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药物化学在理气药中的应用进展*

2014-04-15 11:13:45肖小梅胡志方郭慧玲胡律江郭三保赵晓娟
江西中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物质基础理气指纹

★ 肖小梅 胡志方 郭慧玲 胡律江 郭三保 赵晓娟

(1.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4;2.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 抚州 344000)

气为一身之主,升降出入,外而肌腠,内而脏腑, 是肌体的动力,与血共存,气可运血,血可载气。循环反复将营养物质源源不断输送到肌体的四肢百骸,推动肌体生长发育、肌体的新陈代谢、脏腑运动、物质的运输。但劳倦过度,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寒温不适等,均可使气的升降失常,引起气滞证或气逆证。故《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1]因此,如何灵活应用好理气药,是临床上一个重要的问题。理气药主要用于治疗“气滞”引起的胸腹疼痛等证候。 以疏通气机、消除气滞、平降气逆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又称行气药。多辛、苦,性温,气味芳香,具有行气消胀,解郁止痛、降逆等功效[2,3]。理气药是中国的传统药物,有着上千年的应用历史,尤其是复方理气药,依据“君臣佐使”的原则配伍组方,在疾病的临床治疗上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其药效不稳定,毒性不清楚,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药物作用机理不清等原因直接制约了我国中药的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药物口服后其有效成分可经由胃、小肠等部位直接吸收入血,或在肝脏经肝微粒体酶 (P450)代谢为有活性的代谢产物,或诱发机体产生激素等某些生理活性物质。无论经过何种途径,药物的有效成分必须以血液为介质辅送到各组织、器官、系统等病变的靶点,从而发挥相应的作用[4]。因此,给药后的血清才是真正发挥药效的成分,血清中含有的成分才可能是中药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

血清药物化学是从含有真正有效成分的血液中分取血清进行药物学研究,最早是由日本学者田代真一于1988年提出来的[5,6]。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是以传统药物化学方法为基础,综合应用多种现代技术,建立给药样品的全成分指纹图谱,通过中药指纹图谱建立疗效与化学成分的联系,分析鉴定进入体内后血清中移行成分,从而可以为中药及复方的配伍、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药动学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1 单味理气药中的应用

中药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能疏畅气机,以治疗气滞证或气逆证为主,临床上常用的理气药主要有陈皮、青皮、厚朴、枳实、枳壳、木香、乌药、香附、沉香等。基于它们良好的临床疗效, 采用血清药物化学的方法追踪其体内直接作用物质, 并以其中主要成分作为指标, 建立含量测定方法, 对这类理气药进行内在质量控制。

李晓玲等[7]对茶枝柑皮提取物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采用HPLC方法测定分析茶枝柑皮提取物给药后的含药血清,鉴定茶枝柑皮提取物灌胃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结果表明在茶枝柑皮提取物含药血清中发现了17个入血成分,其中5个为原型成分,其他的可能为代谢产物。其入血原型成分主要为多甲氧基黄酮、陈皮素和桔皮素等成分,深入研究其血清药物化学的表征,将有助于探索茶枝柑皮提取物的功效物质基础,探明其中的功能因子。

聂子文等[8]对乌药挥发油的血清药物化学进行研究,通过建立 HPLC 色谱分析方法,分析乌药挥发油给药前后血浆样品与其体外乌药挥发油的成分变化,鉴定血中移行成分。结果表明体外乌药挥发油在 11.6min 处有吸收峰,给乌药挥发油后 0.5,1,1.5,2,4,6h 的血浆与空白血浆相比,在 11.6min 和 46.5min 有新成分被测出。

郭楠等[9]通过建立 HPLC 色谱分析方法,对香附有效成分 α-香附酮进行血清药物化学和药物动力学研究。针对进入血液中的香附成分进行分析,从而初步筛选出其产生作用的物质基础,探讨其体内直接作用物质,为进行有效治疗控制和提取纯化工艺研究奠定基础。

