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中的我为何要摆在第一位

2014-04-16 15:06张增光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4年4期
关键词:严冬散步田野

《散步》入选中学课本感动了多少读者,不仅是因为它真实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责任”,而且它平易朴实、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中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辉,也让读者百读不厌。品味文中的语言如同吃橄榄一般,越嚼越觉得有滋味。笔者在教读这一课时感到文章开端的第一句话就值得细细咀嚼。

文章的开端是这样写的: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看似平常的一行字不仅向读者传达了“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故事发生的地点,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它还包含着更深的意蕴。

首先,这句话的含义很深,它体现了“我”很重要。按照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父母为上,应该先写母亲,那么这句话就应该是“我的母亲,我,我的妻子和儿子”,以此体现对母亲的尊重和孝敬。而作者却没有这样写,却把“我”摆在第一位,作者其实想告诉读者“我”的责任很大,“我”在这个家庭很重要。作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角色。对上要赡养母亲,因为母亲为我操劳了一辈子,现在老了,到了需要儿女照料的年龄了,再说没有了父亲,到了风烛残年的母亲自然把一切都交给了儿子。“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此时的母亲就像是一个一切都靠大人的孩子,儿子现在是母亲唯一的依靠了,她的听话无疑显示了儿子很重要。越是这样,作为儿子的“我”越是感到责任的重大。对于母亲我是儿子,而对于儿子“我”却是高大的父亲,还要担负起养育儿子的责任,“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儿子还小,需要这样一个父亲去照顾他,所以父亲很重要。对于妻子“我”是丈夫,丈夫天经地义的要去照顾妻子,所以丈夫很重要。“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作为这个家庭的顶梁柱维系着这个家庭,理所当然的要首当其冲。之所以把“我”放在第一,可见作者的匠心。作者向读者袒露的,正是一个强壮的生命在家庭中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使命感。

其次,这样写很庄重,表现了“散步”这件事在我心中很重要。“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作者在散步的后面用了一个冒号,足见散步的重要性。一家人出来散步本来是很普通的事,但是看似普通的散步对于我来说却是很不一般、而且是很有必要的。“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冬天对于我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许多老年人却是鬼门关。而人老体弱的母亲却“熬过”了这个严冬,一个“熬过”在我的心头是多么纠结啊,既表现出儿子对母亲身体状况的担忧,又体现了我对母亲走出鬼门关的庆幸。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用更多的时间去陪母亲。母亲不愿意出门走动,我就耐心的劝导,这也是为了母亲能多熬过几个严冬,我们能多陪她几年。出来散步不仅对母亲的身体有好处。而且能让母亲的心情得到愉悦。一家人一起散步,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欣赏着自然的美景,感受春天的气息,让晚年的母亲在散步中体会到生命的美好,享受到天伦之快乐,这是一举三得的事啊!

另外,这句话的句式很美,特别是“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读起来有一种层次感。从一个字到四个字,再到七个字,慢慢读着,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图便也慢慢向我们铺展开来。如果换成“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的母亲,我,我的妻子和儿子”,那种层次美感则就消失了。这句话读起来还有一种庄重感,以沉稳、舒缓的语气读着,仿佛就是整个家庭都在我肩上,我要挑起来,慢慢地、稳稳地走,我的那种责任感同时也敲击着读者的心。如果换成“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在田野上散步”,就显得很随意,那种庄重感则全无了。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从竹的间隙中何尝不能窥见其脉脉的斜晖呢?静下心来,品读文本,亲近语言,你会发现每一个字词都是一处美景。

张增光,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徐州。责任编校:洪 鸣

猜你喜欢
严冬散步田野
小赛去散步
田野作品选
小豆豆去散步
捉迷藏的绿
秋天的田野
二则 暖阁熏香雪未晴
严冬
田野风光
祈求严冬到来阿拉斯加北极熊双掌合十虔诚祷告
最美妙的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