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芳
(石家庄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北石家庄050000)
随着酷暑到来,天气潮闷多雨,这也正是鸡球虫病易发病的季节。
该病病原为原虫中的艾美耳科艾美耳属的球虫,中国已发现9种。不同种的球虫,在鸡肠内寄生部位不一样,其致病力也不相同。对鸡危害最大、最常见的有两种,即主要寄生在盲肠黏膜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和寄生在小肠的毒害艾美耳球虫。
鸡球虫的感染过程:粪便排出的卵囊,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约经1~2天发育为感染性卵囊。这种卵囊被鸡吃了以后,子孢子游离出来,钻入肠上皮细胞内发育成裂殖子、配子、合子。合子周围形成一层被膜,被排出体外。不同日龄的鸡均可感染本病,但受危害较大的是雏鸡。
盲肠球虫:主要感染14~40日龄的雏鸡,病雏感染球虫卵囊后,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翅膀下垂,羽毛耸立,渴欲增加,嗉囊充满液体,头卷缩,常在笼的一侧独立闭目,泄殖腔周围羽毛污浊,排出血丝或完全是血液的粪便,严重时病鸡甚至会出现共济失调。由于贫血,可见鸡冠苍白,可视黏膜贫血,如不及时治疗,此种球虫病可引起鸡群的死亡率高达40%以上。
小肠球虫病:多发于日龄较大的鸡,此种类型的球虫病的病程较长,育成鸡和产蛋鸡发病后死亡率较低,但产蛋量下降,病鸡表现为羽毛松乱,瘦弱,体重减轻,鸡冠苍白,下痢,甚至于瘫地不起。
盲肠球虫顾名思义,主要病变部位在盲肠,可见盲肠壁显著增粗,增厚,颜色暗红,剖开盲肠内有易剥离的灰白色干酪样栓塞混合血液充满肠体,有时完全为血凝块,病鸡的脏器及鸡肉因贫血而颜色变淡、苍白。
小肠球虫病:此种球虫病多见于小肠的前、中段,肉眼可见肠管浆膜层有小米大的白斑,或白色针尖大的小结节,混杂有出血斑点,手感肠管变厚,剪开小肠,黏膜肿胀,出血点散布,内容物可见断续的西红柿酱样的丝状血块,此病常并发肠炎。
球虫病的防治关键在于预防,养殖户要勤于观察鸡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鸡的粪便是否异常。要采取综合防治,卫生管理和药物双管齐下,效果才显著。我们做到 以下几点就可以防患于未然。
3.1 搞好环境卫生,鸡舍潮湿、拥挤等是本病的诱因,成鸡与雏鸡分开饲养,笼具,水、料槽定期消毒。
3.2 定期投药,尽可能选择抗球虫指数高和耐药性的药物。目前喹啉类药效较快,但一般用于预防地克珠利、氯苯胍、球痢灵或尼卡巴嗪,任选其一就可,或疗程轮换使用。拌入药物时要注意一定要按药物使用说明使用,和饲料拌匀,防止药物中毒。产蛋鸡可选择对产蛋没有影响的药物,如中药。
3.3 由于单一的使用一种抗球虫药易产生耐药性,所以应科学制定预防方案,降低成本的同时达到预期效果。饲料里添加VA、VE、可增加鸡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