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斌
2013年12月,正值农历的蛇年之末,由重庆市教科院主办、江津区教委承办的重庆市农村小学“卓越课堂”研讨会在江津区举行。围绕小学语文、数学、科学、综合实践等10门课程,以“学生学习能力”“校本课程”“师生学习共同体”“课程辅助活动”为主题,进行了展示和研讨。
细数2013年“卓越课堂”行动的市级教研大事,展示研讨会、建设研讨会、现场推进会、现场教学观摩活动、教师集中培训、专项调研等活动选择在农村区县召开不在少数。
选择以农村小学“卓越课堂”为研讨和展示对象,至少说明两点:一是2013年“卓越课堂”已经在广大的农村学校落地;二是2014年“卓越课堂”行动的突破重点将定在农村地区。
希冀:更多的学校拥有个体的卓越意识
2012年,“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启动,这是一项从上而下由市教委推动的课堂教学改革项目。起先,人们不免顾虑:集体行动难免容易导致个体无意识。
事实证明,许多农村学校在这次集体行动中,寻找到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卓越发展之路。
以丰都县董家镇为例,几所普通的农村中小学制定了“高效快乐课堂五年行动计划”,通过教师全员培训、“课改达人”评选、“先锋杯”赛课等多样形式,教师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涌现出许多像“上课王”冯程杰老师一样的普通教师身份的课改明星。
又如,本次农村“卓越课堂”的现场会,江津区李市小学分会场,大气、磅礴的“三操一歌”大课间,以及学生学、演、创本地的旱码头山歌的场景,让参观者感叹于一所农村小学的学校文化建设也可以如此深入。“和乐”文化正促使李市小学以一种个性化卓越发展模式成长。
逆袭:农村课堂教学的区域推进大有可为
以资源集约化、城乡学校一体化、成果共享化为主要特征的区域整体推进“卓越课堂”形态,是2013年的一大亮点。
以江津区为例,“三空间活力课堂”(即教室小课堂、校园中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认识和实践值得“点赞”。
铜梁县在推动“卓越课堂”行动时,以课堂教学模式建构起航,几乎所有的农村学校都形成了适合的教学模式,为每一节真实的课堂确立可以遵照的规范。
区域整体推进“卓越课堂”的路径和选择,已经不可能继续“重点打造”的老路,“全面实施”才是王道。“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行动目标要求发展好每一所学校,增进每一位农村学校教师对于“卓越课堂”的信心,关照和引导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我们有信心,2014年农村学校的“卓越课堂”行动,将会探索出从点到面、从理念到行动的道路,实现从边缘到核心的逆袭。
而区域范围的展示会、研讨会、课堂教学大练兵等活动,将推动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更多农村中心校、村小的一线教师、学生将在教与学的方式上实现自我的超越。
贴地:服务广阔田野的教研机构的指导力量
“贴地指导,服务田野”,是此次会议传递的一个重要信号。
在江津区四牌坊小学主会场,市教科院院长徐辉教授总结发言:“2014年,市教研机构将把农村教研工作作为教研工作和教研计划的重点,有计划、有步骤、有特色地促进农村教育质量提升。教研人员要走进农村,和农村小学教师一起研究新课程、探讨新教法;梳理总结和提炼农村学校的经验和成果,给农村学校提供更多发展平台。”
教研的专业指导力量,必不可少。在汇报小组讨论成果时,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冉泊涯提出:对校本课程和学校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的认识和引导;校本课程的评价从评价教师教学过程,扩大到科学评估学生学习效果。这些问题的解答,还需要专家指导。
2014年,一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教研人员和老师在热烈地研讨着关于课堂的问题、学生成长的话题。这样的画面,我们可以预见,也一定可以看见。
正如一场接力赛,目的地和跑道已经确立。2014年是一个接力点,农村学校“卓越课堂”行动需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