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县塘房桔炭疽病发生情况及防治

2014-04-17 08:23田宗立
云南农业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桔园炭疽病分生孢子

田宗立

(文山州植保植检站,云南文山 663000)

马关县塘房桔炭疽病发生情况及防治

田宗立

(文山州植保植检站,云南文山 663000)

通过走访普查以及对5个自然村10块桔园地采样调查,发现柑桔炭疽病在云南省马关县塘房村委会辖区内发生比较严重,平均病株率达69%,平均病叶达52.3%,每年损失柑桔产量210 t。该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病原基数、栽培管理及砧木品种有关;发生严重的原因可能是农户管理粗放、重施化肥、不进行合理修剪、病虫害防治缺乏针对性和协调统防意识等。同时,笔者提出了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塘房桔;炭疽病;发生防治

塘房桔是云南省马关县最具特色的地方柑桔品种,品质优越,具有皮薄籽少、果肉细嫩、香味独特、成熟期晚等特点。塘房桔在塘房村已有100多年种植历史,现尚存60~70年树龄的柑桔老树。2013年统计,塘房村委会共种植塘房桔446.8 hm2,挂果面积220 hm2,年产柑桔1 000 t左右,年产值约400万元人民币。塘房桔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占当地大多数农户家庭经济收入的60%~80%。由于果农科技意识普遍不强,不能有效地识别不同病虫害和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导致病虫害尤其是炭疽病日趋严重,柑桔产量低,品质下降。笔者深入当地调查了解塘房桔炭疽病的发生情况,掌握该病的发生规律,以期能切实有效的防治炭疽病,提高柑桔产量。

1 炭疽病发生情况调查

1.1 分布概况

调查发现,炭疽病已成为危害塘房当地柑桔产业的主要病害,塘房一队、塘房二队、牛羊坪、大疙瘩、南衮等塘房桔主要种植区(自然村)的大多数桔园(地块)均有该病发生,发病面积在335 hm2以上。

1.2 危害程度

1.2.1 发病率

采用5点取样法调查病株率,每个地块调查5个点,每个点调查10株,以病株数占总调查株数的百分比来计算病株率。通过对塘房、牛羊坪等5个自然村的10个地块(每个村2块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0块地炭疽病病株率分别为90%、80%、50%、70%、60%、40%、100%、70%、70%、60%,平均病株率为69%。

采用棋盘式取样法调查病叶率,每个地块调查9个点,每个点调查2株,每株调查50片叶片,以病叶数占总调查叶数的百分比来计算病叶率。结果表明,10块地炭疽病病叶率分别为60.9%、53.1%、38.6%、51.4%、49.2%、32.1%、75.8%、57.7%、51.6%、47.3%,平均发病率为52.3%(表1)。

由于管理粗放,塘房桔炭疽病发生比较严重,10块田中,发病最轻的病叶率平均达32.1%,发病最重的病叶率平均达75.8%。发病相对较轻的大疙瘩村2块地病叶率分别为32.1%、49.2%,平均为40.65%;而发病比较严重的牛羊坪村2块地病叶率分别为75.8%、57.7%,平均为66.75%。两村发病严重程度明显不同,原因可能是管理水平的差异以及病菌就近相互传染所致。病害在田间的分布相对是比较均匀的,原因可能是一旦发病后,病原菌可在田间多次反复侵染。

1.2.2 损失测算

炭疽病除侵染柑桔叶片、枝梢,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外,还会造成大量落果,从而导致减产。调查发现,塘房桔因炭疽病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在10%~30%,严重地块可在80%以上,平均20%左右。按目前平均单产5 250 kg/hm2计,每年损失柑桔产量210 t,经济损失约84万元人民币。2008年塘房桔炭疽病严重发生而造成产量锐减超过50%,较上年减收约200万元。

