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景
(龙海市榜山畜牧兽医站,福建 漳州 363100)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
杨雪景
(龙海市榜山畜牧兽医站,福建 漳州 363100)
猪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科的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入B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入二类传染病。由于该病对猪的危害大,传染性强,可导致初生仔猪出现神经症状、麻痹、衰竭死亡,妊娠母猪繁殖障碍,种公猪精液质量下降,育肥猪出现呼吸道症状,生长不良等,给猪的健康构成极大威胁。近几年一些养猪场时有发生,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对该病的防制,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 流行特点
猪是该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病猪、带毒猪和带毒鼠为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经皮肤、黏膜、消化道及配种、哺乳等引起传播。病毒也可存活于胴体中,可通过肉品传播。
一年四季各种日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生此病,但以冬春和产仔旺季多发。往往是分娩高峰的母猪舍首先发病,窝发病率可达100%,感染的哺乳仔猪越小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主要表现突然发病,1~2周龄内仔猪发病率及死亡率几乎100%,随着日龄增长出现腹泻或呼吸道症状,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低,影响出栏时间。成年猪发病少,多呈一过性,3~5d耐过,但猪体长期带毒和排毒,成为主要传染源,病毒在猪体内不断传代,其致病力不断增强,所有存活的恢复期的猪必然经历长久的隐性感染。感染了此病毒的猪,破坏免疫防御系统,使病猪免疫力、抗病力下降后,引起免疫抑制,非常容易继发传染性胸膜肺炎、喘气病和副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浆膜炎、关节炎等,从而加重病情。
1.2 临床症状
随猪龄不同,症状有很大差异。
发病仔猪最初眼眶发红,闭目昏睡,接着体温升高到40.5℃~41.5℃,精神沉郁,有的口角大量泡沫或流涎,有的呕吐或腹泻,内容物为黄色,鸣叫,兴奋不安,共济失调呈癫痫样抽搐,初期以神经紊乱为主,后期以麻痹为特征。最常见是间歇性发作,强直性痉挛,四肢麻痹,倒地侧卧,头向后仰,2周龄内的仔猪病死率可达100%。
3~4周龄内的仔猪到断奶后小猪症状较初生仔猪轻微,多表现为流鼻液,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到41℃以上,被毛凌乱,不食或食欲减少,耳尖发紫,有时出现腹泻,部分有神经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30%~50%,若有出现黄色稀便100%死亡。
成年猪感染此病毒后,多以不显性感染为主,有时见咳嗽,打喷嚏,呼吸困难,有的则表现一过性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消瘦,整体生产性能差,免疫抑制,继发感染,混合感染。呼吸道症状可持续4周左右,如无继发其他感染,死亡率低,通常约5~10d可以自然康复。
种猪感染后主要出现厌食、便秘、震颤、惊厥、视觉消失或结膜炎和呼吸道症状。种公猪精液质量下降,或死精少精;带仔哺乳母猪感染后可能有不吃、发烧、泌乳减少或停止;妊娠母猪在怀孕早期多在病后一周流产,若在怀孕中、后期感染则会出现死胎或木乃伊胎,产出的弱仔多在2~3d死亡,流产
率可达50%,妊娠母猪因早期流产,返情率大大增加。本病流行后期(约发病后的第四周)猪场病势逐渐缓和,死胎、流产呈散发性发生,但新生仔猪的发病和死亡大幅度减少。
1.3 剖检变化
仔猪和小猪的脑膜有充血和出血病变,肝、脾脏肿大,均有坏死灰白点(针头大小);肾脏和心肌有出血点;肺炎水肿,扁桃体有坏死;胃肠黏膜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胃底黏膜有片状出血;小肠黏膜有形成皱褶并有稀薄粘液附着,小肠浆膜发黄,有的肠套叠;大肠呈斑块状出血;血液稀薄,呈水样,不凝固。
