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丽新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江苏苏州,215122)
10月21日 星期一
眼保健操时间,大多数孩子都开始做眼保健操了。高年级负责打分的孩子也陆续开始进各个班级巡视、打分。
我从不跟孩子们提“眼保健操做不好会扣班级分数”这个事实。是否扣分,是行为的结果,而不应该是孩子们做眼保健操的出发点。我不希望孩子们从小就把“是否扣分”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桑同学继续写数学作业。这是他一贯的作风。只要有作业没完成,他必定要把作业写完,不管接下来的课是什么课。
我走到他身边,轻轻提醒:“桑,这是眼保健操时间,请你做眼保健操。”
他头也不抬回答:“不干。让我把数学作业写完。”
我继续:“做眼保健操能够保护你的眼睛。你已经有轻微近视了,做眼保健操,或许可以让你的近视度数慢一点增加。”
因为我这样的表达,他的强悍略有缓和,但是继续回答我:“又没关系的。反正我已经近视了。”
我依然温和道:“桑,秋游那天,你给了老师建议,老师觉得你的建议很有道理,所以我采纳了你的建议,让你和想购物的小朋友去商店,我和其他小朋友等在店门口。因为我认为,凡是合理的建议,都是值得听取、采纳的。现在是眼保健操时间,老师给你的建议是‘为了保护你的视力,停止写数学作业,去做眼保健操’。你觉得这个建议合理吗?小朋友该不该听取合理的建议呢?”
他终于偃旗息鼓,答:“好吧。”
但我能够感觉到,这不是他的真心认同。大概是因为我的态度实在太温和了,温和到他不好意思继续跟我对着干了。当然也有可能是他懒得听我碎碎念了,所以暂时罢休。从道德的六个阶段来考评,他连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的概念都没有——因为他从来不怕惹麻烦。看着他可爱的大脑袋,我的确也忧虑:什么时候,我才能够让他达到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呢?这应该是教师的使命。
10月30日 星期三
上午第二节课后是课间操,很多孩子都没穿外套就排队下楼了。天气也不是很冷,我自己也穿得很少,所以也没有去嘱咐孩子们穿外套。
走到楼梯口,桑突然说:“我要回去穿外套。”不等我答复,他转身就回教室去了。我带着大部队呢,当然没办法等他,就先带着孩子们下楼了。
到了操场,副班主任见桑不在,问起他。我笑:“他可会照顾自己了。大概觉得有些凉,走到楼梯口又回教室拿外套去了。”
一会儿,桑奔到操场上。副班主任走过去问他,声音稍微有些高:“你是不是回教室去拿外套了啊?”我赶紧接过话:“桑,我觉得你是个很会管理自己的孩子。你担心没穿外套会冻着,所以主动回教室穿外套。而且我也发现你很会管理自己的东西。平时你放在教室里的外套总是挂得特别整齐,你书包里的书本、作业本和文具也特别整齐。”——有一次我帮他放一本作业本,他就指出我将作业本放错位置了。他的书本、作业本在书包里都有固定的位置。
桑这才放下了戒备之心。因为我观察到一开始他就想发脾气的模样。
然后我才对他说:“桑,能够及时穿外套,就是会管理自己。老师希望你在其他很多地方也会管理自己哦!”说完,不等他答复,我就从他身边走开。
肯定他某个具体行为的积极意义——及时穿衣服象征着会管理自己,尽量多地表达教师对他的期待。这些肯定与表达,我相信,远胜于总是批评他。
11月6日 星期三
午餐快结束的时候,有的孩子已经吃好了今天的水果——橘子,有的孩子还在吃,还有的孩子准备把橘子带回家去吃。
我一瞥眼,看到桑同学正在吃一个已经剥了皮的橘子,可是手里还有一个完整的橘子。我不由问:“桑,你怎么有两个橘子?”
桑理直气壮回答我:“是风同学(化名)送给我的。”我一贯不支持同学之间分赠食物与水果——是怕有的孩子曲意讨好强势的同学。所以我就对桑说:“老师不同意小朋友之间送水果。风吃不了橘子或者不爱吃橘子,就带回家去给爸爸妈妈吃。”
结果看了眼风,让我傻掉了:风手里好端端有个橘子呢!
同桌的小朋友纷纷投诉:风先将自己的橘子送给桑,然后自己不声不响跑到食堂里面再去拿了一个橘子。
这太让我震惊了!
