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玉华,赵丽萍
(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扩大了国家之间经济、文化及交流的范围,各国人民、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往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非英语国家,也正在与我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非英语的外企进入我国,这就使得很多行业对小语种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从近年外语人才市场需求的趋势看,小语种越来越受到青睐,如韩语、日语、德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等。
据相关数字统计,北京市小语种人才需求正以每年20%的比例增长。北外、上外等高校十多个小语种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几年保持在近100%,小语种专业成了大热门。而山西省正值转型跨越发展的新时期,纵观山西近几年的大型会议,对小语种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如,平遥国际摄影展、文博会、中博会,都显示出山西对小语种人才的渴求。所以,了解并掌握山西省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山西省涉及到小语种专业的13所本专科院校进行了调查(包含招生、就业、课程、师资4个方面),并对山西省小语种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总结。
本次调查涉及山西省内的13所本专科院校,包括8所大学和5所大专,依次为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同大学、运城学院、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太原师范学院(中加希尔克学院)、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本次调查于2012年11月底完成。
根据相关调研报告得知,山西省内的小语种学校的分布范围比较广,能满足需求,学生人数共计1 769人,其中以日语专业的人数最多,为1 282人;学习韩语的人数为184人;学习德语的人数为43人;学习法语的为76人;学习俄语的为182人;学习西班牙语的为7人。大学中的学费基本在4 000元~5 000元之间,只有二本C的学校的学费在10 000元以上;专科院校一般在4 000元,中加希尔和华澳商贸职业学院的学费分别为7 500元和8 800元。从生源来讲,基本以省内的居多,只有太原科技大学和山西师范大学的学生是省内和省外各占50%。招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但是每个学校每年一个语种只招一个班,人数在20~40人之间不等。有的学校是隔年招生。目前,有的学校已经开始招2个班了,可见小语种的招生情况是越来越好。而山西省小语种专业的人数分布呈两个极端,日语专业已经接近饱和,而西班牙语专业则人数过少。
从教师人数来看,这13所学校的小语种教师人数为243人,基本都是专职老师,只有个别专科院校的老师是部分兼职,教师的学历是硕士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有的是留学归国的,有的是外教。其中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和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的老师最多,分别是50人和55人。由此可见,山西省小语种的教学重点是三本和大专院校,这是本次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现。13所学校小语种专业的开设年限从2年到27年不等,开设年限最长的是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有27年的历史,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是其优势。但是另一方面,山西省的外教比较少,每个学校的骨干教学力量都是外聘的客座教授。
整体来说,小语种人才培养的学校和学生范围还可以进一步扩大,不要只局限在本科或是大专,还可以吸纳一些继续教育类的院校和进修的或是在职的学生。应该加强某些专业的建设,并开拓一些新的语种专业(如,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山西省可引进更多小语种教学的师资力量,尤其是外教。当然,这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规划。
小语种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翻译、导游、教师和出国深造,最多的是翻译和导游,就业面比较窄。
本科院校学生的实习是非常单调的,基本是自主实习,也就是留在本校或去一些培训机构(旅行社,大学附属的小学、初中、高中)实习,而学生在实习期间很难接触到真正的工作,对将来的就业没有清晰的定位。这也说明,学校需要和一些大型企业、培训机构进行联合,为学生就业提供便利,尤其是遇到一些大型的外交会议时,学校应极力推荐学生去当志愿者,以开拓学生的就业面。
大专的学生实习基地更为丰富和多样,比较突出的是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它的实习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如,韩语专业校内实训有:数码语音室,进行韩语听、说、译实际操作;外语系导游模拟实训室,进行模拟韩语导游训练;形体实训室进行形体、礼仪培训;山西旅游职业学院新概念旅行社进行旅行社业务练习。校外实训基地有:首都国际机场T2、T3韩餐部,即北京寿福城韩国有限公司;山西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榆次老城景区;北京石化会议中心等等。
但是在学生培养和就业的衔接方面还不是很顺畅,小语种毕业的学生尤其是本科院校的学生实习的地方不足,没有相对应的实习基地,这让很多学生转换了就业方向。因此,学校在拓展实习基地方面还有待进行更多的尝试,比如,针对不同小语种组织学生在外省建立实习基地。
