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2014-04-16 17:46:51刘伯超
交通企业管理 2014年11期
关键词:物流园区江苏省物流

□ 刘伯超

江苏省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 刘伯超

物流产业;转型升级;主辅分离;营改增;江苏省

“十一五”以来,作为江苏省“服务业提速计划”重要内容的物流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健全机制、明确目标、完善政策、优化环境等一系列政策确保了物流产业快速、平稳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物流保障。

一、江苏省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1.物流总量规模平稳增长,速度稳中有升

随着江苏省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全省社会物流需求快速增长,物流规模不断扩大,物流效率持续提升。2013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9万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63.5%,约占全国的9.6%;物流业增加值达到3 965.7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49.1%,占GDP比重达6.7%,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15%;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5.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8个百分点。2012年,货物运输总量23.12亿吨,同比增长8.8%;货物周转量8 474.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8%;2012年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17.08亿吨,同比增长8%。

2.综合运输体系加快完善,集疏运能力快速提升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江苏省基本形成了以“四纵四横”为特征的综合交通网络主骨架。截止2013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为15.6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4 443公里,内河航道总里程2.43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2 601公里,干线邮路66 900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21.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 662.5万标箱,万吨级以上泊位434个,拥有亿吨大港7个,“7+2”机场体系全面形成。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持续完善,大大提升了物流园区集疏运与辐射带动能力。

3.物流园区建设进程加快,集聚效应凸显

至2013年底,江苏省物流园区总投资额超过4 000亿元,其中投资超过30亿元的物流园区45个。全省围绕“四核五带”的物流产业发展布局,三大区域加快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在已建、在建、规划的物流园区中,苏北、苏中、苏南各占32%、26%、42%。围绕产业集聚区、主要交通枢纽,全省建成了一批综合服务功能全、运营效率高、资源整合能力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大的综合物流园区及汽车、农产品、钢铁、医药、快递等专业物流园区,成为物流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平台。

4.重点项目带动明显,民营投资日趋活跃

至2012年,江苏省累计审批94个5 000万元以上物流项目,投资总额454亿元。其中2012年新开工项目17个,当年新增投资255亿元。同时,民营资本日趋活跃,2012年新批项目中61个项目为民营投资,总投资达268亿元,项目数和投资额分别占新批5 000万以上物流项目的65%和59%。其中徐州淮海环球商贸物流项目、泰州华东汽车城项目投资总额超过20亿元。

二、江苏省物流产业亟需转型升级

1.物流社会总额增速回落,物流资源整合不到位

2013年,江苏省全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约为12%,远低于“十一五”期间的18.5%的年均增长速度,更低于2011年23%的增速。由于江苏省各个地区、各个行业之间相关物流企业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与协调,为占领市场而盲目进行低水平无序竞争,造成物流资源的巨大浪费。

2.社会物流成本较高,物流运营效率偏低

2012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价格持续上涨的燃料、原材料、动力,致使物流企业经营成本也随之上涨。目前,燃油成本在公路运输企业占运输总成本的比重接近40%,在水路运输企业约为25%~35%;同时,劳动力成本提高、保管费用上涨、土地使用税增加,也使企业成本进一步上升。江苏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

比重近年来一直保持在15%左右,虽然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个百分点,但仍远高于发达国家,这也将影响江苏省物流的综合竞争力。

3.物流基础平台发展滞后,物流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虽然江苏省各种运输方式齐全,但运输方式之间缺乏无缝对接,铁路、航空、港区难以取得相互中转资质,致使多式联运网络至今尚未建立。由于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缺少必要衔接手段和资源共享措施,物流信息缺乏标准化、物流信息平台,对于进入企业网络平台要求较高等原因,导致中小企业很难进入江苏省物流信息平台。城市物流功能不够完善,缺乏合理规划;物流园区功能重复、同质化竞争严重;物流企业功能单一,核心业务不突出,物流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4.“营改增”后税源外流现象普遍