我首先提醒风以后绝不可以自行去食堂拿东西,也不可以将自己的水果给同学。然后要求桑将另外一个完整的橘子交给我,我去还给食堂。
桑拒绝,他说:“这是风给我的。”
我强调:“可是每个小朋友都只能吃一份水果,你也一样。”
他坚决不肯将橘子还给我。他是个特别壮实的孩子,力气又大,对教师也从无敬畏之心。我若使用蛮力去抢,他一定会跟我开展“橘子保卫战”,到时候,我既达不到目的——收回橘子,又斯文扫地。所以,这招我是坚决不用的。
我想了想,说:“每个小朋友都只能吃一份水果。你要么把橘子直接交给我,要么我打电话请你爸爸妈妈到你这里来拿橘子。”我还是得感谢桑同学的爸爸妈妈的,他对爸爸妈妈绝对有敬畏之心。
他不无疑虑地想着我的这句话,对我瞪大了已经够大的双眼。我毫不迟疑地跟他对视,但却平静,绝无怒气。
他犹豫了一会,把橘子扔到餐桌上,嘴里继续吃着属于他的那个橘子,保持绝对的淡定。我知道他不乐意将橘子交到我手里,我也懒得理会他的淡定。既然目的——要回多拿的橘子——已经达到,我不愿意多费口舌教育。他怎么可能不懂“每个小朋友只能拿一份水果”呢?
午饭后,我让孩子们排队回教室。桑同学极其不合作。让他排好队,他故作没听见,还摇晃着大脑袋说:“不排好队又没关系的。”但是他好歹跟着领队的同学,我也就不跟他啰嗦。
到了教室后,我先让孩子们安静看书,等待语文老师来上午间的写字课。语文老师到了之后,请孩子们放下课外书,拿出习字册,开始指导写字。
桑纹丝不动,继续看课外书。他这样对老师的指令充耳不闻是常态。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马上配合。如果这会坚持他放下课外书,他一定会大声唠叨、抗议,反而破坏教室里的安宁。可是,一直由着他的“充耳不闻”,也不是个事。
我走过去,对着他笑笑:“桑,我发现你的听力不是很好,经常对老师的指令听不到。我想给你的爸爸妈妈打个电话,让他们明天就带你去医院查一查听力。或许吃点药打个针就好了。”
桑瞪了我一眼,马上放下课外书,拿出习字册开始认真练字。
我再笑笑:“咦,这会的听力好像好很多了。我再观察几天吧。如果接下来你的听力好了,能听到老师的指令了,我就不请你爸爸妈妈带你去医院看听力了。”
他头也不抬不搭理我。我心里暗笑,离开教室。
11月7日 星期四
我笑笑,说:“你选一个你喜欢的老师啊!我去跟学校领导说。”
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一个也不喜欢。”
这是一点也不令人奇怪的回答。我再笑:“可是你也不喜欢我,一天到晚跟我对着干,一天到晚说‘我就不’和‘我不干’。你还是选一个你喜欢的老师来教你们吧。”
他有些扭扭捏捏地回答:“还是你教我们吧。我不要别人来教。”
这个表达够含蓄,不过还是让我在最最筋疲力尽的时候感觉有些温暖。
11月8日 星期五
早上醒来,发现自己的嗓子莫名其妙地哑了。
上课时候,几乎发不出声音。我请求孩子们体谅我的嗓子,尽量不要让老师反复提醒。
当然,这样的请求在部分淘气孩子那里是完全失效的。一整天,我还是会不断提醒个别孩子:“快……”或者“不要……”。
下午,桑同学拿着刚发下去的英语练习册,走到我身边,轻轻问:“老师,我错在哪里啊?”一般情况下,他拿到练习册,通常不主动订正的。如果我追着问他要订正作业,他一定会回答我:“我没错,我干吗要订正?”今天这样的情况真是难得。我帮他找到需要订正的地方,并讲解给他听。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以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肥厚性心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为41~82岁,平均(41.3±3.6)岁;病程为1~20.5岁,平均(5.2±1.1)年。
一会儿,他就订正好作业,并拿过来给我批改。
我批好他的作业,然后认真道谢:“桑,谢谢你今天这么体谅老师的嗓子,作业都不需要我来催你订正了。你真是一个很懂得体贴别人的孩子。”
他的大眼睛里尽是扭扭捏捏的不好意思,一溜烟就跑远了!
11月11日 星期一
今天星期一,课间操时间是升旗仪式。
楼梯上发现桑的红领巾没带,我问了下:“你的红领巾呢?”他答:“忘了啊!”我以为忘在家里,说:“明天不要忘了带啊!”他瞪着大眼睛问:“要回到楼上去拿吗?”原来是在教室里!
