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文化与兰州城市景观设计探析*

2014-04-15 15:46许连凤
建筑设计管理 2014年1期
关键词:丝路兰州黄河

王 鑫, 许连凤

(兰州交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兰州 730070)

丝路文化与兰州城市景观设计探析*

王 鑫, 许连凤

(兰州交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兰州 730070)

以丝路文化的内涵,以及丝路文化与兰州城市地域文化的关系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兰州城市景观规划建设的特征与现状,探讨丝路文化元素在兰州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寻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通过对丝路文化的深入研究与挖掘,最大限度地利用丝路文化元素,开创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传保护和传播的新途径,提升兰州城市景观的文化形象,彰显地域景观特色优势。

丝路文化;兰州市;景观规划设计

0 引言

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当今城市景观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目前城市景观千篇一律、特色趋同的现状,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城市景观设计中,塑造城市个性和形象就显得异常重要。借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之机,来探讨兰州市景观建设与创作中如何更好地体现丝路文化。

1 丝路文化概述

丝路文化主要是指以古丝绸之路为核心所形成的文化内涵,包括今日所留下的历史遗迹,集中反映了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内容。

1.1 文化渊源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在亚欧大陆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西安为起点,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而得名。

丝绸之路基本定向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北道、中道3条线路。全程选择崇山峻岭间的山口,戈壁沙漠间的绿洲而蜿蜒伸展,全长10 000余千米。在古代,尤其汉唐,当时从首都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新疆、西通中亚、南亚、欧洲和非洲的国际通道十分繁忙,使臣和商人旅客往来于途,络绎不绝。实际上,丝绸之路不仅是运输丝绸的大道而且是中国通往西亚、南亚、欧洲和非洲的唯一交通大动脉,沿途所经之地甚是繁华。到了近现代,丝绸之路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工业化到来的时刻,完成了它的使命,已被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10 900 km长的新亚欧大陆桥所取代,但它仍有可开发的新价值。

1.2 交流活动

由于丝绸之路上贸易活动的繁荣,致使文化交流也伴随着经济贸易一起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和学习。可以说,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1.2.1 经济贸易

中国的商队从国内主要运出丝绸、瓷器、茶叶、铁器、金器、银器、镜子等制品。而通过丝绸之路运往中国的是主要物品有稀有动物(如汗血马)和鸟类、植物(如石榴、葡萄、苜蓿、芝麻)、皮货、毛布、毛毡、药材、香料、珠宝首饰等。其中,贸易交流最为广泛的传播品为产自阿富汗的青金石。

1.2.2 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并非是单纯运送丝绸和香料等物品的交易通道,也是运送人们知识和文化的重要通道。汉唐时,绵延近千年的古丝绸之路,就催生了西域文化与中土文化的交往与演变,并诞生了诸如敦煌文化、古丝路文化、波斯文化、高昌文化、楼兰文化等兼有中土文化与西域文化乃至中亚文化、古印度文化特征的大中华文化体系。东西交流中,来自中国的生铁冶炼技术、坎儿井和井渠技术,养蚕、缫丝、纺织、造纸、印刷、火药、制瓷、绘画等技术和艺术手法西传。而来自西方的音乐(中亚的箜篌、琵琶、胡笳等乐器和乐曲)、舞蹈、杂技、幻术、绘画、雕刻、建筑等艺术传入我国。

2 兰州地域文化与丝路文化关系

兰州地处黄河上游要冲,作为丝绸古道上的重要节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就是中原联接西域的战略要道和沟通中国与中亚、西亚经济文化的交汇地,拥有多元、兼收并蓄的丰富文化。在整个丝路文化体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即汉唐文化、渡口文化和桥梁文化。

2.1 汉唐文化

古老的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蜿蜒1600余千米,沿途撒满了璀璨的文化珍宝。自汉朝开通西域,形成的这条交通干线为中西文化的交流拉开了序幕,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唐王朝与朝鲜、日本、东南亚、南亚、中亚诸国的友好往来,以及西亚、北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唐王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唐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巨大。汉文化经典有汉族、汉赋、汉字、汉道等;唐文化经典有唐诗、唐风、唐佛、唐裙等。

2.2 渡口文化

兰州作为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地,两千多年来形成了一个特有的渡口城市,渡口和飞桥作为兰州特有的景观,为经济与文化交流方面的作出了巨大贡献。兰州沿着黄河两岸分布有金城关古渡(又名金城津)、炳灵寺古渡(又名凤林关渡)、河口古渡、五佛寺古渡、积石关古渡等著名的渡口。黄河古渡—金城关—镇远浮桥—中山铁桥,形成了连接中原与西北,维系中西交流的渡口文化。在众多的古渡口中,最著名的要数金城津渡了,当时渡河的主要工具是木船和筏子。