2 复方理气药中的应用

复方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多是在分析全方、单味药及其相应的动物含药血清指纹图谱的基础上,比较各移行成分来自于那种单味药或为哪几种药物综合代谢的产物,从而探究其药效物质基础。

肖秋元等[10]通过建立大承气汤水煎剂及大鼠口服给药后血清的HPLC-DAD指纹图谱色谱分析方法,对大承气汤的血清药物化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承气汤复方体外可以明确标出的成分有58个,而其血中移行成分有37个,其中29个成分来源于复方中的原型成分,另外的8个为代谢物和新产生的物质。此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适用于大承气汤的物质基础研究,其结果初步确定了复方血中移行成分的来源,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大承气汤中的配伍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大承气汤物质基础奠定了基础。

枳术丸系张元素根据仲景《金匮要略》治水饮的枳术汤演化而成, 方中白术用量倍于枳实, 二药为细末, 荷叶煎水泛为丸, 主治腹胀、心下痞、胃脘痛等症,应用历史悠久。王喜军等[11]应用血清药物化学的方法, 对口服枳术丸后血清中移行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口服给药后,从大鼠血清中检测到了13个化合物,其中6个为枳丸中原型成分,7个为代谢产物,柏皮普、橙皮营及新橙皮普等为枳术丸主要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实验同时建立了枳术丸中入血成分柏皮营、橙皮昔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以此对枳术丸进行内在质量控制。

柴芩清肝汤是由柴胡、黄芩、白芍和甘草等制成的中药汤剂。付克等[12]采用HPLC-UV法建立柴芩清肝汤体外样品和灌胃前后大鼠血清样品的指纹图谱,分析柴芩清肝汤口服给药后大鼠体内血中移行成分,通过三者之间的比较确定柴芩清肝汤血中移行成分。结果检测到大鼠血中移行成分14个,8个为柴芩清肝汤中原型成分,6个为代谢产物。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柴芩清肝汤药效物质基础奠定了基础。

3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发展前景

中药是中国的国粹,其可贵之处在于中药之间的综合作用,但其有很多成分未明确, 如何有效的开展中药血清化学研究, 这是一个学术界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 有效化学指标成分的分析及检测是影响中药药物血清深入研究的难点, 今后的重点也应该结合药物血清的药理效应,分析和检测有效的化学成分并探讨其代谢规律与药理效应的关系,以阐明药物血清药理效应的物质基础, 使中药药物的血清研究上一个新台阶[13,14]。同时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亦有不足之处:(1)从胃肠吸收的药物在体内是进入血浆, 而非血清;(2)有些药物进入体内会有首过效应,肝脏的肝微粒体酶可能降解某些中药成分;(3)使用有机溶剂制备血清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中药成分与中药介导体内释放物质损失,影响中药成分的测定。因此,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应考虑以下问题。

3.1 分析与评价方法 给药样品成分分析及质量评价应该建立给药样品的全成分指纹图谱, 明确给药样品中所含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 测定主要成分的含量, 明确发挥药理效应的物质。

3.2 实验动物的选择 根据研究中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来选择实验动物, 从动物对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出发,选择与人体代谢行为相同或相似的动物, 真正模拟药物的体内过程[15,16]。

3.3 血清样品的处理方法 含药血清样品的制备运用有机溶剂萃取法、重金属盐沉淀蛋白法、有机酸沉淀蛋白法及超滤法等方法, 涡旋,再高速离心,使血中移行成分富集并纯化,减少干扰物质的影响。

3.4 血清样品的检测分析方法 血清样品的分析综合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液-质联用法、气-质联用法、薄层扫描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现代分析方法, 确定血中移行成分,进行药效相关性研究, 揭示药效物质基础。

3.5 多组分物质的综合评价分析 中药及复方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以体内直接作用物质为指标, 多成分同时分析,从单方药和复方中药的药动学相关性出发,给药方案个体化[17,18]。

