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莉 尤梓超
(厦门市公安消防支队湖里区大队,福建厦门 361000)
从火灾案例反思厦门骑楼建筑火灾防控
陈丽莉 尤梓超
(厦门市公安消防支队湖里区大队,福建厦门 361000)
厦门骑楼作为当地的历史风貌地段,一直受到各界人士的喜爱。但是,骑楼建筑年代悠久,耐火等级低,抗御火灾能力差,先天就存在安全隐患,属于火灾事故高发区域。本文就厦门骑楼目前消防安全现状及治理对策进行探讨和研究。
厦门 骑楼建筑 火灾
2012年8月16日15时43分,思明区大同路的一栋骑楼式民宅发生火灾,共出动7个中队、21辆消防车、114名消防官兵到场处置。火灾过火面积200多平方米,火灾共造成2人死亡。火灾原因系为居民用火不慎导致。2010年12月9日9时12分,思明区海后路磁巷7号骑楼发生火灾,经消防官兵奋力处置,有效控制火灾蔓延,火灾致3栋毗连房屋被烧毁,造成2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41万元。火灾原因系蜡烛引燃堆放衣物。2006年1月2日18时32分,思明区横竹路11-13号骑楼建筑发生火灾,消防官兵奋战5个小时最终成功扑救,共疏散受困群众17名,救出7名被困人员。
厦门骑楼建筑群地处岛内老城区的繁华地段,交通拥挤,人员密集,历史的特殊性使得这片区域的消防安全布局与现行的消防规划要求相距甚远。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筑密度高,大部分骑楼相互贴临,没有足够的防火间距,一旦发生火灾极易火烧连营难以控制。以中山路为例,全长1300米,路口之间建筑的间隔最宽不足10米,最窄不足2米,100多米无间距毗连的骑楼比比皆是。二是内街巷道狭窄曲折,除中山路全段机动车禁行外,其余主要街道均被私家车占据一半,大部分难以满足消防车的通行宽度和转弯半径的要求,消防队员很难靠近火灾现场组织施救。三是市政设施相对落后,供电线路以及楼内的电气线路相对老化,供水管网的供水能力和管网数量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国家技术规范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120m,保护半径不超过150m的要求。
骑楼内部的门窗、梁、楼板等大都是采用木制品,耐火等级低。骑楼一般楼下为商铺或家居,楼上住人或贮物,类似我们现在说的“三合一”场所。住宅与商铺、仓库之间共用同一部疏散楼梯,且没有设置有效的防火分隔,发生火灾时木制楼梯一旦烧毁,就等于切断了楼内人员的生命通道,住在临街一侧的住户尚有可能从窗户逃离,住在靠内侧的住户就只能坐以待毙了。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火势蔓延迅速以及疏散楼梯设置的不安全性,成为骑楼火灾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老城区商业相对繁华, 大多成为外来人口的聚居地,承租户为节约成本而舍不得花钱添置消防器材和更换老化的电气线路,甚至为了方便, 乱拉乱接电气线路, 由于业主变动快, 消防安全管理措施难以落实, 滋生了大量火灾隐患。而且骑楼商铺营业时间比较灵活,人流量比较大,来往顾客不经意遗留火种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业主不注意检查、清理,很容易引发火灾。而一些招聘的营业员,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农村富余人员,有社会闲散、待业人员,也有离、退休老年人;楼上住户人际复杂,有些是临时租住的,有些为行动不变的孤寡老人。这些人中大多数消防意识淡薄,缺乏防火知识,消防技能差,麻痹大意思想严重,不懂如何逃生,稍有不慎就使火灾乘虚而入,一烧成灾。
(1)将骑楼街区建筑修缮改造工程与骑楼街区拆迁整治工作相结合,拆除违章建筑和危房,确保消防车通道及人员疏散通道畅通。对人流集中、火灾危险性大、安全负荷高的生产、娱乐、餐饮等场所,尽量安排在骑楼街区之外,若因街区内居民生活和旅游开发等需要,则此类场所应尽可能的相对集中。骑楼建筑的保护应根据其价值及完好程度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对那些保存价值偏低且与城市现代化极度不协调的骑楼街区重新规划,实施改造,使得历史建筑和现代建筑相互融合,并从根本上解决因建筑结构缺陷带来的火灾隐患。
(1)在不破坏原有骑楼建筑风格、风貌、建筑结构的前提下,修缮改造工程选用不燃烧体和耐火等级高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耐火等级。骑楼二楼以上的门窗及楼板多为木质的可燃材料,按照消防规范标准,以每1200m2的建筑面积为一基本防火分区,防火分区间砌防火墙。在不损害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对建筑物内部(特别是厨房)进行现代化改造,提高装修所用材料的耐火等级,对容易的燃烧的木质构件通过喷涂阻燃剂提高其耐火性能。
(3)严格按规定敷设市政消防给水管网,完善市政消火栓建设。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室外消防给水可采用低压、高压或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因此,应在适当的位置增加消防栓。对于消防车不能进入的地方,可设立高压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管网。临时高压管网平时处于低压状态,发生火灾时启动消防泵给管网加压,使其转为高压供水状态,可以从消防栓接水带直接出水灭火,比较适合密集居住街区的需要。对于消防水源不足的地方,则应多放置各种灭火器。在街区内增设消防栓,在考虑其方便取水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放置在绿化带中,避免破坏街区的空间布局。
(4)对面积小于100平方米的商业网点按规定设置灭火器材,面积大于100平方米的商铺及大于20平方米的易燃、可燃物品作坊、仓库等场所建议设置简易水喷淋装置等自动灭火装置和独立式火灾报警探测器。在公共建筑内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随时监控公众聚集场所火灾初期征兆,并及时扑灭初期火灾。同时建议居民安装家庭用的火灾自动报警探测器和燃气泄漏报警器。房管部门和各住户共同维护公共消防安全,严禁堵塞、占用安全通道,不许在楼梯间、走廊等公共通道上堆放可燃物及其它杂物。
对于骑楼这种老城式的传统街区来说,防治火灾事故的发生不仅是从街区建筑的物理方面进行改善、治理,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骑楼街区的保护和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消防问题如果考虑不周,就可能威胁整个街区的安全。引导居民正确认识预防火灾的重要性,使他们真切体会到“谁投入谁受益”是消防工作的重点。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深化居民的防火意识,是骑楼街区的火灾事故防治对策是否真正起到成效的基本保障。
[1]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余强.厦门骑楼建筑风貌解析[M].城镇形象与建筑设计,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