交通运输企业支出项目抵扣进项税的情况直接影响企业“营改增”后的税收负担,因而计算增值税实际税负,必须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支出抵扣情况。物流企业产生的费用主要包括燃油费、人工成本、车辆购置、过路费、过桥费等。根据江苏省“营改增”试点情况,路桥收费不在抵扣范围内,燃油费用经常会遇到没有增值税发票、只有普通发票的加油站,导致这部分费用无法抵冲增值税。一般来说,路桥费、燃油费是物流企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却不能获得抵扣。“营改增”试点以来,很多物流企业特别是主要从事运输的物流企业反映税负不降反增,可抵扣的项目少,程序繁杂,导致实际税负大大增加。进而导致试点后,企业到非试点地区注册公司、开具外地发票等物流税源外流现象比较普遍。

5.城市配送车辆问题由来已久,对物流影响较大

城市配送车辆进城通行和作业问题较为突出。江苏省同我国大部分地区一样,存在车辆通行证发放不够透明、配送车辆型号不统一、小型客车改装货运现象普遍、通行时间和路段限制过多等问题。这不仅提高了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了城市物流运行效率,也增加了交通管理的难度。比如,由于物流企业很难从正常渠道取得货运车辆进城通行证,中小型客车改装后车载货物的问题较为普遍。

6.物流企业融资压力大,渠道体系仍需拓宽

近年来,江苏省物流企业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从整体来说物流企业融资压力依然很大。从内源融资来看,江苏省内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重消费、轻积累,重生产、轻流通”的倾向,企业利润中用于物流发展的资金比例相对较少;从外源融资来看,物流企业银行贷款门槛较高,同时也很难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因此,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江苏省物流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7.园区发展约束较大,政策措施有待突破

近年来,江苏省各市县、各部门都普遍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并积极制定了相关规划。但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导致人力、物力、财力、土地等资源严重浪费。另外,物流园区融资渠道不足与税负过重并存。比如,在我国,土地使用税属于定税,不随企业经营状况而改变,这对于拥有大量仓库、堆场、配送场地的物流企业来说,无疑对其经营有着很大影响。同时,由于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处于多部门、多行业分管状态,导致其缺乏有效整合,整体利用率偏低。

8.物流企业急切发展,做强、做大任务艰巨

江苏省物流企业多数处于扩张阶段,粗放式经营模式与“小、散、差、弱”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依据现行政策法规,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内部产权转让属于交易性质,要对转让标的企业进行审计、资产评估,程序十分复杂并由此产生大量的交易费用和审核等待时间,因而大大增加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与时间成本。物流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开展业务、跨区域经营等事项存在各种障碍。

三、江苏省物流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1.完善交通政策,便捷物资流通

(1)从根本上解决“大吨小标”问题。建议由政府组织车辆生产厂商,对省内各类“大吨小标”车辆在用目录进行全面清理,重新核定和修改目录;请公安部门车辆管理部门统一、逐步办理更换行驶证。

(2)在燃油价格大幅度上涨时期对物流企业给予临时性补助。补贴资金可以与营业税缴纳渠道相同,允许企业用燃油购进发票比例抵扣营业税。

(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高速公路在用收费站点进行一次全面清理,进一步控制收费公路规模,撤并站点,加快车辆通行速度。

2.放宽融资约束,拓展融资渠道

构建风险防范系统,引导商业银行放宽物流企业融资条件,降低物流企业融资成本,鼓励其对信用记录良好、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好、订单量大但暂时出现财务困难的物流企业、物流园区进行信贷资金支持。同时,建议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凭借自身的公信力、中立性,联合实力强大的物流企业,建立面向全社会物流企业的专业担保机构。采用“担保平台+贷款平台+群众组织”的模式,形成行业“互保”、“联保”的运营机制。