4 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血清药物化学在近十几年的实践研究中取得众多卓越的成绩, 有力推动了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其研究方法的建立, 开创了中药复方研究的新局面, 为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阐明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技术支持[19]。中药指纹图谱现已成为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一种新模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从体内出发描述的指纹图谱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的领域在不断的延伸,已渗透到中药评价体系的各个方面, 包括中药化学指纹图谱(真实性鉴定)、生物指纹图谱和代谢指纹图谱(有效性评价和安全性评价)。建立血清药物化学动态图谱来反映中药化学成分群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药物原型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可以更加清楚地阐述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

[1]马福良.理气药在方剂中的应用[J]. 中医研究,1999, 12(3):3-5.

[2]冯惠清.理气药治疗妇科病的临床经验[J]. 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03, 25 (3):197-198.

[3]李兴泰,张家俊,陈为文,等.补气与理气中药及多糖类成分对鼠骨骼肌细胞能荷值的影响[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5):36-38.

[4]XU Hui-ming, MA Shu-lan, YANG Yong-qing, et,al.Study on Serum Segments Separated from the Acupuncture Serum by Gel Filtration[J].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2004, 23(5): 34-36.

[5]刘占京,李学林,马 静.血清药物化学在中药注射剂研究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药房, 2011, 22 (11):1 050-1 051.

[6]丁金龙,郭姣,朴胜华.血清药物化学及其在功能性食品研发中应用展望[J]. 现代食品科技, 2008,24(6): 613-616.

[7]李娆玲,黄庆华,游明霞,等.茶枝柑皮提取物血清药物化学的初步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5):2 666-2 668.

[8]聂子文,王小娟,刘红艳,等.乌药挥发油的血清药物化学及对兔在体肠运动影响的研究[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3,34(2):240-243.

[9]郭楠,孟繁娜.α-香附酮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09, 4 (4):312-313.

[10]王喜军,陈 曦,杨 舸.枳术丸口服给药后血中移行成分分析及其定量研究[J]. 中医药现代化,2007,9(2): 54-56.

[11]肖秋元.大承气汤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0,5:13-15.

[12]付克,张 丽,闫广利.柴芩清肝汤血清药物化学的初步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8): 1 897-1 898.

[13]肖秋元, 马超英.血清药物化学在中药物质基础方面的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5): 1 061-1 062.

[14]Kenneth A. Jacobson, Francesca Deflorian, Shilpi Mishra ,et,al. Pharmacochemistry of the Platelet Purinergic Receptors[J]. Purinergic Signalling, 2011, 7: 305-324.

[15]CHEN Lin-Lin,WANG Yan-Hui. Identific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Absorbed Componentsof Danggui-Shaoyao·San in Rat Plasma[J].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2011,9(5): 363-368.

[16]ZHANG Ai-hua, SUN Hui, YAN Guang-li,et,al. Serum Proteomics in Biomedical Research: A Systematic Review[J]. Appl Biochem Biotechnol, 2013, 170:774-786.

[17]周明眉,杨奎,姜远平,等.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学研究--反应体系中含药血清加入量的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8,14(6):43-44.

[18]李敏,杜力军,孙虹,等.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常用研究方法概况[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10): 637-638.

[19]李萍,刘惠如,黄涛.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对中药现代化的意义[J]. 中国药业, 2007, 16( 2): 58-59.

猜你喜欢
物质基础理气指纹
理气舒筋法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基层中医药(2022年8期)2022-11-17 08:42:44
Meta-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iqi Huoxue drop pill in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防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
像侦探一样提取指纹
为什么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
路伟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努力夯实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爵床抑制肾炎细胞增殖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
中成药(2018年4期)2018-04-26 07:12:36
基于自适应稀疏变换的指纹图像压缩
自动化学报(2016年8期)2016-04-16 03:39:00
可疑的指纹
脑脉康颗粒体外抗氧化活性药效物质基础初步研究
中成药(2014年11期)2014-02-28 22: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