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姚丽娟
基于低碳环保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
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姚丽娟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构想的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周边的城市纷纷着手抢抓机遇,甘肃段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为促进中国与中西亚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的甘肃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禀赋丰裕、交通枢纽地位突出、产业基础雄厚、文化旅游特色鲜明、经贸合作繁荣发展,并且兰州新区获批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是甘肃“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甘肃如果要在国家向西开放和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发挥重要的支撑、辐射和带动作用,就必须走低碳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加快工业化发展,努力推进甘肃经济跨越式发展。
1.着力在低碳环保下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与资金密集型的产业。以集成电路设计、封装和软件产业为重点,形成长足发展的特色产业链。加快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低碳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化工、医药、纺织、机械等产业群,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能耗。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大力推进工业智能化、数字化制造、精密制造、绿色制造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以环保机械、石油机械、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等领域为重点,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的开发创新能力和设计水平,提高制造信息化、标准化和集成化的水平,整体提高企业在全国的竞争力。
2.着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引导企业适应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发展需求,从各个环节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大力推进商贸流通和企业现代物流信息化、网络化。大力推进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产品,提高电子信息装备产品水平,提高复合化高新技术的比重,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3.着力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完善运行机制,使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开放式、跨地区、国际化的研发机构。开发一批重点高新技术产品,发展一批特色产品,培育一批后劲产品。深入推进产、学、研联合,引导企业建立市场化、多形式、多层次的产、学、研联合体,积极探索有利于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的运行机制。大力推进共性与关键技术的创新和集成,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建设一批面向行业和中小企业的共性与关键技术平台。
4.着力推进企业聚集和产业化聚集。稳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西陇海兰新线甘肃段地区建成甘肃新型工业化区域,加速推进这些地区产业升级,形成以化工、有色、冶金、电力和现代物流、电子信息、新医药、机电一体化和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产业集聚带。把这些地区建设成为科技创新能力强、生产集约化水平高、产业协调发展、对甘肃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5.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政府部门积极引导企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生产力科学布局规划,发展差别化和特色化经济,防止盲目布点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控制单纯地扩大生产能力,淘汰污染严重、高耗材和高耗能的落后工艺和装备。进一步深化投融资本体制改革,建立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投资决策和约束长效机制,切实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决策规范化和规划科学化,进一步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6.着力促进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加强工业用水定额管理,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7.着力发挥人力资源优势,选拔重点行业的尖子人才、专业技术骨干、青年专业技术人员。鼓励重点企业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特殊人才。鼓励包括海外留学人员在内各类人才到甘肃投资创业。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兼职。
8.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政府职能和工作方式的转变,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探索建立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加强对经济运行的预测预警,提高经济发展的组织和管理效率。
1.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甘肃低碳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无论发展思路、发展规划,还是生产经营,都要纳入市场运行的轨道,实现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有机统一,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绝不能搞政企不分、事企不分,不能再用行政批准、行政命令、行政措施抓工业。要不断变革管理模式,充分尊重市场的主导地位、企业的主体地位,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方法、新思路、新措施。
2.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结构的调整中推进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的长足发展。推进数控系统、生产过程系统、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等各类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
3.必须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以大中城市为依托,加快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和城市集群,以城镇化推动工业化,以工业化加速城镇化。加快小城镇产业发展与聚集,建立起小城镇的经济依托。引导乡村工业集中布局,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健康发展。
4.必须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要始终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推进工业化不仅能带动农业产业化,而且能促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因此,推进工业化,不但不是游离于农业之外,而且是从根本上加强农业。城镇化是工业化的载体和伴生物,没有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就失去了产业基础。现代城市经济的竞争其实就是城市优势产业的竞争,是城市所拥有第二、第三产业的竞争。从甘肃的实际情况来看,不但工业是薄弱环节,而且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也不高。因此,一定要把工业经济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工业发展上台阶、上质量、上水平。
要坚持用工业的思想来发展农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需要以工业的理念和思维来抓农业,否则农业永远摆脱不了落后的状态。用工业发展的思维来发展农业,实行标准化生产,讲求效率,培育有竞争力、效益好的大宗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
5.必须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与工业化相辅相成。遵循生态规律,尽快形成合理开采、低消耗、达标排放、再利用的循环经济。大力推行资源综合利用和再利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抓紧矿产资源勘探,实现科学合理开采。加大对生态型工业园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对工业污染的监控治理,加快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1]金碚:《全球竞争新格局与中国产业发展趋势》,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第5期,第5~10页。
[2]俞立平:《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优先度研究》,载于《中国软科学》2011年第11期,第11~15页。
[3]郭庆军:《西部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水平及趋势研究——以陕西为例》,载于《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第4期,第25~29页。
[4]冯之浚、牛文元:《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载于《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8期,第30~35页。
[5]胡兆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能源、电力之路初探》,载于《中国能源》2009年第11期,第12~15页。
[6]李建建、马晓飞:《中国步入低碳经济时代——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之路》,载于《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第35~37页。
本文为2013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低碳经济视阈下甘肃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兰州交通大学科技支撑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ZC2012012)、兰州交通大学金川公司预研基金(项目编号:JCYY2013014)、甘肃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兰州市碳承载率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