3.全方位保障,促进物流园区健康发展

(1)妥善解决物流园区用地问题。由于物流园区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公共性等特点,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有重要的意义,应妥善解决其用地问题。对于已经纳入政府规划的园区土地应给予必要保障,土地管理部门要充分考虑物流工作各主管部门的意见,在审批用地时,优先安排;对于成长性较好、发展潜力较大、暂时资金缺乏的物流企业,应在其租用园区土地进行项目建设时给予租金、租期等方面的适当优惠。

(2)整合利用现有仓储类物流设施。建议出台鼓励整合、利用、提升、改造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相关政策。支持优质物流企业通过增资扩股、资产划转、加盟连锁、委托管理等方式对社会上现有的分散物流基础设施进行兼并、整合、重组。

(3)注重物流园区周边的交通运输配套设施建设。建议:①加大对物流园区公用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设施等)的财政预算,对周边道路进行拓宽、扩建,保障园区集疏运能力。②适当放宽园区内物流企业车辆限行、禁行的相关限制。③有针对性地根据实际需要建立进出园区的绿色通道。④由于园区常与周边的公交通衔接,可考虑增加公交线路进入园区,增强园区与外部交通系统的有效衔接度。同时,构建并完善园区考评体系;组织示范工程,引领企业前进方向;强化园区产业集群创新,促进集聚效应的发挥。

4.发展“两业”联动,推进“主辅”分离

(1)将“两业”联动发展作为推动生产制造业企业和物流业企业产业升级的重点工程,加快生产制造业企业的物流业务社会化进程。建议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和“两业”企业进一步明确“两业”联动发展、相互促进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发挥市场调节机制、调动企业积极性的基础上,营造有利于“两业”联动发展的政策、市场、生态环境,引导“两业”企业信息沟通、业务联动、标准对接,推动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的结成,共享“两业”联动发展的成果。

(2)构建物流服务信息平台和市场动态平台,促进生产制造业企业与物流企业信息共享、标准对接。根据产业、企业发展需要,组织物流服务供需洽谈会、交流会、见面会,为“两业”联动发展、供需对接创造机会和有利条件。支持“两业”企业建立面向产业链两端延展的客户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各种数据的采集、对接、交流、共享机制。加大对“两业”联动公共信息平台的扶持和支持力度。

(3)采用鼓励“两业”联动发展的财税政策,为“两业”联动营造优质财税环境。①生产制造业企业物流业务剥离经营后,新增的地方税收可由同级财政主管部门从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补助该企业。②物流企业和生产制造业企业以合同方式实行联动运行的,其用电、用水、用气等价格可考虑与工业企业同等待遇。③对于制造业企业分离外包后,所产生的物流费用应该允许按照进项税全额抵扣增值税。

5.支持物流企业做强、做大,增强优势竞争力

(1)明确政府支持物流企业做强、做大的政策导向,促进物流企业优化、重组、兼并。建议明确物流产业的主管部门与主体地位,从工商登记、统计信息、财政税收、法律事务等各个层面对物流企业进行明确界定。同时,支持优质大型物流企业对场站、机场、码头、仓库、车辆等物流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兼并、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简化大型国有物流企业内部产权转让流程。建议对国有企业产权转让行为作分类处理。①向社会投资者或内部员工转让企业产权、资产的行为,应严格适用现有国有资产管理关于产权转让的法律、法规。②国有企业内部的产权转让行为,原则上由企业自主审批,并免去专项审计、资产评估、进场交易等程序。③国家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组织的两个国有企业之间的重组合并行为,应采取行政手段、无偿划拨方式,帮助大型企业尽快做强、做大。

(3)为物流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和跨区域经营提供方便,并允许分支机构使用总部取得的各类资质。引导物流企业与其他工商企业实行战略合作,支持优质大型物流企业“走出去”,并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必要的信息与法律援助。

