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霞,张振兴
(1.山东省宁阳县东疏镇畜牧兽医站,山东宁阳271401;2.山东省宁阳县畜牧兽医局,山东宁阳271400)
羔羊痢疾是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传染病。在冬春交替季节最容易发生,表现为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病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
1.1 羔羊痢疾是由大肠杆菌、沙氏杆菌等混合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1.2 该病的病因很复杂,主要是受不良诱因的影响,加上母羊和羔羊自身的原因极易发生。母羊怀孕期营养不良,接羔、育羔不当,出生的羔羊体质弱,气候变化大,羔羊不适应。出生不及时哺乳或人工补奶不当,存在不定时、不定量,奶温忽冷忽热,羔羊饥饱不匀。羊舍狭窄,环境卫生条件差,造成母羊和羔羊拥挤,羔羊极易发生感冒和肺炎等现象,痢疾病症明显。饲喂的草料差,不及时给母羊补饲,羔羊痢疾常易发生。种羊的品种起决定性作用,土种羊发病较少,纯种细毛羊发病较多,杂种羊杂交代数愈高,适应性、发病和死亡率最高。
1.3 季节性交替影响严重。在秋冬,特别是冬春交替季节,气候变化较大,因照顾不周,饲喂草料不及时更换和不均衡,造成羔羊体质弱,发病最为严重。
1.4 本病以厌氧性B型、C型产气荚膜梭菌和大肠杆菌三类菌种引起致病,病原通过羔羊吮乳、饲养员的手和羊的粪便进入到消化道,致使病菌在肠道内小肠(特别是回肠)里大量繁殖而产生毒素(主要是β毒素)引起发病。
2.1 本病病原为B型魏氏梭菌,引起羔羊痢疾传染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肠球菌等。
2.2 传染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也可经脐带或伤口传染。羔羊在出生后7天以内,特别是在2~3天内的羔羊发病率和死亡率高,7天以上很少发生。
2.3 引起羔羊痢疾的病原菌不同,羔羊体质不同,发病程度不同,发病潜伏期一般为1~2天,有的出生几小时后就发病死亡。
3.1 羔羊病初开始表现精神萎靡,发病后,毛立耳耷,低头弓背,不想吃奶,心跳加快,体温正常,有时稍高。
3.2 发病初期体温升高至39.5℃,发生持续性腹泻,粪便腥臭,开始排糊状便,以后变为水样腹泻,并带有气泡、黏液和血液。
3.3 发病后期肛门失禁,病羔逐渐虚弱、脱水,卧地不起。不久就发生腹泻,粪便初为稠如面糊,以后稀薄如水,颜色有的呈黄白或灰白或黄绿,时常带有气泡或血液,直至成为血便,恶臭。
3.4 病羔羊在临死前虚弱,昏迷,卧地不起,体温下降。如不及时治疗,常在1~2天内死亡,只有少数病轻的可自愈。
3.5 有的羔羊病倒,羔羊表现腹胀,不下痢,或仅排少量稀粪,腥臭难闻,四肢瘫痪,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流白沫,头向后仰,最后昏迷,常在数小时至十几小时内死亡。有的病羔腹胀而不下痢,只排少量稀粪(也可能带血或呈血便),肛门失禁。有的病羔羊表现为神经症状,视物不见,四肢瘫软,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吐白沫,头向后仰,最后昏迷,体温降至常温以下,病情严重者,病程很短,若不及时救治,常在数小时到十几小时内死亡。
4.1 尸体严重脱水,尾部被毛被稀粪玷污。
4.2 消化道存在严重病变,特别是在第四胃内存有未消化的凝乳块。
4.3 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或出血,肠内容物呈血色,小肠(特别是回肠)黏膜充血发红,有直径为1~2毫米的溃疡,溃疡周围有出血带环绕。
4.4 心包积液,心内膜有出血点。
4.5 肺部有充血区域或瘀斑。
4.6 肝脏肿大稍软,呈紫红色。
5.1 在常发和流行地区,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主要是刚出生的羔羊会发生下痢,蔓延很快,严重的会在短期内脱水而死亡。
5.2 一般以消化道病变为主,可见胃肠黏膜出血,水肿,溃疡或坏死。
5.3 进一步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可以鉴定病原菌及其毒素。
6.1 科学管理,计划配种,调节生产。避免在最寒冷季节交替产羔,科学管理,防止羔羊痢疾疫病的发生,要切实做到循序渐进,科学规划,实施配种,合理调整母羊的生产周期。
6.2 及时调整,精心管理。对母羊妊娠后期饲喂的饲料要合理搭配、营养要高、全面,特别要注意妊娠母羊的补饲管理,确保羔羊在胎儿发育阶段良好,达到母壮羔肥,羔羊出生后及时合理哺乳,避免饥饱不均,有条件的可实行母羊圈边放牧,中午可回圈哺乳羔羊一次;或给予母羊一定补饲,适当缩短放牧时间,若能创造条件让母羊产羔后留圈舍饲数日,这样可增强羔羊的体质,抗病力强。