在8所大学中,开设的小语种专业以日语专业最多,山西大学开设的专业最为丰富,日语、俄语单独招生;法语、德语是以英法、英德双语班进行招生。其他院校以日语、德语、法语为主,每个院校开设1种或是2种。这说明大学中的小语种专业比较单一,涉及的范围不广。在5所大专中,开设的小语种专业比较丰富,有韩语、日语、德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6种,其中日语专业最多。太原旅游职业学院的小语种专业最为丰富,涵盖了以上6种语言,而且也只有它开设了西班牙语专业,可以说是山西省的一枝独秀。山西旅游职业学院涵盖了3种,其他院校就比较单一,基本以日语专业为主。总之,不论是大学还是大专,日语专业是最成熟的一个专业,也是开设最多的一个专业,可以作为教学交流的典范和其他小语种专业学习的模板。
调查中还发现,在山西长治市有一个阿拉伯语的培训学校,从招生简章上看,现在除招募穆斯林学生外还招募汉族学生。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古兰经、圣训、诵读、阿拉伯语1-3册、阿语口语强化等。对这类培训机构从文化、经济的角度来对其课程进行完善和改革可以升级为大专级别的拉伯语学院,或者将其纳入长治学院或者其他大专院校的外语系,既可以强化、丰富本专科院校的教学力量,又可以使阿拉伯语的教学得到长足的发展。
总之,山西省属于内陆省份,应该根据山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扩展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专业和其他一些具有地域性的语言专业。
各个学校小语种专业的课程都是以专业课为主,只有山西大学把小语种专业的课程作为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一起开设,还有山西旅游职业学院把韩语作为专业课程和第二外语来开设。小语种专业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在80%左右,最高的是日语和俄语,达到了100%。从目前看,小语种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前景是非常不错的,很少有学生放弃自己的专业去转行,这也说明我们推广或是扩充更多的专业是可行的。
每类小语种的课程大同小异,最基本的课程是视听说、写作、翻译、精读、语法、口语等等,各个学校从文化、国情、科技等方面来选择开设的课程,并根据自己的特色来为学生选择课程,如山西大学以文学、文化、各国的国情为主,太原科技大学以科学语言为主,旅游学院以旅游语言为主。
从调查中发现,本科院校的小语种专业课更具有文学性,注重对一些国外文化的分析和鉴赏,而大专院校更注重实践,如,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开设的法语小语种的专业课程就有自己的特色和定位,开设法国语言与文化,旅游法语、山西景点法语导游词、旅游法语接待、导游实务、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法律法规、旅行社管理、专业实习,酒店法语、实用旅游法语会话、酒店管理实务,法国概况、商务法语、社交服务礼仪、国际关系学,法语视听说、法语口语、商务法语、法语应用文写作、法汉汉法互译等等。在课程设置上大学应和大专进行互相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让理论性和实践性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使每个专业能发展得更好。
在教材的使用方面,山西省各学校小语种专业主要使用的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外国语学院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的教材,其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教材用得最多。山西省小语种专业教学没有统一规定的教材,对教材没有统一的要求,出版社比较多,也比较杂,希望将来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分别针对本科和大专提供一些教材参考的选项。
综上所述,目前山西省小语种的教育大部分在本科、大专院校和培训机构,外教比较少,相对分散,每个学校的专业、要求、人员、设施都没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这使得小语种教学显得有些混乱。
山西省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是师资力量较雄厚。既有老教师很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留学归国年轻教师对国外人文和国情的了解,两者的合作有助于教学的开展。
山西省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劣势是教师相对比较分散,使得小语种人才没有能够得到优化的配置;学生缺乏学习语言的良好环境,应该尽量为学生和老师创造学习语言的环境。在教学方面还是局限于课本和老师讲解,希望能有更好的教学模式出现和推广,使语言课不再是单调的听说读写课,而应成为生动、欢快的文化交流课;同时也希望可以有山西特色的小语种外语教材投入使用,把山西文化纳入到外语实践教学当中。小语种人才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更要让本国的或是本省的文化传播出去,为山西地方经济服务。
[1]章文君,杨艳.关于金华地区小语种需求情况的调查报告[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5):40-43.
[2]卫青,王慧,于娜.广西涉外导游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23(1):30-33.
[3]张宏莉.对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5(5):127-130.
[4]贾德忠.加入WTO后我国非通用语专业发展思路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2(5):90-91.
[5]李彬.山西面临小语种导游缺乏的尴尬[N].中国旅游报,2005-05-20(3).
[6]贺锴,闫远芳.我省小语种翻译“一将难求”[N].山西日报,2008-01-31(B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