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法在吹砂填海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2014-04-15 23:23
交通运输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遍数夯法波速

徐 超

(唐山交通建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 唐山 063000)

0 引言

为了加快曹妃甸公路的建设速度,采用边吹填、边开发的模式进行施工建设。场地上部的吹填时间较短,形成厚度约为5m的海砂,场地没有排水压密,固结性较低,承载能力差,为了促进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案对地基进行处理。“提高加固效果,加快施工速度,降低工程成本”是施工单位的不断追求。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决定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加固。该方法施工比较简单,而且成本低廉,效果良好。本文主要介绍该施工方法在地基加固的具体运用,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并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工程地质条件

1.1 地形地貌

就地貌来看,施工场地为滨海浅滩,该地区为三角洲平原海岸,内侧为冲积海积平原,外侧为沙质海滩。场地进行人工吹填之后,地形平坦,地面高程在2.70~4.23m之间,平均高程为3.52m。

1.2 地层岩性

施工地区深度在20.0m范围内的地层主要为人工吹填砂和砂土类。最上面层为吹填土,呈松散状态,层厚为3.20~5.70m;往下一层是淤泥质粉质黏土,呈流塑状态,层厚为0.40~2.50m;再往下为粉细砂,呈稍密或中密状态,层厚为6.00~9.80m;最底层为细砂,呈中密或者密实状态,层厚为8.00~16.30m。

1.3 地下水

地下水位的埋深为0.5~1.5m,平均埋深为1.02m。

2 强夯试验

2.1 试夯参数

为了获得该地区的强夯参数,吹填完成之后,在工程场地进行了4个不同夯击能的强夯试验,主夯夯击能为1 500kN·m,夯点间距5m,夯击遍数2遍,夯击击数6~9,停锤标准≤10cm;夯击能2 000kN·m,夯点间距5m,夯击遍数2遍,夯击击数7~10,停锤标准≤10cm;夯击能3 000kN·m,夯点间距5m,夯击遍数4遍,夯击击数8~12,停锤标准≤10cm;夯击能4 000kN·m,夯点间距6m,夯击遍数4遍,夯击击数10~15,停锤标准≤12cm。满夯夯击能500kN·m,夯击遍数1遍,夯击击数1;满夯夯击能1000kN·m,夯击遍数1,夯击击数2。

2.2 试验结论

通过标准贯入、静力触探、面波、浅层平板荷载、强夯振动地面加速度测试等试验,发现夯后效果明显,具体参数统计如下:夯击能为1 500kN·m,有效加固深度6~7m,夯沉量0.20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60kPa,强夯振害最小安全距离20~30m,夯后吹填土面波速度105~123m/s;夯击能2 000kN·m,有效加固深度7~9m,夯沉量0.25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00kPa,强夯振害最小安全距离30~40m,夯后吹填土面波速度111~126m/s;夯击能3 000kN·m,有效加固深度8~9m,夯沉量0.39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50kPa,强夯振害最小安全距离40~60m,夯后吹填土面波速度114~129m/s;夯击能4 000kN·m,有效加固深度8~9m,夯沉量0.43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00kPa,强夯振害最小安全距离50~70m,夯后吹填土面波速度123~140m/s。通过地基土中孔隙水压力观测,夯后半小时内可消散孔隙水压力65%~80%,夯后4h内基本消散。所以,强夯每遍间隔时间不少于4h。通过计算标贯试验数据,强夯影响深度范围内砂层夯后液化现象消除[1]。

3 强夯方案选择及施工参数

3.1 强夯方案选择

在选择方案的时候,考虑到强夯试验结果和建筑物荷载的情况,大部分区域需要进行复合地基和桩基施工,地基承载力提高至220kPa,所以,场地主要采用3 000kN·m夯击能进行处理。道路区域的荷载较小,承载力为200kPa即可,采用2 500kN·m夯击能处理。

3.2 强夯施工

上部吹填土含水量大、承载力小,不利于施工,所以进行强夯处理首先需要解决排水问题。施工中通过开挖明沟,强力扰动进行排水,使得地下水涌出,大大提高了场地表层强度,再使用推土机强力碾压2~3遍,晾晒1~2d之后,再碾压1遍,大大提高强度,满足了施工的要求。另外,围堰出水口处积累了厚层黏性土,主要是淤泥质黏性土,含水量大,水分排出比较困难,在施工中采用山皮石修道挤入,换土混砂后强夯方案,妥善解决淤泥质黏性土问题,满足施工的要求。强夯参数如下:夯锤底直径2000~2500mm,高度1 000mm,夯锤质量20t,单击夯击能2500~3000kN·m,提升高度15.0~18.0m。主夯夯点间距5m×5m,4个点夹呈梅花形布置。点夯2遍,第1遍点夯8~10击,第2遍7~9击。夯锤落距=夯击能/锤重,停锤标准为最后两击夯沉量之和不大于10cm,满夯搭界为1/4锤底面积,夯击能1 000kN·m,夯击遍数1遍,夯击击数1击,每遍夯后间歇时间为3d。

