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平华,王晓姣,陈兆军
(1.南昌大学,江西南昌 330031;2.烟台南山学院,山东烟台 265706)
大学英语环境中从基本社会交往能力到认知学术语言能力的培养
袁平华1,王晓姣1,陈兆军2
(1.南昌大学,江西南昌 330031;2.烟台南山学院,山东烟台 265706)
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应适时从培养学生的基本社会交往能力转到培养他们的认知学术语言能力。在大学英语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可采用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模式,开发适合中国学生使用的教材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应考虑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学科知识水平以及高层次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应发挥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建构认知学术语言能力的作用。
大学英语教学环境;社会交往能力;认知学术语言能力
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蔡基刚指出以上文字包含两层意思:“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是教学内容;“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等是教学目标[2]。前者是指通用英语,而后者所指是专门用途英语。从这种意义上说,现行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似乎与教学目标脱节。换言之,当前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并不能直接为学生今后专业学习或工作的目标服务。这在中学生英语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形下,大学继续学习基础英语显得资源浪费,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会大打折扣[3]。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有必要适时将教学重点从一般意义上的基础英语教学转到专业英语教学,从基本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转到认知学术语言能力培养,满足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需求,使学生能用英语从事与自己学科相关的语言交流活动,适应全球化教育背景。
Cummins在1979年区分了基本社会交往能力和认知学术语言能力,指出基本社会交往能力主要指在日常社交场合中有一定情景、面对面的语言交流能力,如参加聚会和打电话等场合的语言使用能力,这种能力无需较高认知要求和特种用途语言,是一般社交场合的语言技能使用[4]。认知学术语言能力指发生在课堂中的那种高度抽象、缺乏语境支持的言语交际能力,这种学术语言能力涉及有关学科内容的听、说、读、写技能。认知学术语言能力还包含学生用这种语言进行学习的能力,亦即使学生在没有个人亲身经历的情况下进行假设、想象、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术语言的习得不仅是掌握与学科领域相关的词汇,还包含对学科知识进行比较、分类、综合、评价和推理的能力,学术语言能力是学生为取得学业成功而必须掌握的能力。
Cummins在研究中发现,移民过去的孩子通常需要2~3年才能获得与当地孩子相同的基本社会交往能力,但需5~7年的时间才能获得当地孩子相同的认知学术语言能力[5]。儿童第二语言能力或课堂语言需要得到极大提高,才能满足他们学业认知需求,如果语言水平达不到要求,无法从事学习活动。这表明学生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认知学术语言能力。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如果学生要获得认知学术英语能力也需要长期学习和努力,但在学生获得基本交往能力后,有必要将语言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术英语能力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认知学术英语能力可以尝试采用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思路进行,在提高学生学科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学术英语水平,即实施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Content-based Approach)或双语教学[6]。这种教学途径的特征是:1)以学科知识为核心。课程教学以学科知识为主,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基础上学习语言知识,并在完成各种学业任务的过程中习得学术语言能力。2)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在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教学实践中,语言材料均为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学生接触到的语言均为纯正目的语,这对学生了解在某一学科领域内语言的使用大有裨益。3)学习新的信息。在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不断学习新的学科信息,并且掌握这一学科领域内新的语言表达形式。4)课程按照学生的需求设置。在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实施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语言水平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以满足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和英语语言的需求。此外,在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还能基于对学科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和评鉴,提高自己的高层次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知学术英语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认知学术英语能力,教材建设至关重要。教材是学生接触学术语篇,掌握学术英语的基础和出发点,有语言输入才有语言输出[7]。Strevens认为作为学术英语代表的ESP其目的是为满足学习者的特别需求;在内容上是与某些特定的学科、职业及活动相关;在词汇、句法、语义、语篇等方面上是以与特殊活动相适应的语言为中心[8],所以,学术英语教材的开发首先要对学生需求进行分析。这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目标需求,即分析学习者学习的目的、动机和使用英语的情况;另一层是学习的需求,即分析学习者为了在将来的学习或工作中能有效地进行交际应必须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教材开发前要调研并明确学生的目标需求和学习的需求,达到学用结合的目标[9]。目前,虽然学术英语教学(ESP)是英语教学的一个趋势,但学术英语教学的现状仍不容乐观。主要是学术英语教材缺乏系统性,全国没有统一的ESP规划教材;教材内容缺乏理论基础[10]。大学英语课堂中出现的学术英语教材要么是从国外直接进口,要么是国内学者编写。虽然这类教材种类丰富,涵盖的学科越来越广泛,但适合某一特定群体学生使用的学术英语教材尚且较难找到。因此,有必要开发一批无论在语言规范,学科知识内容以及学术素质的培养方面都能满足大学英语学习者需求的学术英语教材。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认知学术英语能力可以通过完成各种学术性任务进行。这种教学活动既可以是完成某个单一性学习任务,如听学术讲座等,也可以是用英语完成某个研究项目,实施项目学习。