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学好思想品德课

2014-04-15 11:21杜迟
甘肃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发现总结

杜迟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阅读;总结;发现;思考;质疑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5—0052—01

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除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外,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夯实基础,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条件。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呢?

一、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

1.依纲阅读法。即教师依据本节课所要学习内容的要点先列出简明易懂的自学提纲,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因为目的明确,所以学生容易抓住重点,理解概念,熟悉教材,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粗读教材法。即粗略地通读一遍教材,这是一种较快速度的翻阅法。它要求学生提纲式地把握每一课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框架,因为是泛读,所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知识印象不深,他们对问题理解的深度还不够。这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听课,并为下一步细读奠定基础。

3.细读教材法。细读教材即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点、线、三角等记号标出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及关键词,理清基本知识结构,能够比较、分析本课中新的概念、观点与所学过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体系中。

二、指导学生学会总结方法

即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教具、结构图表或比较图表概括学习内容,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使“点”的记忆变成“线”的记忆,“线”的记忆变成“面”的记忆。这种方法可以运用于一节课、单元或全书小结。如,在教学“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做如下总结:初级阶段的含义,我国为什么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三、指导学生学会发现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如,在讲“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时,笔者向学生提问:“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当学生回答“生产工具”后,接着问道:“生产工具既然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那么,原始社会都使用什么样的生产工具?”学生马上回答:“石器、木器,还有金属工具。”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过渡设问:“原始社会使用这样的生产工具,其生产力水平如何?”学生异口同声回答:“生产力水平低下。”最后顺势引导:“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但是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到了奴隶社会,金属工具普遍使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探讨、发现,深入总结出“金属工具的普遍使用是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表现,也是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样由浅入深,由旧知识到新知识,层层设问,引导学生不断去探究、去发现,学生的发现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四、指导学生学会思考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重要的表现就是思维的主动性,而思维的主动性又表现在主动探究和遵循学习规律,由形象思维活动向抽象思维活动过渡。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一味地把教学内容、要点全盘托出,完全替代学生的思考,而应尽可能地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逐步形成创新思维。首先,教师可让学生讨论并提出本节课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其次,向学生指出本节课要掌握的内容,以及进行思考的方向。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如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本节课自己所提出的思考题进行探讨和解答。最后,在以上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深入探讨。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学生明理。

五、指导学生学会质疑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存在和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其表现为新旧知识间的冲突或知识与实际的冲突,其实质是一种认知冲突或知行冲突。如果不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疑点,就不可能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更不可能实现知行统一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各种疑点的解析,指导学生学会质疑,使他们获得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编辑:孟 刚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学发现总结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关于中考作文的一点建议(一)
如何提高学生思品课学习内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