渡口:道路越过河流以船渡方式衔接两岸交通的地点,包括码头、引道及管理设施,也指有船摆渡、过河的地方。

2.3 桥梁文化

随着岁月的流逝,由渡口文化又衍生出了特色的桥梁文化。有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桥”的兰州中山铁桥;兰州第二座黄河大桥,当时黄河上最大跨度的钢筋混凝土悬臂梁桥——七里河黄河大桥;建于1971的西沙黄河大桥;建于1975年的城关黄河大桥;1997年3月开始修筑,2001年8月18日正式通车的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现代化斜拉式大桥——银滩黄河大桥;2001年开工、2003年8月建成通车的兰州第一座大型跨河互通式立交桥——小西湖黄河大桥;2003年底建成通车,享有兰州黄河“第一彩虹桥”美誉,国内同类型跨度最大的连续钢管混凝土钢架系杆拱桥——雁滩黄河大桥;以及正在修建的圆通大桥、金雁大桥、深安大桥等,如今兰州市区内已架起各式桥梁近80座。

3 兰州城市景观建设基本现状

3.1 城市景观特征

处于黄河上游的陇中高原区,地形主要由黄河冲积而成的河谷盆地、绵延起伏的山地和沟壑纵横的黄土梁峁构成。城区海拔1 520 m,黄河水系自西向东纵贯,黄河两岸近乎对称地出现了5级阶地,形成了“两山夹一河”的带状自然风貌特色。整个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空间布局中,充分重视“两山夹一河”的特点,形成以自然山水为依托,黄河水系为主脊,城市与田园在南北群山之间、黄河河谷中交错分布的城市风貌。

城市景观建设上,主要以黄河为景观轴,利用河道及两岸滨河绿带构成城市绿轴,南北两山为城市景观绿屏,不断强化带状组团式的城市结构,打造特色的人文景观。如今,白塔山公园、五泉山公园、小西湖公园、水车园、黄河铁桥、黄河母亲雕塑、刘家峡、炳灵寺等一些著名景区景点的开发,已初步形成了兰州特色景观。尤其对三台阁等山峦制高点古建筑的保护与恢复,使之成为城市重要的标志物和景观建设的控制点。

3.2 城市景观现状

3.2.1 城市的景点特色突出,但尚未形成有序的景观文化系列

比如著名的白塔山公园和五泉山公园周边环境已被现代建筑不断挤压,没有形成景观区与其历史文化相呼应;小西湖公园与西关的古建筑、古迹没有得到连片的保护;黄河上兴建的桥梁仅仅担负着通行的任务,没有形成特色的城市桥梁景观系列。

3.2.2 城市的建筑色彩杂乱无章,缺少统一规划设计

兰州作为河谷城市,南北两山以及山顶的塔阁共同构成了城市丰富的天然轮廓线,竖向空间上层层叠叠、立体空间感强。但随着城市用地扩张,不管是城区沿河地段建筑,还是风景区山麓地带的建筑,外立面的颜色杂乱,致使整个城市的立体画卷遭受破坏的趋势正在加剧。

3.2.3 城市景观的连接度、易达性较差

比如四十里的黄河风情线仅作为滨河的观赏景观,大多闲置,没有成为城市居民易于到达的公共休闲场所、体现人文关怀;并且两岸的景点建设也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城关区段,缺乏连续性,没有发挥其景观视线通廊的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景观整体构架。

3.2.4 地域文化没有更好的融入整个城市景观设计中去

兰州市所特有的丝路文化体现太少,缺乏具有深层次内涵的景观作品。在景观小品上也没有充分的体现出城市的地域文化和城市的形象与特色。

3.2.5 绿化手法单一,没有形成立体绿化生态网络格局

虽然兰州南北两山历经多年的不懈努力种植了大量花草树木,产生了一定的生态保护功能,但在城区的立体绿化方面还不够。比如兰州目前的排洪沟,大多仅仅是排污的渠道,没有开发为可利用的公共景观和生态保护绿色通道。再如城市建筑没有根据山体的起伏和天际线,设计出错落有致的楼群与两侧山体形成呼应。

4 丝路文化的景观表现

兰州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黄河上游重要的历史名城,丝路游的重要驿站。如何将丝路文化导入到城市景观设计中,充分彰显兰州的文化个性呢?