这类学术性任务在某种程度上缺乏一定语境,并且要求认知上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和学生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学术英语能力的培养既包含学生的学术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也包含高层次思维能力培养。语言知识包括学术性词汇、句法、篇章结构特征的掌握,学术英语技能培养包含与学术活动相关的听、说、读和写的技能培训。听说技能的培养可通过教师播放视听材料,继而组织回答问题和讨论,学生还可从角色扮演和模拟学术演讲中提高听说技能。学术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让学生查阅专业文献和专业书籍,解决某些专业问题进行。学术英语写作是学术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具备良好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科知识基础以及较强的思辨能力。因而将学科知识内容及思维能力培养贯穿到写作教学中有利于学术写作能力的提高。总之,在培养学生学术英语能力教学中,教学活动设计可围绕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学科知识和思维能力进行。
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提高学生的认知学术英语能力的目标更需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由于认知学术英语能力比基本社会交往能力的教学更为复杂,涉及范围更广,在目前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在挑战区域内学习(Learning in Challenging Zone)[11],亦即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学习(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12]。教师不仅是学科知识和学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探索学科知识,完成各种学习任务的促进者和支持者,在学生有困难时提供必要的帮助。而学生更应承担起学习的职责,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语言课堂上充当着积极的角色,包括互动学习、协商、信息收集和意义共建,积极主动建构认知学术语言能力。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蔡基刚.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再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03):5-8.
〔3〕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05):322-327.
〔4〕Cummins,J.Cognitive/academic language proficiency,linguistic interdependence,the optimum age question and some other matters[J].Working Papers on Bilingualism.1979,19:121-129.
〔5〕Cummins,J.Bilingualism and Special Education:Issues in assessment and pedagogy[M].Clevedon,England: Multilingual Matters.1984.
〔6〕Brinton,D.,M.Snow&M.Wesche.Content-based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Michigan Classics Edition[M].Ann Arbor,MI: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3.
〔7〕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8〕Strevens,P.ESP after twenty years:A re-appraisal[A]. In M.Tickoo(Ed.),ESP:State of the Art[C]. 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1988:1-13.
〔9〕葛丽.高校ESP英语教材的开发与建设[J].科技与出版,2012,(06):38-40.
〔10〕杨波大学英语教材建设的趋向研究[J].中国出版,2011,(07):30-32.
〔11〕Mariani L.Teacher Support and Teacher Challenge in Promoting Learner Autonomy[OL].1997.[http://www.learningpaths.org/papers/papersupport.html.]
〔12〕Vygotsky,L.S.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Cambridge,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from Basic Social Ability to 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Ability under University English Learning Circumstance
Yuan Pinghua1,Wang Xiaojiao2,Chen Zhaojun2
(1.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330031;2.Yantai Nanshan College,Yantai,Shandong,265706)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the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 objective should be shifted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social abilities to that of 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abilities.Students’academic English abilities under the English learning circumstance should be developed by using the course materials which are truly compatible to Chinese students.The teaching activities should be designed,with the students’English proficiency,course perspective level and higher level thinking ability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In the teaching process,the teachers should help and guide students to construct the 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ability.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 situation;social ability;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ability
H319
A
1009-9522(2014)01-0071-03
2013-11-05
袁平华(1966-),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南昌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外语教学,双语教学。
2012年国家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教外司留[2012]1707)和2011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江西高校外国语言教学研究专项课题(课题批准号11WX327)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