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道安全事故正进入高发期

2014-04-17 21:51
南方周末 2014-04-17
关键词:王宁管网兰州

◤中石化2013年自查,发现全国1100多个泄漏点或隐患点,牵涉到62万人需要搬迁,需花费两千多亿元。

◤在不少地方,石油管线埋在哪,地方政府都不知道,何谈排查?

◤我国上一个管道建设高潮是上世纪70年代,管道设计寿命为50年。因此,那个年代修建的管线,其寿命已接近终点。

南方周末记者 严定非

2014年4月15日,距离兰州水危机爆发仅4天,“全国燃气、输油管道安全专题会议”恰好在京举行。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王宁教授第一个演讲。他直奔主题:“国内的管线到了非治不可的时期。”他播放的PPT首页上,兰州人在超市抢购矿泉水。

被公众忽视、却屡次被行业专家们提起的,还有一起几乎与兰州自来水苯超标同时发生的事故。4月11日,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花卉园站外,天然气泄漏,短暂逼停轨道交通。

2013年,青岛“11·22”东黄复线爆燃事故后,中石化曾派出500个工作组赴各地排查隐患。中石油甚至新设一个“质量提升办公室”。但排查结果尚未公布,兰州又再出事故。

在会场内,没有人感到乐观。会上一名专家称,中石化去年的自查,发现了全国1100多个泄漏点或隐患点,如按安全防护距离相关规定进行治理,牵涉到62万人需要搬迁,需花费两千多亿元。王宁教授在石油管道安全管理方面有二十多年的经验,所在研究院亦为中石油直属机构。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他没有掩饰忧虑:“在不少地方,石油管线埋在哪,地方政府都不知道,何谈排查?”

排查往往走过场

南方周末:“11·22”事故的原因之一,是市政管网与输油管道交叉。兰州也类似。这样的隐患,在全国排查中发现得多吗?

王宁:数据我没有。类似的隐患肯定有,而且很严重,尤其在一些新兴的城市。国务院的通知下达后,很多地方的政府压力非常大,真正的问题是,不知道怎么去排查隐患。而且,安全是用钱买来的,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当然也包括人力、物力,这是大家所不愿意的。正因如此,往往安全排查也只是一个过场。

南方周末:地方政府不知道怎么去排查,如何解释?

王宁:最大的问题是规划。无论是油气管道建设,还是城市公用管网建设,都是没有整体规划。由于领导的调整,城市规划又经常变动,大部分城市没有地下管线的详图,包括位置、走向。只有极少数城市譬如北京,由于大量建设地铁,必须了解地下管网的分布,因此,北京市的地下管网设计、施工,就相对科学。

很多城市都缺乏地下管网的详图,2012年之内的知道,但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地方上就很少能掌握了。

南方周末:但是,如果输油管线与城市公用管网交叉之后,难道输油管线的产权方,比如石油公司就不知道管线的状况?

王宁:石油公司建设的每一条管线,都有自己详尽的设计资料。但是,地方政府与石油公司是两个系统。比如说很多地方在城市建设施工时,不和我们沟通;或者我们基层的员工,觉得是企业机密,不愿意和他们沟通。总之,沟通并不顺畅。因此,地方政府并不全部了解自己城市的管线状况。所以,所谓的隐患排查,他连这些输油管线在哪都不清楚呢。

南方周末:为什么对方不过来找你们要这些图纸呢?

王宁:由于中石油、中石化经历过多次重组,分分合合,对于使用寿命较长的管线,档案很难找到,谁也不清楚了。试想,地方政府找石油公司要一根使用了超过三十年的管线的图纸,肯定有,但是,图纸在哪?石油公司不一定能说得清楚。比如说,青岛爆炸的东黄复线,本来是中石油管的,后来整合之后,交给中石化。那时候又没有电脑,交接的过程中,很多资料可能就遗漏了。我亲自参与过东黄复线建设,我都没有图纸,但是在我脑海里。

南方周末:那么,对于排查出来的隐患,是否已经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去弥补?

王宁:真正有危险的,不在于这些已经查出的隐患。比如说衣服上有个破洞,补下就可以继续穿。管道也是如此。危险就在于没有排查到的。我们的输油管线,大部分都是埋地管线,不可能把它们刨出来看,很难被排查到。

南方周末:没有排查到的管线,估计会有多少?

王宁:这个数据我没有掌握。

威立雅难辞其咎

南方周末:像兰州的自来水超标事件,如何厘清威立雅水厂与管道公司之间的责任?

王宁:从规划的角度而言,根据城市规划法,输水管线与输油管线不应该规划在同一个区域。根据公开资料,兰州的自来水厂自流沟是在1955年建成的。可以肯定,输油管线肯定是晚于其建设的。但是,自流沟如果没超过使用年限,没产生裂缝,原油不会渗入自来水中。因此,威立雅难辞其咎。

南方周末:发生市政管网与输油管线的冲突,现在有办法解决吗?

王宁:当然有。必须有更高层的协调,到底是民用管线重建,还是输油管线改线,只有这两个选项。同样在兰州,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在易燃易爆的装置旁边,必须建设消防池。一旦发生火灾,能迅速从池子里取水。消防池一般建设就是5万方、10万方,占地面积大,这就和市政发生矛盾。兰州市曾把消防池改造成公园。最后,在一次国务院组织的安全联查中,强令平掉公园,继续建消防池。

南方周末:你是否同意这样的判断:中国的管道安全事故正进入高发期?

王宁:确实,客观方面,我们国家的上一个管道建设高潮,是上世纪70年代,大规模修建民用的油气长输管道。譬如,“11·22”事故中的东黄复线,是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一般而言,管道设计的寿命为50年。因此,那个年代修建的管线,其寿命已接近终点。

主观原因,就是人对管道的管理。比如日常的运营和维护。国内的长输管线,也包括城市燃气管线,绝大部分是埋地运行,本身就处于容易被腐蚀的环境中。另外,由于城镇化发展,经常会遇到非规范化施工、野蛮施工,使得在敷设新管道时,损坏旧管道,比如撞击、碾压。

南方周末:在事故责任追究上,是客观原因多,还是人的因素导致的责任事故多?

王宁:人的因素是主要的。最近几十年,我观察到,很多事故都是从泄漏开始。追责时,也会提到客观原因造成的泄漏。但是,为什么漏?要么是你维护不当,要么是设计不合理。比如说管道设计理念,还采用前苏联沿袭下来的距离安全法,安全距离是多少米,保证爆炸的时候炸不到你。言外之意,就是认为它会炸。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改进我们的工艺设计、管理方法,不让它出事呢?

南方周末:对于接近寿命期的管线,如何保障它的安全性?

王宁:国家出台过专门的政策,拨付专门的资金,研究出专门的技术。四个字:修补、替换。业内话是,保障管线的本体安全。具体到输油管线,只要不泄漏,就可以继续使用。不过,快到期时,一定要加强日常维护和监督。但是,目前监测的频率不够,应该随着管道寿命增加,逐渐提高检测频率。

猜你喜欢
王宁管网兰州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网设计分析
忠言也可以顺耳
东莞打响截污次支管网建设攻坚战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uddha in China and God in Western Countries
成熟这回事
浅谈GIS在石油管网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我的想法
石家庄裕西隔压热力站混水改造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