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功能差异(Differential Item Functioning,简称DIF)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关于测验的“项目偏差”研究。当时的民权运动、少数民族的平等问题特别受到关注,测验偏差逐渐成为测验评价中的一个标准部分,DIF的研究目标就是为了区分出对少数民族学生存在偏差并使之在测验中偏离的项目。以教育测验中的例子来说,如果某个题目对于有相同目标能力的男生和女生都存在差异,我们如何排除对男生、女生有偏差的题目,让一定的教育内容和目标实现,这是DIF可能讨论的内容。“项目功能差异”一词指的是在控制团体能力差异之后,一个项目在不同团体中显示的不同统计特征。
由于表现的形式、产生的原因或研究的角度不同,DIF的定义也各有不同。有根据项目难度定义的:如果一项目的难度在两个不同子群体上的值有显著差异,则认为项目功能差异存在,拉希模型(单参数的逻辑斯蒂模型)就是项目反应模型的一种;有根据项目难度和项目难度回归线关系来定义的:一组测量项目如果是无偏的,那它们在两个不同子群体中的难度值序列应该是完全相同的,其相关系数可以达到1,如果用散点图来表示,这些项目的两个难度值决定的坐标点将形成一条规则性很强的回归线,而对于有DIF的项目,由于其两难度值在两序列中相对位置有差异,其坐标点就会游离于回归线之外;有根据相同总分被试在项目上有相等做答题率来定义的:对于同一项目来说,若来自不同子群体的、测验总分相同的被试,在该项目上答对概率不同,则该项目就存在DIF;有根据项目反应理论来定义的:如果某项目在不同子群体中的项目特征曲线(ICC)不同,则项目存在DIF。 (一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