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观察,进入初二年级以后,增加了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物理,部分学生的学习压力陡然加重,写作暮省的热情开始消退,敷衍了事的现象开始抬头,初二年级最初阶段的暮省写作质量总体呈下滑趋势。如果没有积极的应对策略,初一年级时形成的良好暮省写作局面就会消失殆尽,以暮省写作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提升的初衷就会落空。怎么办?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暮省写作制度化
有学生在进入初二年级后,建议不要再写暮省了。具体理由很多:生活很单调,各科作业多,反正进步不明显等等。如果任由这样的怀疑和动摇情绪蔓延开去,整整一年积累下来的暮省写作习惯就会付诸东流。在点评暮省时,我们共同回顾了全班同学在过去一年中取得的进步:书信大赛获得特等奖和在报纸上发表习作的学生我们表扬了,各科成绩均在全班最后几名的学生我们同样找到闪光点表扬了。联想到过去一年中的暮省写作与讲评生活,学生们认识到了暮省写作对他们究竟意味着什么。暮省写作应该跟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他们生活的一个部分。杜威、陶行知等人提倡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暮省写作方面应该得到最充分的实践。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同时,要求学生写作暮省的本子必须保持同一性,每篇暮省都要写明写作日期。这样,每周写作六篇暮省的制度得到了坚持。
二.暮省点评个性化
理论和现实都表明,如果只有写作,没有点评,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是无从谈起或非常缓慢的。笔者深知:在初一年级基本培养了学生暮省写作的习惯后,点评的针对性要越来越强,既要体现学生的写作长处,又要指明提升的空间和路径,还要让点评烙上鲜明的教师个性。如张敏的善于引用小故事来说理,唐佳妮的诗歌写作尝试和细腻的心理描写,陈金超的夸张“好像前一秒才刚刚开始三天假期,下一秒就已经上学了。真是光阴似箭啊!”,陈佳熠的时尚“国民党反动派的战略太菜了,他们的脑子不好使,就像吃了毛主席的‘摇头丸一样”,施天尧的优美“太阳好美,就像一个橙色的气球,飘浮在空中”。
三.二次写作尝试化
进入初二年级后,暮省批改方面有了一大改变,那就是,当笔者认为某篇暮省有修改的价值时,会进行个别面批,指出学生写作中的优点,同时提出可以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进行二次写作。这一做法其实是对写作过程中“修改”环节的强化。学生二次写作后,在点评时,老师与学生共同比较两次写作的区别,重在共同探讨进步之处。材料、主题、结构、语言,无论哪一方面的进步都是可喜的。如:周帅浩同学在一篇暮省中记录了去某大型超市购物,看到老年人抢购打折商品的场面,感到被深深震撼了。在批改时,我向他指出,可以练习一下场面描写,写出场面的热烈,并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第二天我就看到了一篇场面描写细腻,同时又包含了一名中学生对社会现象分析的好文章。
四.暮省成果显现化
没有任何办法比获得成功更能让人回味过程的美妙。而现代成功学理论则指出,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保持积极的心态。学生如果在暮省写作过程中不断得到各种不同形式的肯定,在写作积极性得到保护和维持的同时,写作水平也必然会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更大的提升。因此,学生暮省写作成果的显现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佳词妙句处圈划勾点是一种肯定,就全文的选材、主题、写作手法等某一或某几方面加以表扬是一种肯定,帮助学生把日常写作的暮省转化成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更是一种肯定。
五.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均衡化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以一次书信写作为例,全班共有20多名学生不能完全正确的掌握书信的格式。有鉴于此,在暮省写作内容基本由学生自主决定的前提下,笔者偶尔布置一些全班统一的暮省写作内容:书信一封、借据一份、仿写冰心体小诗一首、人人参加省级作文大赛的初赛选拔等。虽然我们反对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但这并不影响在语文教学中适当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施佳倩同学以电梯里的垃圾折射世人的道德高下;江佳玉由一名18岁少女为情所困,投河自尽的惨剧引出珍爱生命的严肃思考;施天尧同学由桂花的凋零得到人生的启示:人生贵在曾经飘香,人生贵在曾经飞舞。姜烽英同学从父母的日常生活中得出爱的真谛:爱需要相互坦诚,爱需要相互迁就,爱需要换位思考……在这样的日常写作中,让学生逐渐体会到“写作寄寓着时代的责任感和社会义务,体现着时代的精神”。
肖进,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海门。责任编校:李发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