史时期,同样是基督教艺术的鼎盛时期。

自古以来,中西方在文化和审美观上就存在着差异,中西方在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以及题材的选取上也就存在诸多不同。中西方思想差异存在是必然的,但有差异并不能说明就没有共同之处,艺术没有国度之分,中西方各自的艺术也各具特色和亮点。雕塑是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宗教雕塑是人类历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宗教雕塑艺术被世界公认为使雕塑历史当中最有代表性的。唐宋时期中西方的宗教雕塑艺术特色虽有不同之处,但同样被公认为是世界艺术的璀璨明珠。

一、中国佛教艺术与西方基督教艺术概述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印度,佛教艺术随之产生。受后来产生的印度教的影响,佛教艺术在印度发展缓慢,其鼎盛出现在中国。佛教艺术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得到发展,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句可以窥见当时佛教盛行的状况。到隋唐时期,佛教艺术达到鼎盛。佛教艺术主要有建筑、 壁画和雕塑,其中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是佛教雕塑。佛教雕塑主要包括寺庙中以及石窟中的佛像、菩萨像以及罗汉像。佛教雕塑作品尽管规模宏伟,但从内容到题材到表现形式大体相似,这主要缘于中国佛教信奉一神论,释迦摩尼是佛教至高无上的权威,佛教艺术主要表现这种无量天尊的伟岸、气势和精神力量。而中国佛教的一神论,其根本是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皇权至高无上,由此形成了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的特色。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的东罗马帝国。中世纪是教会权力极度膨胀时期,被称为欧洲最黑暗时期,但也正因为此,中世纪又成为基督教艺术的成熟时期。14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是基督教艺术的鼎盛时期。 基督教艺术在建筑上的代表作主要是教堂,有圣玛丽亚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圣保罗教堂,以及圣索非亚大教堂等。基督教雕塑是基督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作有圣德列萨祭坛、摩西、大卫等。基督教雕塑艺术没有像中国那样的宏伟巨制,也不像基督教建筑那样雄伟,但由于源于古希腊的奴隶民主制,西方宗教大多是信奉多神论,基督教的神圣典籍《圣经》中诸神各自都具有不同的改变乾坤的神力,因此基督教雕塑艺术一般是以《圣经》中诸神为表现对象,他们精致、神形兼备,神的形体中蕴含着人性的力量,形成了西方宗教雕塑艺术的特色。

二、唐宋时期中国宗教雕塑艺术成就

中国雕塑艺术历史悠久,从先秦的形成发展时期到魏晋的成熟时期,再到隋唐的鼎盛时期,到宋元明清时期出现了停滞和衰落。众多艺术种类的出现发展,使雕塑艺术呈现出起伏不定的发展形式,加上各时期外来文化和各种艺术风格的不断融合,雕塑艺术表现出民族化、世俗化等趋势。殷周时期的制造和装饰雕塑技艺是后代远远不及的,汉代时期出现的画像刻石最能充分反映出当时的现实生活情景。而唐宋时期虽超过了汉代艺术,但却总是不能像汉代那样充分反映现实生活。到了明代,手工业和商业较之唐宋都有所提高,但明代的雕塑却没能像宋代雕塑一样,充分表现出作品的固有特征。

中国古时代注重礼教,尊崇鬼神,因此在礼器、祭器的制造上更为注重工艺美术,形成了艺术传统且影响深远。古时中国比较注重于陶器、青铜器以及玉器等以装饰为主的实用性雕塑,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粹的工艺品,另一类就是建筑雕塑。这些雕塑多以宗教雕塑为主,宗教造像是这一历史时期雕塑艺术的主流,它们供信徒顶礼膜拜所用,其中以佛教造像最具代表性。可见,由于历史和文化的特殊性,中国的宗教雕塑艺术也具有其独特特点。

唐宋时期,中国各种文化艺术的发展和西域文化的交流融合,使佛教艺术更具有风格特色,佛教艺术已经与中国人民性情精神结合起来,与中国气度和情操融汇发展,佛教艺术由此逐渐演变为纯中国的艺术形态。画家吴道子所绘佛像,已经将佛教艺术与中国绘画的技法和风格相融合,形成了“吴带当风”的艺术特色风格;李公麟所作华严六卷变相图,也可谓当时绝妙之作。其实从宗教艺术的发展可以看到,后来佛教艺术作品的功能在原来固有的佛教意义中已经得到延伸,极大地满足了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各式需求。