1.4 鉴别诊断
根据临诊症状以及流行特点,可初步诊断为本病,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测。
由于本病在不同年龄猪的临诊表现各异,常常与其他疾病相混淆,更难诊断,因此,本病要与相似症状的疾病相区分。在母猪繁殖障碍方面,与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细小病毒感染,猪乙型脑炎和猪瘟等传染病以及黄曲霉毒素中毒等相区分;在育肥猪呼吸道症状中,要与支原体肺炎、巴氏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相区分;在猪出现神经症状时,与李氏杆菌病、猪脑脊髓炎和狂犬病相区分;在腹泻时与大肠杆菌病、慢性猪瘟相区分。
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防养结合、综合防制”的观念,以保健机体、净化病毒、增强机体免疫为原则,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2.1 良好的饲养管理措施
提倡“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根据猪不同生长阶段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和生理需求制度,不同阶段相应饲料配方,防止霉变饲料,使猪有一个健康的体质,并适时添加优质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以提高对逆环境的适应力。严格按照养殖过程中各项措施和技术进行规范操作,尽量减少各项不良应激。
2.2 加强检验和提升猪场生物安全措施
控制传染源,不引入野毒感染的种猪,要从无此疫病场引种,并在场外隔离检验1个月,期间进行血清抗体检测,阴性的方可入场,防止购入隐性感染猪苗。消灭鼠类,牛、猪要严格分开饲养,控制狗、猫、家禽及其他野生动物等进入猪场。选择优质消毒剂和科学合理的消毒方式以有效降低环境中的病原数量,杜绝感染。
2.3 药物预防措施
当猪群受到威胁或有必要用药时,可以采用辩证施防,为养殖场挽回一定经济损失。对感染发病猪紧急情况下用高免血清治疗,同时应用黄芪多糖、板蓝根等中药制剂配合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另外,采用一些对症措施,如猪腹泻脱水时口服补液盐,可减少由于电解质丢失而造成的死亡;针对猪场的疾病发生病因的规律应实施群体保健预防,在母猪产前产后一周、仔猪断奶前后一周及其他阶段猪群,应在饲料中添加以中药为主的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清热解毒添加剂,配合1~2种抗生素,如清温败毒散+强力霉素(或磺胺间甲氧嘧啶、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替米考星等)、饮水用黄芪多糖+双黄连粉+电解多维,以防治一些病原微生物。
2.4 建立科学免疫程序
在认真做好猪伪狂犬病疫苗的同时也要做好其他重要疫苗的免疫工作。注意各种疫苗的接种时间间隔,通常需要15d以上,避免免疫失败。
对伪狂犬病阳性的猪场应使用基因缺失疫苗进行免疫,其中母猪每年免疫3~4次,仔猪出生3日龄内滴鼻1头份,35日龄小猪再免疫注射1~2头份。同时每年定期抽血化验疫苗抗体和野毒抗体,发现疫苗抗体水平不够(免疫抗体阳性率低于75%)要及时补免,发现野毒抗体阳性猪要及时隔离淘汰。
伪狂犬病阴性的猪场一般使用基因缺失灭活苗为宜。其中后备种猪在做一次基础免疫后,于配种前一个月再肌注1头份;妊娠母猪于产前4周再肌注1头份;公猪每半年肌注1头份;肉猪于5~6周龄时肌注1头份。此外,对种猪也可采用全年免疫3~4次。
利用基因缺失疫苗进行免疫,采用配套的鉴别诊断方法对猪进行野毒感染的抗体检测和监测,再根据野毒感染阳性率高低,分别制定全群(或部分)淘汰、再引种、高强度免疫,最终将所有阳性猪和带毒猪全部清除出场。通过长期的疫苗免疫与检测淘汰等净化方案,最终建立无伪狂犬病的种猪场,为商品猪场提供健康的种猪。即伪狂犬病的净化与根除计划,伪狂犬病根除计划是国际上控制本病的重要方案。
1004-2342(2014)02-0041-02
S852.65+5
C
20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