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玛丽·麦克吉布尼(Anne-Marie+McGibney)(英国)
从厕所一回来,我就发现,原先吵吵闹闹的一群人一转眼都不见了。偌大的宴会厅除了一两个人和打扫的服务员以外,空无一人。一场宴会终止的突然程度,让我很吃惊,而这样的情况之前也发生过很多次。
中国人,似乎特别喜欢“统一行动”---一起来,一起走。出于礼貌一起到达,我可以理解,但一起、集体离开的方式,让我有些吃惊。
一次,由于公司的车堵在傍晚的交通高峰里,我要求下车自己回家,而不是像车上的其他同事一样,决定一起去一家餐馆吃饭。没想到,这变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居然有人提出抗议,因为我独自回家的决定被认为是有悖团队团结和不合时宜的。我最终妥协,但那顿美味的饭吃起来却是苦涩的。
在中国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常常能感受到这种“统一行动”的力量。比如公司的团队建设,各部门的活动建议汇总到公司之后,会通过一个投票系统作出决定。但最终的结果通常是,要么大多数人选的活动非常无趣---比如在高温天去豫园捡垃圾,比如早晨去一个冷清的卡拉OK唱歌,起不到鼓舞团队士气的作用,要么就是因为达不成“一致”而取消活动。
如此“要么所有人都一起,要么什么都不做”的做法,至少是缺乏效率的。经验一再证明,追求“一致”只能归于平庸。要推动事业进展,就要敢于打碎几个鸡蛋。安德鲁·卡内基曾说:“一个无法激励自己的人,只能安于平庸,无论他其它方面的才能多么出众。”
总的来说,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中国人大多聪明、有热情。如果在午饭时间碰见那些年轻的经理们,会发现他们生动而健谈,常常让我惭愧于对中国整体经济和金融知之太少。但一旦到了办公室序列之中,他们的才华横溢和直截了当就常常淹没于1000多个名字和序号之中,无处可寻。
在公司的各种会议中,关于变革的提议常常是在会议议程最后才被提出,并且常常因为与会者看完了漂亮的表格和数字之后,没有时间细商而被一笔带过,甚至按下不提。会议常常在一片光明的总结和一致同意声中戛然而止。
如何在“统一”和“尊重个性”之间寻找平衡,是值得中国公司管理者们细细思考的问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