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新课导入的三种有效方法

2014-04-15 01:44黄海剑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月季花白醋气瓶

黄海剑

【关键词】初中化学 新课导入

实验 设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

0047-02

好的导入可以盘活整堂课,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教学任务和内容,精心设计有效的新课导入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常用的三种新课导入的方法。

一、实验导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的窗口,是化学新课导入中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向学生们展示有趣、生动、新奇的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出适宜的实验,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如仪器设备、药品、指示剂等。其次,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正确操作,并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演示中产生的各种现象,对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讨论、交流,最终总结出实验结论,以实验结论为基础顺利导出新课内容。

例如,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的性质》时,笔者进行了如下实验导入:

(师准备好了编号为1、2的两个集气瓶,其中1号集气瓶收集了满满的二氧化碳,2号集气瓶收集了普通的空气)

师:这是两个装满气体的集气瓶,老师还需要两根燃烧的蜡烛,有哪两位同学自愿帮助老师把蜡烛点燃呢?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笔者让甲、乙两位学生上讲台参与实验,让他们各自点燃一根蜡烛,同时把蜡烛分别放到1、2号集气瓶中)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生A:甲同学放到1号集气瓶中的蜡烛很快熄灭,而乙同学放入2号集气瓶中的蜡烛继续燃烧。

师:这是什么原因呢?相同的瓶子怎么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生B:1号瓶子里面有水。

生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生A:蜡烛的问题,1号集气瓶的蜡烛有问题。

……

师: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很好!下面分组讨论。

(生小组讨论后,得出了与生C一致的结论)

师:通过以上实验,说明了一个问题: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内容:二氧化碳的性质。

这样的实验导入,学生们不仅参与到实验中来,还能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最后成功导入新内容。

二、设疑导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设置疑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讨论、思考中。在新课导入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提出一些有趣的、生活化的、常识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再通过解决这一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其后,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所产生的疑问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并通过合作学习、实验展示、互动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最后,对以上引导和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顺势导入新课。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酸碱性》时,笔者进行如下设疑导入:

师:这里有一朵大红色的月季花(课前准备),有什么办法能让月季花变成粉红色吗?

(多数学生都认为没有办法,这时,笔者拿出一瓶白醋,喷在月季花上,大红色的月季花随即变为粉红色,学生们都大为吃惊,眼睛里充满疑惑)

师:是什么原因使大红色的月季花变成粉红色呢?白醋还能使其他花变色吗?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①向牵牛花的浸取液中滴入白醋;②向萝卜花的浸取液中滴入白醋;③向丝瓜花的浸取液滴入白醋。发现:①牵牛花的浸取液变粉红色;②萝卜花的浸取液变粉红色;③丝瓜花的浸取液变黄色)

师:以上实验显示:白醋遇某些溶液会变成粉红色,而遇某些溶液会显示出黄色,这是由于所遇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所致。我们可以称白醋为指示剂。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常用紫色石蕊试液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有时也会使用无色酚酞试液。

通过设疑,在不断地解决问题后成功导入新课,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求知欲望,这种导入方式常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设疑导入需要注意在合理设置问题的前提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生活实例导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新课导入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生活实例进行具体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感兴趣的话题、熟悉的事物等,筛选出生活中的实例来导入。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一氧化碳性质》时,笔者进行了如下导入:

2013年5月22日,滁州一火锅店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11人被送入医院治疗。5月22日,滁州市区一家火锅店开业,一帮朋友前来贺喜,晚上便聚在包厢内品尝用栗炭作燃料燃烧的火锅。期间,他们将门窗关闭,打开空调,约半个小时后,大家都感到犯困,紧接着有人开始昏迷,幸亏发现及时,患者很快脱离了危险。医生说这是一起由一氧化碳中毒引起的事故。

学生听罢都震惊了,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为什么一氧化碳会导致人中毒?一氧化碳有何性质?……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笔者顺势导入讲解一氧化碳性质的内容。

以上过程通过宣读新闻的方式引入生活实例,学生们被新闻中的中毒事件所震惊,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运用生活实例导入必须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出发,选取时事性、新奇性的生活事例,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月季花白醋气瓶
月季花开
白醋洗头
泉水与白醋
鸡蛋微笑了吗
月季花
《压缩气体气瓶充装规定》解读
月季花
Worthington公司宣布推出全回收复合材料气瓶
泉水与白醋
月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