而当时宗教雕塑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敦煌石窟、龙门石窟等。龙门石窟的宾阳洞窟除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孝文帝做功德而建,但因部分原因未完成之外,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主要造像。宾阳洞窟还是能很好地反应当时佛教雕塑的水平和技巧。洞中主佛为阿弥陀佛,该佛像面相饱满,双肩宽厚,体态丰腴,充分体现了唐朝以胖为美的风格。而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万佛洞。万佛洞洞窟顶部刻有一朵精美的莲花,周围碑刻题记:“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一龛。”因而称为万佛洞。该洞窟呈前后两室结构,前室造有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九尊一铺组合形式最完整的洞窟。

三、唐宋时期西方宗教雕塑艺术成就

在相当于中国唐宋时期的公元7—13世纪以至一直延伸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的宗教艺术也得到较快发展。西方的传统雕塑发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 西方的宗教雕塑艺术始于公元前4000年的古埃及,许多大型宗教纪念性的建筑运用大量雕塑作为装饰,从而孕育了艺术装饰的萌芽。从古希腊到古罗马,一直到中世纪,西方的宗教雕塑历史以基督教雕塑艺术最具有代表性,而文艺复兴时期则是宗教雕塑艺术的高峰。

以今人的角度来看,中世纪西方宗教雕塑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在公元7—13世纪,西方艺术风格具有代表性的为拜占庭风格和罗马风格,西方宗教具有代表性的是基督教。而早期基督教艺术与拜占庭艺术之间并没有很分明的分界线。拜占庭艺术融合了西方古典主义的自然主义以及东方艺术的抽象风格特征。早期的拜占庭雕刻主要存在于建筑装饰雕刻和石棺雕刻中。由于在10世纪发生了破坏圣象的活动,所以中期的雕塑主要表现为装饰雕刻,在拜占庭式教堂中,仅仅用于柱头、门窗上楣和石制祭坛屏饰,多为浅浮雕和透雕。而当时的教堂内部装修由雕塑向镶嵌画和壁画转变,建筑上的装饰很少有人物形象出现,主要是透过雕塑形式来表现自然中有生命的动植物及抽象纹样。浮雕形势也被拜占庭雕刻家做了平面化的处理,著名木雕作品如圣萨比纳木门教堂的两扇木门。

到了公元10—12世纪,随着西方经济的发展和教会实力的提升,城市的建立也开始复苏,具有罗马风格的教堂和修道院逐渐兴盛起来。这类教堂通常采用浮雕和圆雕来装饰,无论是教堂大门门楣浮雕还是柱子上的小型装饰雕刻,都展示了圣经中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形成了 “石头圣经”,这在当时教育水平底下的情况下,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代表作有吉斯勒贝尔的末日审判。这副作品雕刻在欧坦圣拉撒路大教堂西门的门楣上,它将许多场景有序地组合在一起,表现出了世上的苦难人们都要通过救世主的救赎才能到达天堂的基督教教义。

文艺复兴时期是指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开始兴起,16世纪西欧与中欧国家出现巅峰在文化运动中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欧洲各国经济实力日益强大,宗教思想和行为也都受到影响。在经历了近千年的封建教会之后,人们开始有意识地挣脱精神束缚,重新重视被禁锢多年的古典文化。文艺复兴掀起了欧洲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高潮。文艺复兴运动直接源于古希腊文化艺术,希腊雕塑的题材大部分来自于神话或体育竞技,同时还提倡发展美术和文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200年中,名家辈出,成就辉煌,雕塑艺术更是这个时期灿烂文化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从15世纪后半叶开始一直到16世纪,随着文艺复兴文化在西方许多国家的流行,雕塑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繁荣高度。

