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松
(扬州市宝应县城中小学,江苏扬州,225800)
苏教版《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安排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单元主题为“无私奉献”,所选三篇课文都属于写人叙事类文章。全文以“爱”为轴心,语言朴实清新、耐人寻味。第一件事栽花赏花,重在描写。“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欣赏”“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等语句,体现了父子真爱与亲情。其中4、5自然段中的景色描写,既写出了花儿的美好,又烘托了人物心情和品质,值得细细咀嚼品味。第二件事写信教子,重在说理。“美好的东西”“‘给’,永远比‘拿’愉快……”等语句,体现高尔基对儿子的爱,不仅仅是父子亲情,还有更高层次的对儿子完善人格教育的真情。“‘给’,永远比‘拿’愉快……”富有哲理,是全文点睛之笔。此处,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鲜活的实例,促进理解与感悟。课后安排了4道习题,其中第4题代高尔基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既要关注回信内容符合文本思想,又要注意书信的格式,旨在使读写结合。
1.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探望”“姹紫嫣红”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4、5 自然段。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3.精读课文“栽花赏花”部分,体会父子真“爱”,领悟以写景烘托人物心情的表达方法。
体会父子真爱,领悟以写景烘托人物心情的表达方法。
1.语文课程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当下语文课程应更加关注语言的实际运用,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3.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本篇课文第一课时教学应紧扣“爱”字展开,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潜心品文,既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又让学生感悟文本内容,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习得表达方法,获得思想启迪,受到情感熏陶。主要思路如下:名言导入,突出中心→预习反馈,凸显“爱”字→精读感悟,体会“爱”字→课堂练笔,拓展延伸。
1.出示名言:“给”,永远比“拿”愉快
师:今天给同学们上课,我感到很愉快。我想把一句名言送给大家。
(出示名言,生齐读)
师:知道这句名言是谁说的吗?
生:高尔基。
2.出示作家卡片——高尔基
师:读一读这张作家卡片,说一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对高尔基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
师:除了卡片上的内容,你对高尔基还有哪些了解?
(交流预习时收集到的资料)
3.导入课题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高尔基这句名言。
(生齐读)
师:同学们知道这句名言是写给谁的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去了解文意。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设计意图:教师以文中名言导入,能凸显课文中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导入谈话有意突出“给”字,有机融入名言内容。教师出示作家卡片,意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丰富了学生对高尔基的了解。
1.出示预习要求
(1)读熟课文,学会文中生字,利用工具书理解生字和意思。
(2)思考课文讲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哪几件事,可以分成几段。
2.检查交流反馈
(1)师:请一组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节,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生开火车式朗读课文,师相机正音)
(2)(师出示生字词:妻子 脸庞 镢头 探望 姹紫嫣红)
师:文中这些词语谁会读?
(指名读,注意词语中的轻声读法)
师:谁能讲讲这些词语的意思?
(师根据学生交流相机点拨)
(出示古文字学习“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上半部书写时应注意点)
(出示图片理解“镢头”)
(辨析“探望”“看望”词义,并选词填空)
师:“姹紫嫣红”什么意思?
(课件展示图片)
师:你还想到哪些词语?
(生回答后,师出示一组描写色彩艳丽的四字词语,生读一读)
(3)师: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写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几件事,可分几段。
(板书:栽花赏花、写信教子)
师:这两件事都是围绕第一段中哪句话写的?
(出示第一句话:“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
师:围绕哪个字写的?
(板书:爱)
师: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他的儿子也很爱高尔基。课文是怎么写的?
设计意图:预习的过程实质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作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应该有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反馈”板块重在落实字词教学,了解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同时,要凸显文眼“爱”字。
1.学生自读
师(出示自读要求):读一读2-5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他的儿子很爱高尔基?用“___”画出来。你又从哪些词句看出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用“ ”画出来。
2.朗读品味
(1)师: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儿子很爱高尔基?
(指名朗读所画语句,说说体会)
(师出示语句: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师(指名感情朗读):读一读这句话,哪些词语体会到儿子很爱高尔基?谁能读出这份爱?
(2)依情境填空
(师出示语句: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一会儿 _______,一会儿_______,一会儿_______……干得_______。他想_______。)
(生根据情境提示填空)
师:高尔基的儿子探望父亲,想送给父亲鲜花,他为什么不买上一束,而要那么辛苦地亲自栽种呢?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谁来说一说?
生:他想,当我回家了,这些花就能陪伴在父亲身边,让他不再孤单寂寞,当父亲看到一大片美丽的花海,心情肯定会很愉快,那么父亲的身体就能很快康复。
(3)师:因为爱,只有10岁的儿子,还没有镢头那么高,千里迢迢来到爸爸身边,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这份爱让我们感动。让我们一起捧起书,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我们的感动。
(生有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4)师:你又从哪些词句感受到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
(指名朗读所画句子)
(师出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师:你从这段文字中感受到高尔基此刻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愉快,因为欣赏到了鲜花美景;感动,从盛开的鲜花中感受到儿子对他的爱;自豪,因为儿子种的花给岛上的人们带来了愉快……
师:谁能读出高尔基此刻的愉快、感动、自豪?
(生带感情朗读)
(师出示第4、5自然段)
师:同学们,我们从高尔基此刻的心情感受到了他很爱自己的儿子。爱是一种幸福,是一份感动,把爱献给别人是愉快的、幸福的,能感受到别人的爱也是愉快的、幸福的。再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除了写高尔基高兴的心情,还写了什么?
生:花儿开放的美景。
师:谁能读读这美景?
(指名朗读)
师:作者为什么要写春天花儿开放的美景?
生: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了烘托,一是烘托高尔基愉快的心情,二是烘托儿子对父亲的爱。
(师出示语段:春天到了,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红扑扑的脸庞啊)
师:读一读,你发现这段话与文中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作者要突出强调“儿子”,你认为这样写好在哪?
生:更能感受到高尔基对儿子的那份爱,突出儿子在他心中的地位,也暗示了美好的东西是儿子留下的。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段话,然后看谁能先把它们背下来。
(生练习背诵)
3.情感升华
师:同学们,高尔基说:“给”,永远比“拿”愉快。你认为儿子给了高尔基什么?
(生纷纷抢答)
师:是啊,儿子给高尔基带来了这么多美好的东西,所以高尔基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此刻,他千言万语化着一句话——
(师再次出示名句:“给”,永远比“拿”愉快)
(生齐读)
师:高尔基又给了儿子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板块。此板块以“爱”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语句进行咀嚼品味,让学生读有所悟,读有所获。在师生与文本的对话中,学生体会高尔基父子间的真爱与亲情。同时,学生在言语辨析比较中,领悟到语言表达的意蕴,以及写景烘托人物心情的表达方法。
(四)课堂练笔,拓展延伸
1.学生练笔:仿照课文第4、5自然段的写法,描写一段景色,烘托人物的心情。
金秋十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2.交流点评
3.拓展延伸
(1)读熟高尔基给儿子那封信的内容,写一写自己读后的体会或感想。
(2)收集高尔基名言2-3句,从他的著作中选一部读一读。
设计意图:“课堂练笔”旨在落实仿写的训练,使以写景烘托人物心情的表达方法得到内化迁移,做到读写有机结合,同时,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1]薛荣华,徐锋.《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J].小学教学设计,2011(25).
[2]尚知行.要“使他象活人一样”——高尔基塑造典型的一个原则[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