表1 塘房桔炭疽病发生程度(病叶率)田间调查

2 危害症状

2.1 病原菌

该病由半知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真菌侵染而发病。病部上的朱红色小液点或黑色小粒点即是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盘初生埋于寄主表皮下,后冲破寄主表皮而外露。该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被害病枝、病叶和病果组织上越冬。翌年春天,温湿度适宜,病体中的分生孢子和越冬菌丝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至寄主组织表面,萌发后,从伤口或气孔侵入寄主,引起发病。发病后,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反复进行再侵染。此病在柑桔整个生长季节中均可产生危害[1~3]。

2.2 症状

此病主要危害叶片、枝梢、果实,也危害苗木、花及果梗。叶片病斑分为叶斑型和叶枯型。叶斑型也称慢性型,多发生在老叶近叶缘处,病斑近圆形,黄褐色,病、健部分界清晰;病斑表面常密生稍隆起、排成同心轮纹状的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盘)。叶枯型也叫急性型,多是高温时节雨后于幼嫩叶上发生,常从叶尖叶缘处出现如开水烫的褪绿小斑,后迅速扩展成黄褐色油渍状的病斑。病斑多呈波纹状半圆形或不规则型,边缘不清晰[3]。

枝梢发病也分慢性型和急性型2种。慢性型多自叶柄基部叶芽处发生,病斑初淡褐色、椭圆形,后扩大为长梭形,病部扩展到环绕枝梢1周时,病梢即枯死。急性型常于刚抽生的嫩梢顶端5~8 cm处突发,初状似开水烫伤,几天后病部凋萎发黑,其上生朱红色小液点。

果梗受害,初褪绿,呈淡黄色;后变为褐色、干枯,果实随即脱落。幼果发病,初现暗绿色、油渍状、略凹陷的不规则斑,后迅速扩大到全果,干缩、变黑,成僵果。成果发病症状有干疤型、泪痕型、蒂枯型和软腐型。干疤型是在病果上产生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凹陷病斑,革质,边缘清晰;泪痕型病斑稍小,也是褐色、革质、凹陷;蒂枯型是果实与果蒂结合部发病变褐,果实脱落;软腐型是病斑愈合扩至全果腐烂,多发生于天气潮湿和贮存运输期。

3 发病规律

3.1 气候条件

高温高湿易发炭疽病,刮风下雨利于病原菌分生孢子的传播、萌发、侵染。在塘房,1年中有几个发病高峰期:4-5月春梢(叶)发病盛期;7-8月夏季果梗盛发期;10-11月成果、秋梢发病盛期。

3.2 病原基数

头年发生炭疽病,冬季没有认真修剪、清理病枝残体,越冬病原菌(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基数大的桔园(地块),来年开春遇多雨高温时往往发病较重。如再防治不及时,则反复侵染,到夏、秋季发病更重。

3.3 栽培管理

此病发生、危害轻重,与桔树长势、土壤条件、水肥管理及其他病虫害防治情况等有关。生长正常的2~8年桔树发病较轻;树龄长(超过10年)、树势衰弱的发病常较重。土质粘重、瘠薄、淹水或严重受旱的果园发病重,反之较轻。多施农家肥,适时中耕松土的果园发病较轻,反之较重。每年及时合理剪修,通风透光良好的果园发病稍轻,反之较重。及时搞好害虫(红蜘蛛等)防治的果园,炭疽病稍轻,反之较重。

3.4 砧木品种差异

调查发现,不同砧木品种嫁接的桔苗种植,炭疽病田间发生轻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用枳壳苗嫁接种植的桔园发病较轻;“橙子果”(酸柚)苗嫁接种植的桔园发病稍重;而用直生苗种植的桔园发病最重。