我答:“你自己决定好了。”
因为如果我要求他回去拿,他很可能又要闹别扭,那还不如让他决定。他想了想,说:“那我上去拿吧。”
我带孩子们继续下楼,发现男孩成(化名)没穿外套。今天风寒骤至,如果是做广播操还好些,升旗仪式可不同,我怕他在风中站着会冻着,于是,我赶紧嘱咐他:“你回教室去穿外套。”看了下,男孩雨(化名)也没穿外套,我加了一句:“成,你去教室的时候,帮雨把外套带出来。”
结果,成和桑一起在最后来到操场上。成把衣服递给雨,顺便八卦:“你这件外套,被桑扔在地上,不仅踩了好几脚,而且还拿拖把拖你的衣服。”雨一听,急了,把衣服扔在地上,说:“我不要穿了,我要跟桑拼命。”
我对桑说:“你把雨的衣服扔地上踩了,还用拖把拖,真是太过分了。”我自己并不动怒。因为我的平静,桑反而有些心虚,但还是强词夺理:“成也这么做的。”
我说:“好。我认为成和你都是有错的。现在有两种方案供你选择:第一种,我打电话给雨的爸爸妈妈,让他们来学校为孩子报仇。第二种,你们跟雨道歉。你选哪一种?”其实第一种方案真是有些“无赖”,可是我不愿意多费口舌,因为“不能踩踏别人的衣服”这种道理三年级孩子哪有不懂的,他们就是淘气得过分了。
桑面对我的平静,反而非常识趣地说:“第二种。”
我同样让成选择,成也选择了第二种。
然后我捡起被雨扔在地上的外套,帮他拍了好几下,努力拍掉其实并不明显的灰尘。然后一边帮雨穿外套,一边说:“他们两个等一会儿会跟你道歉的,你也别生气了啊!”
下一节课开始,我就说:“请成和桑给雨道歉。道歉要先说‘对不起’,再说‘我不应该……’,最后再说‘我再也不会这么做了’。”我特别注意让性格不是很叛逆的成先道歉,排在后面的桑就也很合作地道歉了。如果安排他第一个道歉,我心里还真没有底,他会不会临时反悔不肯道歉,因为他其实非常好面子。
凡是无伤大雅的小事,凡是我能解决的小事,一般我都不跟家长啰嗦。
11月12日 星期二
这周开始,孩子们带了短绳与毽子到学校。于是,课间孩子们纷纷到走廊里跳绳或者踢毽子。
但是出现了很糟糕的一个现象:预备铃响了,有的孩子还装不听见,继续跳绳、踢毽子。最离谱的就是桑,预备铃响后,他就开始一边跳绳一边往隔壁班级的走廊方向跳去。
上午我去四年级上课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他都跳绳跳到四(1)班教室门口了!我轻轻对他说:“桑,你真了不起,可以一口气跳绳这么多个!但是,预备铃响后要回教室,更不能往更远的地方去。”
他没搭理我。
下午我去上英语课,他故伎重演。我故意把教室门给关上了。
他推门,想进来。我很严肃问他:“你应该知道错在哪里了吧?”
他警惕地看着我,要开始生气的样子。
我继续:“我想你知道预备铃响后要马上进教室的吧?现在请你回座位上去吧。希望你下次预备铃响过之后马上回教室。”
他安静入座。
下午放学前的30分钟室内活动课上,有的孩子在看课外书,有的孩子在订正作业。桑很积极地写家庭作业。自从我上周开始提起“沈老师以前教的哥哥姐姐很多都能在学校写完家庭作业”之后,桑开始尝试在活动课上写家庭作业了。我表扬过他,他就更积极了。
今天等我到教室准备放学的时候,他很高兴地告诉我:“老师,我的三门作业都写好了呢!回家我就可以不写作业啦!”
我摸摸他的大脑袋,说:“桑真是有很多优点呢!都这么善于管理作业时间了。”
他得意洋洋地说:“我是比二年级时候好多啦!”
我忍不住笑:“二年级时候你什么模样?”
他一点也不掩饰:“那时候每一个老师的话我都不听!”
我再问:“你为什么那样啊?”
他有点奇怪我这么问,不屑地答:“那时候我又骄傲又任性呗!”
天哪!三年级的淘气鬼有这么了不起的自省能力?
其实,三年级这会儿的桑同学,依然骄傲又任性,而且还是我行我素。开学两个多月,要指望一个“不怕惹麻烦”的孩子,立竿见影达到道德的第四个阶段——“我要遵守规则”,这是教师自找烦恼。我不做这个梦,但是我有这个心,尽力引导着他往这个方向发展。我对他,素来明确告知“应该做什么”多于批评与指责。对他强调最多的一句话是,“每个人都该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而不是“纪律”“班级评比分”“集体荣誉”这些大词。总有一天,他会慢慢懂得要遵守规则,那么,班级的纪律与荣誉,自然也会慢慢随之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