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记者 叶飙 南方周末实习生 张维
南方周末记者 叶飙 发自吉隆坡
南方周末实习生 张维
曾经执政马来西亚22年的马哈蒂尔医生89岁了。
绕过宏伟的国家清真寺、上一道斜坡,绿树掩映下,一栋当代风格的白色五层建筑赫然矗立,紧挨着吉隆坡市中心最大的绿地“湖园”。它属于阿尔布卡里基金会(Yayasan Albukhary Foundation),由忠于国家的马来巨贾阿尔布卡里创立,以伊斯兰教义中的信念(Faith)和爱心(Compassion)为价值核心。马哈蒂尔退休后与基金会紧密合作,他与随从的办公室占据了整个五楼。
电梯门打开时,人们难免会张大嘴巴,惊讶于五层之上还有如此高耸、富丽堂皇的大厅:阳光从玻璃天顶洒下来,落在四周的窗格和立柱上,精巧的伊斯兰装饰风格和无处不在的纯净白色看起来华丽而又不容置疑。
上午9点前是马哈蒂尔的晨读时间。当来访者终于得以进入他那间百余平米的办公室时,这位89岁的老人仍在抓紧时间翻阅最后几页报纸,一旁的咖啡杯已见了底。隔着近10米的距离,他抬起手勉强回应了一下来访者招手的动作,直到对方坐定到面前,面孔上才展现出一丝笑意。
当天(2014年4月11日)的新闻可能并不令人愉快,政府和军方正为了马航事件后的信息混乱互相指责。马哈蒂尔似乎不认为这是多大的问题。他将手中的那页乱麻翻过,给继任者的表现打了90分。他反对把马航事件与政治联系到一起。
为马来西亚辩护早已是马哈蒂尔的本能。某种程度上,已经很难将这位民族主义者与他所参与塑造的国家切分。
1981年,医生出身的马哈蒂尔继任巫统主席和总理职位。一坐就是22年。在他任内,马来西亚经济走上快车道,成为“亚洲四小虎”,马哈蒂尔则被称为马来西亚现代化的工程师。尽管有人指出,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均享有马六甲海峡的地缘经济优势,亦享受了英国殖民地时代留下的法治遗产,这才是马来西亚成功的基本背景。
巫统是马来族单一民族政党,自1957年脱离英国独立,一直是马来西亚的最大执政党。马哈蒂尔上任后就延续并加强了马来人优先的“新经济政策”。他甚至曾企图推动这个世俗国家伊斯兰化。
夹缝中的反对派力量真正强大,始于巫统内部的分化。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波及亚洲多国政坛。统治印尼32年的苏哈托被推翻。在马来西亚,1998年9月,马哈蒂尔把一度被视为其接班人的副手安瓦尔拉下马。后者被指欲借民怨推翻马哈蒂尔的政权。
安瓦尔后来组建起的反对派“人民联盟”,如今已取得议会三分之一以上席位。最多的时候,曾拿下5个州的执政权。
马哈蒂尔显然不喜欢这种变化。从一开始,他塑造马来西亚的方式就被西方媒体归纳为威权主义,甚至将其与邻国印尼的苏哈托、菲律宾的马科斯相提并论。它们不难从对媒体的控制、对司法的干涉和对反对派的打压中找到证据。比如撤换首席法官、运用法令镇压抗议者,等等。安瓦尔深陷鸡奸罪入狱,也被视为他的“杰作”。
马哈蒂尔从不吝于回击这些批评,并逐渐成为西方价值的坚定批评者。在被点了240多万次赞的FACEBOOK页面上,他孜孜不倦地分析西方经济遇到的困境,讽刺发达国家的破产和失败。他声称整个世界的金融系统至今控制在犹太人罗斯柴尔德家族及其盟友手中,并指责西方媒体在为犹太人文过饰非时,运用了比他们所指责的马来西亚更严厉的审查。
这些杂糅的观念在89岁的马哈蒂尔身上至今不可动摇。上世纪90年代初,他与李光耀共同提出了“亚洲价值观”。退休后,他依然活跃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各种峰会和论坛,宣讲他对亚洲国家合作共赢和对抗西方压制的期待。
长期以来力挺中国的态度也出自于这种期待。早在2005年,刚过完80岁生日的马哈蒂尔就在北京的一场峰会上表示,中国崛起有利于制衡美国,令世界安全。
关于马来西亚乃至马中关系,很少有人比这位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理更有发言权。他被称作“中国人民敬重的老朋友”,见过改革开放后从邓小平到习近平的历届中国领导人。马哈蒂尔告诉来访的南方周末记者,他依旧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和地区作用。
“(现在)每天见的人更多了”,专访接近尾声,马哈蒂尔将视线从眼前的报纸转到一旁的日程表。仅在4月11日当天,前总理就要会见近10拨客人。当摄影记者提出要5分钟进行拍摄时,他笑着大叫,“5分钟?太长了吧。”但他很快起身,健步如飞随记者走入大厅,并嘱咐摄影记者把肖像照传给他。
前总理的日程表也不总是那么紧张。从他最新的FACEBOOK日志来看,他还有时间去看一眼普特拉加亚盛开的花。这个马来西亚的新行政中心由马哈蒂尔亲自构想、监督完成,整个片区被人工湖分割,又用横跨湖泊的桥梁连接,批评者称其荒谬绝伦,并指控巨额的公共资金都流入了指定的马来商人的腰包。
卸任已久的马哈蒂尔不在乎这些不和谐的声音,他更愿意感叹难得绽放的樱花随大雨飘落一地,粉白若雪,“这样的美景不会持续多久。快去看看普特拉加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