4 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几个自然村多家桔农的走访及田间调查发现,目前塘房桔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管理粗放。大多数农户,种植面积较小(0.2 hm2以内),基本上是栽后不管或极少管理,这些遍布各地的小桔园(地块)往往成为病虫害的发病中心和传播来源,从而导致整个种植区病虫害蔓延流行,严重影响塘房桔的产量和品质。二是重施化肥,极少施用农家肥。多数桔农思想上无改善土壤结构进而提高柑桔产量和品质的意识,长期只施或偏施化肥,不施或极少施用农家肥。导致土壤结构变差,有机质含量低。种植面积在扩大,产量没有提高,品质却反而在下降。三是冬季修剪防病的意识不高。不少农户以忙为借口根本不进行桔树剪修,很多病株残体残留树上或散落田间,为来年病虫害发生流行埋下隐患。四是防治病虫害缺乏针对性,盲目用药,收效甚微,错失防治良机,导致病虫害更加严重。五是缺乏协调统防意识,造成桔园间病菌互传,病害此伏彼起,防治效果下降,效益低。

5 防治措施

5.1 提高塘房桔品牌意识

强调不能只种不管,以免成为病虫害传染源,损己又害人,影响整个产业。对面积小,无心管理的,可动员其有偿流转给认真管理的种植户。

5.2 科学选苗种植

选用嫁接苗,不栽直生苗。通过嫁接育苗,可使塘房桔的挂果期从6~8年缩短为3~4年;合理选择砧木(枳壳苗),既可矮化密植、提高产量,又可增强抗逆力(抗病性)。

5.3 科学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增施农家肥和钾肥,可结合冬季修剪时,每株桔树(5年以上成年树)用腐熟的厩肥(猪、牛粪)25 kg深施;同时,根据柑桔的生长需要,每株还可再施尿素1.5 kg、氯化钾0.5 kg、钙镁磷0.7 kg。再就是做好防旱保湿工作,冬春旱季灌水1~2次,全年松土2~3次。对于低凹淹水的桔园,挖沟排水。

5.4 合理剪修造形

通过修剪,剪除病梢,清除病株残体,减少病原基数;通过剪除过密的衰弱枝,使树形良好,各枝条分布合理,呈丰产树形,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提高植株的抗病力,使果实大、均匀,产量高,品质好[4]。

5.5 提高病虫害防治认识

组织培训柑桔病虫害防治知识,提高桔农识别炭疽病等主要病虫害特征特性和发生规律的能力,有的放矢,针对性的采取恰当方法和有效药剂进行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用药次数。另外,强调统一防治的重要性,要求在一定时间段内及时喷药防治,减少病菌来回传播,降低炭疽病发生危害程度。

5.6 适时化学防治

可在春、夏、秋3季每次抽梢嫩叶期各喷药1次,幼果期喷药2次,有急性型病斑出现时立即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45%咪鲜胺EW 3 000~4 000倍液,或10%世高(苯醚甲环唑)WG 2 000~2 500倍液,或40%腈菌唑SC 8 000~9 000倍液,或70%咪鲜·丙森锌WP 1.5~1.8 kg/hm2等喷雾防治。喷药务必周到均匀,保证防治效果;轮换用药,减低抗药性的形成。

[1]裘维蕃.农业植物病理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2]张玉洁.云南马关塘房桔炭疽病的病原分离和鉴定[J].文山学院学报,2010:135-137.

[3]姚廷山,周常勇,胡军华,等.柑桔溃疡病菌基因组DNA的微波法抽提及快速检测[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3):906-908.

[4]夏声广,唐启义.柑橘病虫害防治原色生态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5]塘房桔[EB].2009-12-23,http://blog.sina.com.cn/mgtfj

2014-02-19

田宗立(1965-),男,壮族,云南马关人,农艺师,长期从事植物保护工作,E-mail:1485147824@qq.com。

猜你喜欢
桔园炭疽病分生孢子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桔香
鸡 妈 妈
猪炭疽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诱导方法探索
瓜类炭疽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红壤幼龄桔园套种豆科牧草后土壤酸度变化特征
香梨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获取方法及萌发条件的研究
辣椒炭疽病究竟该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