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成为“告状王”

2014-04-15 13:02王秀娟
甘肃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幼儿

王秀娟

〔关键词〕 幼儿;告状行为;原因;

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6—0069—01

幼儿期的孩子变得爱告状,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讲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孩子的告状行为看起来事小,但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关系,并会对幼儿的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在幼儿园显得十分重要。那么,下面先分析一下幼儿爱告状的几个原因。

一、原因

1.评判标准的依赖性。幼儿对周围人和事物的评价多依赖于成人的态度。在幼儿园,幼儿以教师的态度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做出评价。因此,幼儿对一些不符合教师要求的行为,会产生告状倾向。如,有的幼儿看到别的幼儿欺负小朋友时,就会产生正义感和同情心,会批评、制止这些不良行为,并向老师告状。

2.满足自己的表现欲。有些幼儿为了受到别人的关注而产生告状行为。他们经常会说:“老师,某某把玩具扔到地上了,我没有扔。”“老师,某某饭没吃完,我吃完了。”这些幼儿为了让老师注意到自己,希望受到表扬或奖励,因此会产生告状行为。也有的幼儿出于嫉妒而向成人告状,但这种带有告发性质的告状是少数的,小伙伴之间的矛盾、嫉妒都只是暂时现象。

3.家长教育观念的偏差性。现在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而往往忽略了对孩子合作、关心他人、相互友爱等品质的培养,让孩子养成了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等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些孩子缺乏必要的集体生活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稍微出现一些问题,便会找老师告状。

4.客观或人为因素。由于幼儿园的场地不够宽敞、玩具少、幼儿又多,发生矛盾的次数就多,也就增加了告状的次数。另外,幼儿好模仿动画片中打斗的场面,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增加,幼儿之间很容易产生矛盾,从而引发告状行为。

幼儿告状并不完全是件坏事,它也是积极的表现,反映了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掌握,以及道德判断、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教师是幼儿的启蒙者,必须慎之又慎地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那么该如何恰当地处理好幼儿的告状行为呢?

二、处理方法

1.当幼儿受到欺负、感到委屈时。不要认为倾诉是大人宣泄情感的专利,其实孩子也需要倾诉。孩子被别人欺负了,大人就是他心中最好的倾诉对象。向大人告状,是孩子的一种倾诉方式。这时,教师不能敷衍孩子,应静下心来仔细倾听,温和地看着孩子的眼睛,安慰孩子。这样,孩子内心的紧张、焦虑、委屈、惶恐等情绪也就得到了释放,心理达到了平衡。

2.当幼儿在是非面前寻求大人公正解决时。一般来说,孩子都喜欢告状,这是因为他们年龄小、思想幼稚,在是非、纠纷面前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寻求大人的帮助。这时,大人如果置之不理,就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念,对孩子的道德评价能力造成负面影响,挫败孩子的正义感。教师可利用这一时机,教导孩子正确地认识和处理问题。

3.当幼儿表现自我吸引大人注意时。有时,幼儿告状是为了表现自我,以吸引大人的注意,讨得大人的欢心。如幼儿园常有孩子告状:“他上学带零食,我没带。”“他睡觉说话,我没说。”等等之类的事。这时,教师要采取妥善的方式,在肯定幼儿良好表现的同时,更要注意防止幼儿为了表现自我而产生不良心理。

4.当幼儿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时。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跟别的小朋友相处时缺乏合作友爱、关心他人的品格,往往会矛盾不断,但他们又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就爱向大人告状。对一些无关是非、鸡毛蒜皮的告状,教师应该把对问题的处理权交还给幼儿,不要事事包办和直接参与评判,而是要培养幼儿独立处理纠纷的能力。如幼儿争抢玩具时告状,教师可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明白与人相处时相互谦让的重要性,独立解决纠纷。

5.当幼儿嫉妒、推卸责任时。有些幼儿自尊心较强,喜欢争强好胜,当看到别的小朋友比自己强时,就会产生嫉妒心理,于是通过告状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这时,教师要注意疏导幼儿的嫉妒心理,让他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用平常心看待一切。还有些幼儿攻击性比较强,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他们虽然是引发冲突的直接责任者,但因为害怕受到责备,于是主动先向老师或家长告状,以推卸责任。这时,大人绝不能迁就,要批评教育,引导其主动承认改正错误。

编辑:王金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