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勇
(大丰市白驹镇中心小学,江苏大丰,224100)
语文课堂呼唤高效,那么怎样使课堂教学效率最高化呢?笔者认真反思我们曾经走过的语文之路,发现我们的学生并没有多少学习语文的快乐和冲动。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平时没有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课外知识的巩固与积累上。殊不知这样师生都很累,并且把学语文当做一种负担。
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扎实的,而负担过重必然招致浅薄。所以减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根底,是我们必须首先处理的问题。减负以后教师和学生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及精力改变以往课程过于注重学问传授的倾向,课程向“以人为本”转变。我们要追求本真的语文课堂,去掉语文课堂急躁华美的外衣,扎扎实实地开展听说读写的训练,使语文课堂充溢浓浓的语文味,这样的课堂才是返璞归真的高效课堂。
一般说来,一堂课只需制定一到两个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扎扎实实地进行读写训练,这样的课堂结构就会简单明了、清清爽爽。例如一位教师在教《祁黄羊》一课时,十分突出教学主题,笔者对此深有感触。教师紧紧围绕着“读懂课文,初解文意”这一要求,各种形式的读课文达八遍之多,为第二课时理解文意、感受人物形象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其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生读文,交流)
师:谁愿意读一读祁黄羊第二次说的话?
(生读文)
师:读这句话时,你抓住了哪些词?
生:我抓住了“是不是”“担当此任”。
师:你很会读书,知道读书还要抓住关键词。
师:最难读的还是祁黄羊最后说的话,请你自己连一连。
(生自由练习读文,指名读)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有重点地将反映人物特点的话挑出来,指导学生读通顺,甚至读出感情,并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为第二课时理解人物的高尚品质做好充分的铺垫。“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如果我们的教学也能删繁就简,务本正源,用简明有效的学习形式让学生主动研读、不断创新,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可以像“二月花”那样春光烂漫,精彩纷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静心反思我们的阅读课,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解读所出现的偏差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阅读教学的质量,导致当前阅读课的教学效率并不高。在笔者所接触的一些公开课教学中,教师教学目标模糊,指导读书无的放矢,表面热闹,内在浮躁、泛化。虚假的教学行为等因素严重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本身具有的丰富内涵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很难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体验不到语文带给人的美感。因此设计有效的阅读引领尤为重要。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之亲切对话,感同身受。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问学生:“你觉得上阕中哪些词用得特别好?”一位学生说:“我觉得‘醉里吴音相媚好’的‘醉’用得很好。可以看出老夫妻喝了点酒两人被眼前的一切陶醉了。”教师说:“是啊,酒不醉人人自醉。几杯酒下肚,老夫妻的话不觉多了起来,想不想听一听?”接着学生配音,发挥想象说话。这一个教学片断,教师充分挖掘文本的内涵,启发学生与之对话,让学生感悟“醉”的妙用。教师巧妙地将学生的文本与生活情感结合在一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情感受到了熏陶,思想获得了启迪。学生经历过这样精彩、有效的阅读教学怎能不深深地爱上语文课堂呢?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如果我们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就会相得益彰,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学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写作教学的范文。笔者很欣赏在阅读教学中穿插写作训练,即读写结合。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寻找到恰当的读写训练的结合点,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学有所用,以“做”为中心,精神才能更加焕发。有了成功的体验后,教师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再促使他们认真地学习,形成良性循环。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时,在音乐的渲染下,学生体会到谈迁的艰辛,感受到谈迁面对厄运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的高贵品质。当课上到这里时,学生的心紧紧系着谈迁的命运,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读写结合的场景:1.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2.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学生配乐想象描写)学生们一下子找到了一个情感的宣泄口,把满腔的话述之于笔端。教室很安静,只听见写字的“沙沙”声。没有人抓耳挠腮,没有人愁眉苦脸,只有奋笔疾书,只有文思如泉涌。这样的读写结合做到了以写促读、以写促理解,学生把写当成了倾吐自己心声的主渠道。
笔者也经常运用这种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训练学生的习作。例如在课上得正精彩的时候,一只小麻雀唧唧喳喳地降落在我们教室的窗台上,原本凝神的同学,目光一下子都被那只活泼可爱的小麻雀给吸引了,顿时教室里人声鼎沸。看见学生们欣喜若狂的笑脸,笔者立即改变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安静下来,仔细观察窗台上那只活泼机灵的小麻雀:它的羽毛怎样?它是怎样在啄食的?它又是怎样在不时警惕张望的?你喜欢它吗?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要求他们用上自己喜欢的句子。这次提笔没有以往的皱眉与无奈,相反有了一种蠢蠢欲动的感觉,有的学生竟然感慨:“这不是人鸟相依的课堂吗?”笔者欣欣然笑了。小麻雀飞走了,学生那颗纯真的童心也随着那小生命飞得更远、更远……
行走在语文的教改之路上,我们追求的是一种具有常态之美的有效课堂,一种流淌着清新、朴实又不乏诗意的课堂。
[1] 范远波.论学校语文教育的文化缺失[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2] 薛梅.浅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J].教育观察,20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