6.完善税收体系,降低企业税负

(1)构建一体化的物流税制。由于物流业一体化、集团化、网络化发展的特征,建议改变物流产业中各环节设置税目、税率的现状,尽量简化、合并税目,尤其要将“货物运输服务”从“交通运输服务”中剥离出来,与“物流辅助服务”合并,设立“物流综合服务”,这样既统一了物流业中货物运输与辅助服务业的税率,也利于物流产业健康发展。

(2)出台补贴政策,扩大抵扣范围。结合江苏省物流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台补贴政策,扩大抵扣范围,用以缓解“营改增”改革实施中物流企业出现的税负剧增的问题。江苏省本地的物流企业主要以运输业(特别是公路和铁路运输)、仓储业为主,其成本主要包括租赁费、保险费、过路费、过桥费、人力成本等,其中可以抵扣的进项税收较少,从而导致企业税负下降不明显。建议扩大抵扣范围,将租赁费、保险费、过路费、过桥费等纳入抵扣范围,保障江苏省本地物流企业在“营改增”改革中受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物流产业升级。

(3)简化审批程序,推进改革实施。凡是符合“营改增”条件的物流企业,政府应抓紧做好企业的备案情况,尽量简化审批程序,快捷办理,让物流企业尽早、尽快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益处,从而便于进一步推进改革进程。同时,在严格票据管理的基础上,简化发票配发审批流程,推动税票改革的实施,加快物流产业升级进程。

7.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企业生存环境

构建综合物流枢纽体系,合理匹配各种物流方式,提高物流资源使用与运行效率。促进多式联运业务的发展,完善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对接,提高物流设施设备的兼容性和系统性;依托江苏省“十二五”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围绕社会物流需求,构建多通道的物流综合系统与基础设施,在确保公用性的同时,满足社会物流服务的需要;通过“营改增”试点减轻物流企业经营成本负担,完善行政审批制度,突破考评体系与财税系统分割化的障碍,鼓励物流企业跨地区布局、经营;引导、鼓励生产制造类企业进行“主辅分离”,扩大物流社会化的发展;对集装箱、条形码、托盘等通用性强的物流标准,强化标准化,提高运作效率。

8.强化人才支撑战略,提升专业人才水平

人才是推动任何产业前进与改革的终极动力,物流产业也是如此。面对目前江苏省众多物流企业缺乏专业人才的现象,政府应充分发挥各高校人才集聚的优势,强化专业、职业技能教育,积极开展物流领域职业资质培训、评估、认证等工作,扩大与国际知名物流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支持省内物流相关学科设立与建设,促进企业与高校进行物流相关产学研项目合作与基地设立,建立全方位、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为江苏省物流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9.提高物流产业的创新水平,推动物流产业信息化建设

依照物流产业组织进化规律,江苏省物流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阶段与经营条件,逐渐实现企业组织形式由分散化、职业化、垂直化、固定化、实体化、单体化向一体化、过程化、扁平化、柔性化、虚拟化、群体化的一系列转型。同时,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组织形式,结合先进技术、现代化设备,革新管理手段,重组业务流程,实现自身的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催生新兴的业态流程与经营方式。拓展物联网的应用,建立物流信息对接与共享机制,构建交易安全保障、电子货币应用、综合运营网络等新型物流保障平台,确保在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便捷配送与支付安全。

(作者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10.3963/j.issn.1006-8864.2014.11.002

2013年江苏省现代物流协会课题(编号JSXD2013023)2014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基金

猜你喜欢
物流园区江苏省物流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年鉴(2021年0期)2021-03-09 05:19:44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江苏省政区图
江苏年鉴(2018年0期)2019-01-10 05:32:22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44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物流园区的突围之路
中国储运(2015年8期)2015-11-21 06:49:34
一张图带你读懂第四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 看看全国物流园区都有哪些“新”变化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5:09
决战“最后一公里”
商界(2014年12期)2014-04-29 00:44:03
江苏省纪委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