四、唐宋时期中西方宗教雕塑艺术之比较

(一) 唐宋时期是中西方宗教雕塑艺术发展的辉煌时期

在唐宋时期,不论是中国的佛教艺术,还是西方的宗教文明,都采用宗教雕塑来传播宗教思想和宗教精神。唐宋时期中国的宗教雕塑无论内容还是风格都明显世俗化,那些神圣不可及的面貌渐渐模糊,代之以更接近现实生活的形象。而西方的雕塑艺术是这个时期灿烂文化的重要成果,最典型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开始从世人美好善良的方面来表现人,从而创作出了大量富有立体感的雕塑。哥特式人物被拉长的形象表达出当时人们对天国般美好的渴望,文艺复兴则表现出在完美做人之后的天国形象。这也许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有说服力的形象,个性的自由即是其最高目标。

中西方的宗教雕塑传播了各种宗教精神,其影响远超文字、诗歌等其他艺术形式的作用,受唐宋时期古文化的影响而成为了一种最直接、最形象、最有效的传播方式。作为宗教雕塑艺术,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都从直观上宣传了宗教内容,强化了人们对宗教的信仰。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宗教雕塑艺术更接近底层民众,更易于被底层民众接受,因此对于促进艺术的发展,特别是雕塑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一些优秀的宗教雕塑作品因此成为展示一个历史时期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和促进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受宗教文化的融汇贯通和发展的推动,唐宋时期的中西方宗教雕塑艺术达到辉煌顶峰。

(二) 唐宋时期中西宗教雕塑艺术的题材内容

宗教雕塑艺术的题材内容,是为宣传宗教信条、宗教精神服务的,这是作为宗教艺术在题材内容上的共同点。唐宋时期佛教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壁画和雕塑。佛教壁画代表当属敦煌莫高窟,它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题材内容分为释迦牟尼故事画和尊相画。.敦煌壁画最具代表性的是敦煌飞天。雕塑艺术作为佛教艺术最伟大的成就和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中国唐宋时期佛教精神的象征。唐宋时期也成为佛教雕塑艺术的鼎盛时期,佛教雕塑作品曾遍布于中原大地。佛教雕塑艺术的题材主要是佛像,包括各类罗汉像、造像、表现佛教故事的群像和墓道雕像。佛教群体雕塑艺术的代表是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开凿于北魏中期至北宋的四百余年间,至今仍存有造像10万余尊。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雕塑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和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个体雕塑艺术的代表是乐山大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汇流处岩壁上,是唐代摩岩造像的艺术精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它临江依山、构思奇巧、宏伟雄浑、气势庄严,不但是佛教雕塑艺术的杰作,也是世界雕塑艺术的精品和奇观。

基督教雕塑作品大都取材于圣经故事。基督教艺术作品中雕塑作品虽然不及佛教雕塑艺术作品存世数量,但存世者大多精品名作,对圣经故事的演绎、圣经题材的深化、圣经内容的表现,大多比较深刻形象,如著名的作品摩西、大卫。基督教的雕塑作品大都带有故事情节,从题材内容上看,佛教艺术和基督教艺术均取材于宗教故事情节,不同的是佛教艺术突出的是精神力量的化身,而基督教艺术突出的是人物形象和故事的演绎。

(三) 唐宋时期中西方宗教雕塑艺术的表现形式

中国的佛教雕塑艺术与基督教的雕塑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有以下几点区别。

中国的佛教艺术注重的是以形写神。形在艺术家的眼里是感受,是主观的东西,是用来表现精气神的,许多绘画和雕塑形不准,结构夸张,比例不协调,但却惟妙惟肖。基督教的绘画和雕塑一般采用写实的手法,具有强烈体积感、空间感和真实感,这使得基督教的绘画和雕塑色彩丰富,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从宗教与哲学的关系上分析,宗教艺术体现了宗教的教义内容、思维方式和美学趣味,成为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方哲学自古以来就有很大的不同,西方哲学从古希腊时期就表现得极其抽象,追求终极真理,追求体系的完备;东方哲学追求深刻,追求实用、为社会政治服务。宗教与哲学从来就是紧密关联的,在各自的宗教哲学指导下的宗教艺术,东方佛教艺术的表现形式虽然很抽象,但为政治目标服务却是很具象的;而西方的基督教艺术虽然表现得形象很真实、具体、准确,但艺术家更多的是追求艺术的真实,为政治目标服务却是很抽象的。

