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2014-04-15 11:26袁华刚王小琼莫晓泓刘祯发龙从凤刘利华唐志勇重庆市潼南县人民医院40660重庆市潼南县中医院40660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年19期
关键词:风团荨麻疹螺杆菌

袁华刚,陈 韬,王小琼,莫晓泓,刘祯发,龙从凤,刘利华,丁 倩,唐志勇(.重庆市潼南县人民医院 40660 ;.重庆市潼南县中医院 40660)

经过近30年对幽门螺杆菌(Hp)的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人类Hp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相互传播,发达国家感染率为20%~40%,国内感染率为21%~93%,现有研究认为,Hp除引起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相关细胞淋巴瘤外,还与消化道以外的多种疾病发病密切相关,如慢性荨麻疹[1]。本研究运用尿素14C呼气试验观察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临床相关情况,观察抗Hp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病情有无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2月潼南县人民医院慢性荨麻疹患者111例为慢性荨麻疹组,其中男52例,女59例,平均年龄(40.63±4.43)岁。合并Hp感染阳性41例,男15例,女26例,将其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试验组18例,对照组23例。试验组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38.49±4.98)岁。病程(3.98±0.36)月。风团 (2.45±0.12)个,风团平均大 小(2.56±0.14)mm。对照组男7例,女16例,平均年龄(40.26±3.45)岁。病程(3.68±0.45)月。风团(2.36±0.15)个,风团平均大小(2.35±0.16)mm。选择2013年1~12月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62例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133例,女129例,平均年龄(41.26±3.25)岁。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年龄大于18岁,治疗前1月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抗生素和胃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2)1周内未服用抗组胺药;(3)除外妊娠和哺乳期;(4)血、尿、粪常规正常;(5)无严重心、肝、肺、肾器质性疾病;(6)对枸地氯雷他定片药物、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无过敏;(7)自愿接受本观察治疗,且能遵守治疗方案并定期随访。(8)自愿作尿素14C呼气试验。

1.3 荨麻疹病情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

1.3.1 病情评分 瘙痒:无瘙痒记0分;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为轻度瘙痒记1分;可忍受,对正常生活和工作有一定影响为中度瘙痒记2分;不能忍受,明显影响生活和(或)睡眠为重度瘙痒记3分。风团数目:0分无风团;风团小于10个记1分;风团10~25个记2分;风团数大于25个记3分。风团大小:无风团记0分;最大风团直径小于1.5cm记1分;直径1.5~2.5cm记2分;直径大于2.5cm记3分。风团持续时间:无风团记0分;风团持续小于1h记1分;持续1~12h记2分;持续大于12h记3分。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对治疗前和治疗后病情按照上述评分方法各测一次,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前症状总积分×100%。

1.3.2 临床疗效评定 根据疗效指数评定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疗效指数大于或等于90%为痊愈;疗效指数60%~90%为显效;疗效指数20%~60%有效;疗效指数小于20%为无效。有效率=痊愈+显效。

1.4 Hp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1.4.1 诊断方法 入选患者均于空腹或进食2h后受试,受试前漱口,用尿素14C呼气试验药盒检测Hp(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0021)。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按试验盒操作执行。UBT≥100dpm/mmol CO2为阳性,判断为Hp感染。

1.4.2 治疗方法 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扬子江药业集团广州海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日1次,每次8.8mg,8周为一疗程。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莫西林胶囊1g、克拉霉素片500mg、奥美拉唑胶囊40mg,1日2次,共2周以根除Hp感染。3周后复查Hp感染情况,阳性者再治疗1周直至转阴。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健康对照组与慢性荨麻疹组Hp感染情况比较 健康对照组有85例患者Hp感染阳性,感染率为32.44%;慢性荨麻疹组有41例患者Hp感染阳性,感染率为36.9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情况比较 试验组有7例患者痊愈,显效10例,有效1例,无效0例,痊愈率为38.88%,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分别为11、10、2、0例,痊愈率为47.82%,有效率为91.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其中有75%患者找不到确切的病因,病情反复,难以根治。有关专家从不同角度对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孙琦巍等[3]将胃窦黏膜作Ciemsa染色检测Hp,结果显示6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Hp感染率为8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对其中10例患者进行正规抗Hp治疗,荨麻疹症状消失。Di Campli等[4]对4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其中23例有Hp感染;对18例患者进行抗Hp治疗,16例患者Hp感染被根除且13例患者荨麻疹症状完全缓解。因此认为Hp感染是慢性荨麻疹的病因之一,其机制可能为Hp感染增加了胃黏膜血管的通透性,使机体与食物变应原接触机会增多;同时慢性感染刺激免疫系统,释放炎性介质,使皮肤血管对血管渗透性促进因子的敏感性增加进而导致荨麻疹的发生。蔡涛和李惠[5]研究认为,Hp非特异性作用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白介素4和y干扰素,使Th2细胞因子分泌增加,加重Th1/Th2失衡,这可能是Hp感染后诱发和加重慢性荨麻疹的免疫机制之一。李晓丽等[6]认为Hp感染可能是慢性荨麻疹发病或迁延不愈的原因之一,但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运用尿素14C呼气试验药盒对262例健康体检者和11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Hp感染情况调查,从临床效果的角度分析,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与慢性荨麻疹组Hp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袁定芬和徐佩红[7]、段西凌等[8]的临床观察一致。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根除Hp感染治疗患者与未进行根除Hp感染治疗临床效果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复杂,发病是多因素综合所致,虽然Hp感染是人类常见慢性细菌感染之一,但是否是慢性荨麻疹的病因,还值得探讨。

综上所述,慢性荨麻疹与Hp感染并无临床相关性。抗Hp治疗对慢性荨麻疹病情无影响。

[1]Marshall BJ,Warren JR.Unidentified curved bacilli in the stomach of patients with gastritis and peptic ulceration[J].Lancet,1984,1(8390):1311-1315.

[2]刘玲玲,朱学骏,姜薇,等.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随机双盲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6):306-309.

[3]孙琦巍,李书云,刘学彦.慢性荨麻疹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的初步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33(4):61.

[4]Di Campli C,Gasbarrini A,Nucera E,et al.Beneficial effect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on idiopathic chronic urticaria[J].Dig Dis Sci,1998,43(6):1226-1229.

[5]蔡涛,李惠.幽门螺杆菌刺激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白介素4和γ干扰素的意义[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6(6):362-363.

[6]李晓丽,林锐,张江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荨麻疹间关系的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4):280-281.

[7]袁定芬,徐佩红.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荨麻疹[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10):626-627.

[8]段西凌,林新瑜,李乐平,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酒渣鼻、慢性荨麻疹[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33(2):96-97.

猜你喜欢
风团荨麻疹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5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