4.1 设计理念

以丝路文化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尊重地域文化特色,保护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强化城市景观轴线,结合“两山夹一河”的带状景观特点,以南北两山绿化为重点,沿河绿化为骨干,通过干道、广场、洪沟边的绿化带与山边绿化相连,构建“山水城一体”城市景观绿化的生态网络系统。严控城市天际线(山体轮廓线),精心设计和布置各个制高点的风景建筑和纪念建筑。营造景观文化的有序性,形成兰州独特的城市文化风貌特色,体现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4.2 表现形式与手法

对丝路文化的引用,可以用雕塑、浮雕、壁画、景观建筑、彩绘、地面铺装、植物花卉、绿色雕塑、建筑花窗、城市公共设施、景观小品等几种形式,在城市的公园、广场和街道景观中表现。

4.2.1 利用简明直接的手法表达丝路文化的内容

在特定区域以历史故事的形式,通过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和主题公园来体现。方法是截取2 000多年前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影响后世的历史人物、著名战将、民族迁徙、中外著名僧人、宗教文化等来追溯中西文化在丝路上的经历。例如对金城关、黄河铁桥、白塔山公园景观规划做到连片、整体考虑。拆除沿街破旧的民居,建造以汉唐风格为主的景观建筑和小品设施。将整个区域打造为集历史文化、丝路旅游、特色商业、休闲功能于一体,体现兰州传统文化风貌的一条街。建筑根据山体的起伏和天际线,设计成错落有致的建筑群;历史文化街区以“丝路遗韵”为主题,再现丝路古道“茶马互市”的繁荣景象。再如将黄河南北滨河路绿带规划建设成开放式大型带状公园,分段建设标题性景区,在其中某段设置一系列反映丝路文化的主题雕塑,形成滨河雕塑园。此外,还可以在植物绿化中利用植物做成有关丝路文化故事造型的绿色雕塑;利用景观小品(如浮雕墙、地雕、宣传栏等)来直观的描述丝路文化中的人文故事情节。

4.2.2 利用隐喻的手法来表达文化的特征性

在建筑造型与色彩、道路铺装、景观小品和公共设施设计时,结合符号学理论,提取图案元素来表现兰州丝绸文化的独特内涵。例如在主题广场或历史街区中设计一条曲折的道路,提取丝路文化的故事元素,以特殊的材料(如水洗石)铺成反映先人开拓西域,对外经贸往来的图案来象征丝绸文化;或运用不同的地砖材料铺成一条具有丝路花雨剧情的大道,来宣扬丝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景观小品设计时,经设计师“头脑风暴”提炼出图案形式运用到小品的造型与纹样中。比如路灯设计成沙漠中土行僧提的油灯造型;休闲坐椅的造型设计的具有西域文化特征;草坪中的指示牌设计成骆驼造型等。再如在进行滨水景观(如黄河湿地公园)的亲水平台设计时,可巧妙运用渡口文化的内涵来创作,设计成高低层次错落的码头景观效果。把桥梁文化作为城市景观与丝路文化联系的载体,以兰州最具历史意义和地方人文代表的卧桥、浮桥为出发点,设计一系列景观桥,抽象表现城市景观特有的文化精髓。

5 结语

通过合理的规划与整体设计,有效地把丝路文化元素融入兰州城市景观建设的大体系之中,更好地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与底蕴,宣扬丝路文化,提升城市形象。

[1]熊铁基.汉唐文化史[M].第2版.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2]董晓峰,任震英,韩骥.城市景观持续规划设计与实践——以兰州市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1,6(136):40-43.

[3]陈永馨.敦煌元素在兰州城市景观设计中运用现状调查[J].丝绸之路,2012,14(231):24-25.

[4]王太春,冯楠,王鹏.论城市景观——文化文脉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J].甘肃高师学报,2011,16(1):134-136.

[5]刘起,刘奔腾.基于地域信息传递城市文化的景观设计——以兰州水车博览园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8(2):59-63.

TU984.1

A

1673-1093(2014)01-0069-04

王鑫(1979),男,陕西汉中人,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讲师,副主任,设计艺术学专业,研究方向: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76697713@qq.com)。

10.3969/j.issn.1673-1093.2014.01.014

2013-10-27;

2013-12-02

兰州交通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2013090)

猜你喜欢
丝路兰州黄河
我的兰州梦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兰州琐记
『黄河』
丝路梦
丝路
梦丝路
丝路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