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秋天的絮语:明天就出发
以下这些絮语,写于2013年秋学期,记录了她和班上的孩子们一起成长的点点滴滴感动和震撼。是吴文冰老师担任主课老师的第三个年头了,在老师的心中,身体上,一些变化在发生……
吴文冰画作:教堂风景湿水彩
吴文冰画作:北欧神话托尔的神锤湿水彩
明天就出发,去航海。带着20个学生,微笑着漫游马六甲。燃着篝火看星星,所有的苦难,请原谅我们的幸运。
在森林海边小岛上静默。什么都不做。我会觉得自己很美。从来没有这么自信过。上苍啊, 我已经拥有了我想要的一切,不再想要更多了,这时,终于明白了平安喜悦,与重生。
十三四的孩子,太有趣了,一道道风景看过来看过去,看出了一朵朵花来。上帝的微笑莫过于此吧。而且,每天太阳升起就再来一遍,永不厌倦。
刚跳完了他喜欢的舞蹈,坐在那里,连呼吸都是安静的。安静里却有绵延的忧郁。看我背着包,问,老师,你要去哪里?不是说要陪我们到五点的么?“啊,怎么有些低落?”“我的心里有个魔鬼叔叔~”离开了教室却想起那一天,我画黑板画,他画主课本,我们不紧不忙地聊着关于女孩的话题。这次我错过了聆听。
花岗岩由石英、云母、长石组成。是地球上最古老坚硬的岩石。花岗岩托起了所有的高山。石英是光的礼物,云母是力量的礼物,长石是温暖的礼物。这周的“思想”工作的桥梁就是花岗岩。少年们闪闪发光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我平静地望着他们。心中探寻着光、力量、温暖的少年能不美么?
每个周末几个朋友围坐在一起读《庄子》,觉得真是现实安康啊。教师这份职业,其实挺危险的,僭越了神的分位。每周老庄智慧解解毒,才得以勉强保持一些勇气继续行走在刀锋之上。
竹林边聊天。女孩说,我们探讨了在公立学得多还是在华德福学得多,最后的结论是,在公立老师讲了好多,实际上却没有什么。在华德福老师也许没有讲那么多,却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只要我们对自己有责任心,就可以自己去消化无限多。老师,我们是不是太老成了?怎么会想这些问题?我说:哦,你们相当正常。
女孩说,老师,我们好后悔,在山水桃源的时候,我们那时候太坏了,故意和老师作对,老师们被我们折磨得好可怜哦。那天我们去找以前的老师,对她说,我们想回到学校做一场演讲,告诉弟弟妹妹们要珍惜。老师竟然哭了。我们那时候真的太坏了,想想都抬不起头。我说:你们一直都是好姑娘啊。笑起来很美。
八年级新年音乐会的主题定为“相信温暖”。为此,一个多月来,我们每天下午有半小时音乐时间。今天孩子们终于有了沉醉的氛围。在吉他伴奏下,两个男孩轻轻唱着祈祷般的情歌,窗外是西沉的落日,女孩们轻轻叹道:好帅。后面的歌孩子们忍不住跟着哼唱起来。我们在柔美喜乐的静止中前进。
十三岁的女孩站在讲台上,体态大方,语言流畅自信分享着她对美国独立战争的研究。首先提问,让孩子们来谈谈各自对独立、自由、平等的理解。一个孩子回应:好问题。她的认真与热情搅动起探索的喜悦,从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可以看到,向着阳光,他们在迈向健康之旅。给成长一个空间,孩子会成为他们自己。
少年坐在靠窗的绿沙发上慢慢诉说着,清澈的眼神如初生的婴儿。他说,那些诗歌会让他半夜失眠。足够安静的话,那些句子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他是我见过的最诚挚的男孩,很少阅读,时有错别字,从不取巧,为一篇作业可以安静地面对一张白纸半个小时,最后落在纸上几个简单的字不经意地穿透了别人的心灵。
写阿尔卑斯山,他写道:“世界的灵魂慢下来吧……就能发现令人窒息的美。”而他说,老师,我知道你的讲课都是围绕着世界灵魂,一切都是一体的……我的眼睛湿润了,少年啊,其实我常常忘记这一点,常常被教学目标绑架,患得患失,喜怒无常。而你的从容似乎与生俱来,你从不与人竞争,纯净中却又什么都明白。
一位家长朋友说,选择孩子出国学习,因为国外大环境好。好吧,这个冬天我就去美国看看传说中很好的“大环境”。不再争辩了。亲爱的朋友,只是要时时提醒自己,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请记得我们就是孩子最核心的环境,如果我们做不到的,别指望孩子为我们去做到。
和十三四岁的孩子聊天,就如站在山岚中,风从薄暮中徐徐吹来,和淡青的天空一起向往太阳的升起,森林里无数的眼睛醒来,奇迹与奇迹相遇,一只手将会牵着另一只手,玫瑰和百合同时开放。微笑如一朵云俯瞰整个大地温暖的吟唱。
公立小学门口有一排宽敞的长廊,傍晚时分会陆续入驻一些人。偶尔经过,会瞄几眼。看他们从容打开自己的背包,铺开被褥,偶尔相互聊几句,早早就躺下了。2米外就有人放着古老的流行音乐跳舞,似乎对他们没有影响。暂不论辛酸与否,他们可能是城市里真正日出而起、日落而眠的一群人。祝福他们身体健康。
一上午没见。经过教室门口,钦同学冲口而出:“老师,你去哪儿了,一上午都没看到你!”“想我了吗?我也想你们!”就这样一起去生活,若有一天,彼此为了彼此,愿意做出不可能的改变,教育就产生了。一起去生活的时时刻刻并不见得舒服,但友情的暖就存蓄其间。
歌德观察法四步:一、用日常的眼光看看这个物体;二、用科学检查的眼光看看物体;三、用爱的眼光去看;四、带着这个问题去看:它有什么独特、个性、本质。其实无所谓用歌德还是谁来命名。这个观察方法,非常有用,用来观察人更是特别“神妙”,其内在本质在倾诉,犹如上帝用平静目光显现出生命真相。
给校刊的自我介绍:作为教师三年了。我希望自己能更懂得温柔地面对与孩子的关系,能更加轻手轻脚。每当听到孩子的内在本真在对我倾诉时,我知道这就是我的位置。我在这里不是要证明自己做到什么,还能做到什么,我愿和学生、家人、社区和人类文明一起生活,虽并不一定总是舒心,可值得这么牵手走下去。
“被证明犯错并不新鲜;被证明犯错之后而仍然被爱”——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吧,但我还是愿意抄录下来,提醒我自己,特别是在面对孩子的时候。
下课了,那个总是微笑着安静的女孩递给我一个普通的橘子说:老师,给你。有一秒钟的诧异,然后很欣喜地接过,立即把它吃了,很好吃。几个星期以来,我看到这个几乎不说话的女孩越来越放松开朗了。那个看起来普通的橘子,我大约会一直记得。
一进大厅,看到孩子们已经井然有序,艺术总监在热情导演,大家很配合。排练过程很在状态。第二天,老师还没有到,全班齐聚大厅,准备妥帖。欣慰地看着他们,灯打到他们真诚的脸上,没有了过去,也不用去想未来,就在此刻绚丽多彩。十三四岁的孩子,只要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会自己生长。
看到围着盆花的简陋舞台上少年们的宁静与热情,我充满温暖地再一次批判所谓的“考试”,所谓的“教材”,真正的教育最终都会是自我教育,天地无限,历史洪荒,生命之树常青,生活即是教育。重要的是一起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