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坚越
(吉林化工学院,吉林吉林132022)
与以知识获得或智力训练为教育教学核心目标的“唯理智教育”截然不同,情感教育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在考虑认知因素重要性的同时,积极发挥情感因素作用,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情感教育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情感状况,将尊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个性作为教育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条件。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课堂教学是一种形成师生心理关系的实践过程,而这种心理关系将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知并认同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方式,乐于与教师分享个人思想和情感,心境状态自然较为积极明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师生的情感交流在教师的自身表现中得到进一步融洽,学生积极而主动的学习态度,对教师倾注的爱戴与尊敬等都将促进教师自身表现的进一步提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艺术并非仅仅是知识与本领的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并掌握获取知识与技艺的本领。这种激励、唤醒与鼓舞都依赖于情感,情能激思启智,正确应用情感因素即能达到“以情激思,以情启智之功效”,让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从而造就出高素质创新人才。
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让学生早早地便摆脱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景象,即便尚未走出校园,学生仍然为未来可能面对的就业压力及生存压力所“震慑”,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不断增大,抑郁、失眠、焦躁等负面情绪屡屡爆发,与日俱增的学生自杀率不断提示着学生心理问题的日趋严峻。在体育教学中,利用情感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动力,使学生不断获得精神满足,以一种积极、轻松、快乐的心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舒缓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袁振国先生在其著作《课堂的革命》中陈词:“传统课堂造就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动的,是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是服从者。”诚然,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如同容器一般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溉”,死板的“一言堂”教育模式严重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其潜力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因此,体育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转变角色意识,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与思考的空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环境包括场地体育器材等物质环境及师生间、生生间的心理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在思想上对体育教学产生好感,增添体育教学的情感色彩,以情激趣,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使体育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物质环境方面,教师应基于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场地,营造卫生、干净、整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置身其中身心愉悦,增强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在心里环境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个人想法、思想、意见、疑虑,并给予及时反馈与疏通,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阂和芥蒂,使学生在情感上接纳、认同甚至欣赏教师的体育课堂教学,从而激发体育学习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而特别的个体,小到兴趣、爱好,大至人生观价值观,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传统应试教育下,在习惯了扮演“容器”角色后,在漫漫“题海战”的消耗中,学生的个性和思维能力极易被消磨殆尽,价值观念模糊,即便能够在考试中获取高分,一旦踏入社会,也很容易陷入困惑和迷茫。素质教育改革打破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强调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性格特征、个人爱好,结合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不同层次需求,合理设计并安排体育教学活动,使体育教学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契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发挥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相长、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舒缓心理压力及促进心理健康等作用。体育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情感因素的重要性,积极转变角色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增添教学情感,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张扬.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学之友(B版),2007(1).
[2]戚瑞红.运用情感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3]王志勇.略论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学[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4]陶克祥,周志俊.现代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2008(1).
[5]陶克祥,窦卉平.现代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