中国的佛教艺术不受科学的限制,不太注重人体解剖的结构比例,而更注重视觉上的真实感,往往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主观地表现心目中的形象,这样的艺术作品更传神,更赋予感染力。基督教艺术注重表现人物的结构,大多数基督教艺术家都深入地研究人物的解剖,这使得他们作品的人物结构特别严谨,更具有真实感,更具有说服力。从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上分析,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宗教都经过一条从反对科学到利用科学的道路,西方的科学从一开始就追求世界本源,东方的科学则追求经世致用,因此宗教艺术在与科学结合上,西方艺术更与科学原理趋于一致,欧洲中世纪就有科学家因为通过解剖学研究血液循环而被宗教裁判所杀害,但解剖学一经建立就成为宗教艺术依据的科学原理。

中国的佛教艺术作品讲究气势宏伟,从心理上制造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因此中国的佛教雕塑一般都规模宏大。基督教的雕塑艺术比较写实,一般作品都是演绎圣经的某个故事或者揭示希腊诸神的伟大,不追求表现形式上的规模宏大、气势宏伟,而在于心理上的征服与折服。

虽然中西方的宗教艺术在公元7—13世纪都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成为人类发展的宝贵财富,然而正是这种基于中西方宗教与哲学、科学关系的差异,中西方宗教艺术在历史作用、题材内容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为之后的中西方宗教艺术形成各自的特色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 唐宋时期中西方宗教雕塑艺术的历史作用

在佛教看来,所有的事情都有因果关系,没有起因就没有结果。中国古代战乱时期较多,生命经常受到威胁,于是人们会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解脱,而佛教的思想正好迎合了当时的这种精神需求。基督教的产生同样如此。公元1世纪,犹太人在反抗罗马帝国统治者的压迫遭到镇压后,祈求救世主降临,于是有关上帝耶稣的传说就诞生了,这就是基督教的初始萌芽。统治阶级在绞杀不成功后改为承认基督教,并利用教会力量麻醉压迫人民,借助艺术来宣传宗教思想, 于是产生了基督教艺术作品。就历史作用来讲,基督教和佛教均产生于民众,而被统治者用来作为精神安慰的工具。作为为宗教服务的宗教艺术,它的历史任务就是宣扬宗教思想,渲染宗教氛围,从这一点来讲,东方的佛教艺术和西方的基督教艺术历史作用是一致的。

但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对宗教的历史评判还应该承认其正面意义的一面。无论是佛教还是基督教,宗教教义劝人向善、反省自身,宣传自我牺牲、普度众生仍然具有正面价值,它既有精神鸦片作用,又具有道德说教功能。至于宗教雕塑艺术,除了宣传宗教思想、扩大宗教影响以外,一切宗教艺术形式都对本门艺术的发展、成熟起到无可否认的历史推动作用,尤其是唐宋时期不少中外宗教雕塑精品,历经数百年沧桑,已成为我们今天了解、研究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经济和风俗民情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成为世界旅游胜地和文化遗产。

五、结语

中国和西方的雕塑艺术在题材的选取和内容的表现上,不论是以什么形式存在,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人们利用雕塑来感受宗教真理,利用造型来展开宗教想象。中西方虽然其宗教雕塑在文化背景、观念意识、创作手段、表现风格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宗教精神内在的动力促进了大量精品的诞生,同样都被视为世界艺术的瑰宝。中西方的雕塑艺术经历了各个朝代的发展过程,并融合了大量不同民族的文化色彩、域外异地的文化风情、多样宗教的文化特征后,变得更加绚烂多姿,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 汝信.西方雕塑艺术史[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

[2] 琚轶聪.论中西方雕塑发展史[EB/OL].(2005-05-16)[2014-06-23].http://landscape.cn/paper/jgwh/2005/200551285.html.

[3] 赵艺桐.感性与理——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的比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8):13-15.

[4] 王万成.中西方宗教美术比较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5):41-43.

猜你喜欢
基督教佛教雕塑
巨型雕塑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我的破烂雕塑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与实践
明确路向,践行基督教中国化——以福建基督教为例
写实雕塑
种类型的“基督教哲学”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
基督教伦理与现代社会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