6.3 确保羊舍保暖防寒和干燥。及时修补圈舍,特别是产羔前圈舍的修补,严禁漏风,提高并确保羊舍温度稳定;羊圈要保持干燥,避免潮湿;在寒冷的产羔季节,注意消毒的方式方法,防止羊羔受凉。
6.4 羊舍保持清洁卫生和彻底消毒。在产羔前后,对产房要彻底清扫,清理所有污物,保持清洁卫生,不留死角。对母体和乳房、栏舍、用具及周围环境等用10%~20%石灰乳或5%~10%漂白粉溶液经常、彻底喷洒和消毒。羔羊出生及时吃上初乳,确保自身抗病力增强。
6.5 做好圈舍隔离工作。设立专门的隔离圈,一旦发病,随时隔离病羔,将未发病的羔羊母子转入另一圈,原圈须经彻底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
6.6 做好预防接种。每年秋季,在怀孕母羊分娩前注射防痢疾疫苗后,羔羊通过吃奶可获得被动免疫。注射羔羊痢疾氢氧化铝菌苗。在分娩前20~30天和10~20天,按瓶签标示头份,在两后腿内侧皮下,分别注射2毫升/只每次和3毫升/只每次,每只注射1天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可达5个月。注射羊梭菌病多联干粉灭活菌苗。按瓶签标示头份,用20%氢氧化铝胶生理盐水悬液溶解,充分振摇后,不分羊只年龄大小,均肌内或皮下注射1毫升,注射14天后产生免疫力(注意:不健康的母羊不宜注射。注射后,部分羊在3天内出现轻度跛行,但很快就能恢复),免疫期为1年。
6.7 预防给药。在羔羊出生后12天内,按标签说明使用,肌肉注射六茜素针剂(中草药六茜草的有效成分提取剂),0.25毫克/千克体重,1次/天,连用3天;或板蓝根注射液2毫升,2次/天,连用3天;或口服土霉素0.05~0.2克/只,1次/天,连服3天。
病羔羊要早发现,早隔离,早护理,早治疗。注意:在每次治疗前,先用热炕灰揉揉肚子,可起到减轻病症过疼作用。
出生12天内,及时使用土霉素0.15~0.3克,加等量胃蛋白酶,水调灌服,2次/天,连服6天。
7.1 病初中药治疗:灌服大黄、酒黄芩、焦栀、枳实、厚朴、青皮、甘草各6克混合研碎后,加水400毫升,煎汤150毫升,再加入朴硝15克溶解做成20~30毫升药液,2次/天。6~8天后,对已下痢的病羔,直接改服炒黄连、黄芩、郁金、炙甘草、猪芩、去核的乌梅各10克,诃子肉、焦山楂、神曲各12克,泽泻8克,干柿饼一个切碎,混合研碎,加水400毫升,煎汤150毫升,红糖50克作药引,30毫升/次,1~2次/天。大蒜捣烂取汁半匙,加等量白酒、醋,混合后一次内服,2次/天,10~20毫升/次。白头翁10克、黄连10克、秦皮12克、生山药30克、山萸肉12克、诃子肉10克、茯苓10克、白芍10克、干姜5克、甘草6克混合水煎2次,煎汤300毫升/次,混合后每只灌服10毫升,2次/天。当归10克、枳实15克、白附子10克、酒大黄10克、玉片15克、菖蒲10克、白芍6克、木香3克,加水700毫升,煎至300毫升,加入芒硝15克,以纱布过滤,30毫升/次。
7.2 在选用上述药物的同时,对心脏衰弱的,皮下注射25%安钠咖0.5~1.0毫升;对脱水严重的,静脉注射5%葡萄糖盐水20~100毫升;食欲不好的,灌服人工胃液(胃蛋白酶10克、浓盐酸5毫升水)10毫升或番木鳖酊0.5毫升,1次/天,对于有兴奋症状的急性病例,用水合氯醛0.1~0.2克加水灌服,必要时4天后重复一次;为了治疗并发肺炎,可用青、链霉素各20万单位混合注射,2次/天。
已得痢疾的羔羊使用磺胺胍0.5克,鞣酸蛋白0.2克,次硝酸铋0.2克,碳酸氢钠0.2克,或再加呋喃唑酮0.1~0.2克,水调灌服,3次/天。肌肉注射10~15毫升/千克氯霉素,或内服0.3~0.5克/只的氯霉素或金霉素,1次/天,连服3天。先灌服含0.5%福尔马林和6%硫酸镁溶液30~60毫升,6~8天后再灌服1%高锰酸钾溶液10~20毫升。内服氟呱酸,用量为0.01克/千克体重,2次/天,连用3~5天。给初生羔羊肌肉注射0.5~1毫升抗羔羊痢疾高免血清治疗,可预防由产气荚膜菌引起的羔羊痢疾,肌肉注射3~10毫升,可治疗羔羊痢疾。对发病较慢,排稀粪的病羔,可灌服6%硫酸镁(内含0.5%福尔马林)30~60毫升,6~8天后再灌服1%高锰酸钾液10~20毫升。采用必要的如强心、补液、收敛、止痛等对症疗法。
7.3 口服补液盐疗法(ORS):在使用上述药物治疗的同时,可给病羔口服补液盐代替静脉输液疗法。配方: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小苏打2.5克、葡萄糖20克,温开水1000毫升,溶解后供病羔羊自由饮用,2~3次/天,连用2~3天后改用常水。
7.4 应用板蓝根和黄芪多糖及六茜素注射液配合口服液盐(ORS)疗法,治疗本病,效果良好。板蓝根5~15克,煎汤内服。肌肉注射板蓝根注射液5~10毫升,2次/天,连用2~3天。肌肉注射黄芪多糖注射液4~5毫升,1次/天,连用2~3天。若有体温升高、全身症状者,1次分别肌肉注射地塞米松2~3毫升,庆大霉素4~6万单位,VC2~4毫升,2次/天,连用2天。
7.5 验方疗法:酸奶水50毫升、红糖25克,加温至40℃左右,候温内服,每只每次30毫升,日服3次,也有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