4 强夯检测结果及分析

4.1 夯前指标

统计分析夯前场地勘察报告,得出各层土的力学参数。第一层吹填土标贯为7.5击,静探2.5~3.6kPa,剪切波速117m/s,压缩模量4.2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80kPa;第二层淤泥质粉质黏土标贯为3.2击,静探0.66kPa,剪切波速110m/s,压缩模量2.6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60kPa;第三层粉细砂标贯为13.5击,静探10.2kPa,剪切波速152m/s,压缩模量6.5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30kPa。第一层处于松散状态,第三层处于松散-稍密状态,地基承载力低,查阅相关的规范可以得知,第一层、第三层粉细砂处于中等-严重液化现象。

4.2 强夯处理

采用3 000kN·m夯击能处理之后,区域内各地层力学参数如下:第一层吹填土标贯为20.2击,静探10.1kPa,剪切波速165m/s,压缩模量19.2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20kPa;第二层淤泥质粉质黏土标贯为4.8击,静探1.36kPa,剪切波速123m/s,压缩模量4.5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0kPa;第三层粉细砂标贯为23.3击,静探15.45kPa,剪切波速280m/s,压缩模量20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50kPa。

根据处理前和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知:采用3 000kN·m夯击能时,各层土力学性能比没有处理之前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第一层提高幅度最大,标贯击数和静探锥头指标提高了150%,地基承载能力提高了160%,压缩模量增加了3倍。第二层和第三层地基承载力提高了90%以上,第一层和第三层还消除了液化现象。经过2 500kN·m夯击能处理后,得出相应的参数,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知:各层土的力学性能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提高幅度与3 000kN·m夯击能处理相比而言,幅度要小一些[2]。

4.3 淤泥质土影响

采用3 000kN·m夯击能处理,得出各地层力学参数指标:第一层吹填土静探8.24kPa,剪切波速138m/s,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20kPa;第二层淤泥质粉质黏土静探1.32kPa,剪切波速121m/s,地基承载力特征值60~80kPa;第三层粉细砂静探10.3kPa,剪切波速215m/s,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60~200kPa。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得知,处理之后各层土的力学指标都有提高。

5 结语

通过以上的介绍和分析,结合施工经验,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与其他地基加固方法相比,强夯法具有显著的优势,不仅施工设备简单,施工操作方便,而且施工的周期短、成本低廉、效益高,是类似地基加固工程的首选方案。

(2)采用强夯法进行施工建设,加快了地基固结的速度,缩短了工程建设的时间,促进了施工的顺利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为后续施工做了良好的准备。

(3)通过相关的试验,并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知强夯影响深度可达10m,影响范围内的地层力学指标都得到了提高,地基承载能力提高了100%以上,并且不会出现场地液化现象,取得了明显的施工效果,地基经过处理之后还具有良好的均匀性[3]。

(4)如果对大范围堆载区域进行处理,应该进行分级堆载,在加载之前,要等地基土强度满足下一级荷载下地基稳定性要求之后,才能进行加载,这样能够保护地基,避免地基受到破坏。

(5)如果施工场地出现局部淤泥质土较厚的区域,在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在施工中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果是道路区域,可以运用换填法处理;为加快排水,提高软土固结速度,可以采取增加排水沟、袋装砂井等方式;为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可以采用复夯的方式,即根据淤泥土厚度确定夯击次数的方式来实现;在地基处理过程中,还可以运用真空堆载预压法或者真空动力固结法进行,这样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收到更好的地基处理效果。

[1] 肖勇.低能量强夯法在港口工程软基加固中的应用[J].水运工程, 2004(5):35-40.

[2] 林雄斌.强夯法加固地基机理分析与强夯吹填砂性地基试验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6.

[3] 曾力娟.强夯法在吹砂填海地基加固中的应用分析[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0(6):67-70.

猜你喜欢
遍数夯法波速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公路路基压实质量GeoGauge 与灌砂法检测相关性分析
强夯法在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
基于实测波速探讨地震反射波法超前预报解译标志
抛石挤淤换填处理津港高速垃圾填埋段路基的试验研究
数羊
吉林地区波速比分布特征及构造意义
强夯法在某机场跑道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剪切波速变化规律
堆石坝粗粒料施工参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