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冰林 李汝杰 谢晓春
(1.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 江西 南昌 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 江西 南昌 330006)
吾师洪亮教授系江西省名中医,江西中医药大学眼科教授、主任中医师,师从全国中医眼科大师张子述教授,从事眼科临床与教研40年,在中西医结合诊疗眼科疑难病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是对眼底病及角膜病,针药并用,疗效显著,在业内享有盛誉,笔者随师侍诊,获益良多。现仅就吾师在治疗眼底视神经方面的疑难病医案介绍如下,以飧同道。
例1.罗某,男,50岁,干部。双眼视物不清3年余,于2005年11月30日入院。患者曾于2002年4月行脑部肿瘤手术,术后双眼视物不清,外院用弥可保、VitB、血脉通等药物治疗,无明显改善。眼科检查:视力:右光感,左0.05;双眼矫正视力无提高。双外眼无明显异常,眼底:双侧视盘色苍白,境界尚清,A∶V≈1∶2,黄斑中心凹光反射不清。双眼各方位运动可。诊断:西医:双眼视神经萎缩;中医:青盲,辨证:肝肾不足,目络瘀滞。治法:疏肝通络,养血明目。主用针刺眼周穴位:睛明、球后、承泣、丝竹空、太阳、攒竹、百会、风池,配穴多取合谷、光明、足三里、三阴交。球后穴于眶下缘外侧1/4与内侧3/4交界处进针,进针时嘱患者眼睛向鼻上方看,进针后针尖方向从外斜向内上朝视神经孔方向刺入,针刺深度为1寸。睛明穴进针时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右手缓慢进针,紧靠眼眶边缘直刺0.5寸,稍加捻转,手法宜轻,以患者眼部出现酸胀欲流泪为佳。若遇有阻力或出现痛感时不宜再深入。(注:针刺本穴容易引起出血,出针后需用消毒干棉球按压片刻)。攒竹向下朝睛明方向斜刺0.5寸。承泣向下斜刺0.5寸、太阳向下斜刺0.5寸。百会向上斜刺0.5寸。风池向内上方鼻尖方向斜刺进针1寸。光明、三阴交、足三里直刺1.5寸。合谷直刺0.5寸。所有穴位留针30分钟后起针,每日针刺一次(以下各例针刺同此法),同时配合中药院内制剂补肝益肾明目糖浆。治疗一月后左眼视力恢复至0.2,并于2005年12月28日出院。出院后坚持门诊针刺及口服中药治疗,至2006年10月9日查左眼视力0.25,2007年1月13日查左眼视力0.3,戴镜视力达0.4。
按:此例病人为脑部肿瘤手术后,出现视神经萎缩,属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中医病属青盲,辨证为肝肾不足,目络瘀滞,故治以补益肝肾,通络明目之剂,处方如下:枸杞子15g,菟丝子10g,茺蔚子10g,桑椹子15g,楮实子15g,生地15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10g,石菖蒲10g,炙远志10g,丹参15g;配合针刺眼周穴位刺激视神经传导冲动,改善眼部血液循环,促进视功能的恢复,使病情好转,视力恢复。
例2.余某,男,12岁,学生,2006年6月12日首诊,因双眼视力下降10月余入院,自2005年8月起,双眼视力减退,渐至模糊不清,曾先后赴省内外多家医院治疗,诊断为“双眼视神经萎缩”,曾用复方樟柳碱,弥可保等药,病情无改善,遂至我院求诊。入院时眼科检查:视力:右0.05,左0.25,双眼矫正视力无提高,双结膜无充血,角膜尚清,前房中深,瞳孔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存在,双晶状体透明,双玻璃体透明,双眼底:视盘境界尚清,色泽苍白,C/D≈0.3,A∶V≈2∶3,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眼压:右16.3mmHg,左15.3mmHg。视野检查:右眼视野严重缺损,视敏度极差;左眼视野缺损,视敏度降低。VEP示:双眼振幅降低,P100潜伏期延长。诊断为:西医:双眼视神经萎缩(炎症继发性视神经萎缩);中医:青盲,辨证:肝经郁热,玄府瘀滞。入院后主用中药疏肝泄热、通络明目之剂:柴胡12g,黄芩10g,当归10g,白芍12g,茯神10g,丹参15g,石菖蒲10g,决明子10g,菊花9g,茺蔚子10g,桑椹子15g;配合针刺眼周穴位(方法同上例),及营养支持剂等治疗。治疗后第4天,视力有所提高:右0.1,左0.5;10天后视力继续提高:右0.25,左0.8;28天后:眼底视盘色淡白,黄斑光反射可见,视力恢复至右0.25,左1.0,好转后出院。
按:此例病属中医之青盲,辨证为肝经郁热,玄府瘀滞,治宜疏肝泄热、疏通玄府,养肝明目,以院内制剂疏肝明目饮加减;同时配合针刺眼周穴位以改善眼部血液循环,促进视功能恢复,视力显著提高。
例3.郑某,女,66岁,退休教师。因右眼突发视物模糊27天,于2006年10月13日入院。患者自2006年10月3日起,右眼突发视物模糊,但不红不痛,曾在当地医院治疗,诊断为右眼视神经炎,曾用复方樟柳碱、复方丹参、地塞米松等治疗,病情未能得到控制,视力反而下降。现全身无明显不适,唯右眼视物不清。眼科检查:视力:右眼前/指数,左0.8~1,双结膜无充血,角膜尚清,前房中深,瞳孔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存在,双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右眼视盘色淡白,境界模糊,A∶V≈1∶3,黄斑反射不清。诊断:西医:右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医:暴盲,辨证:肝气郁结,目络瘀滞。治疗上针刺眼周穴位(方法同上),同时配合中药疏肝活血、通络明目之剂:夏枯草15g,淮牛膝10g,柴胡12g,当归10g,白芍12g,茯神10g,石菖蒲10g,决明子10g,菊花9g,茺蔚子10g,桑椹子15g,丹参15g;并口服博洛克、ATP、弥可保、复方血栓通胶囊。坚持治疗20天后,右眼:0.2。
按:此例属肝气郁结,目络瘀滞之暴盲,故治以疏肝解郁,通络明目之剂疏肝明目饮加减,同时配合针刺针刺眼周围的腧穴可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使局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从而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同时,还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兴奋性,恢复局部细胞的再生活力,使受损的视神经恢复功能,从而使视力提高,视野改善,获得良好效果。
例4.吕某,女,26岁,自由职业,2006年12月29日首诊。因右眼视力减退,眼前黑影1周入院。入院时眼科检查:视力:右指数/眼前,左0.03,矫正视力:右眼0.3,左眼1.0,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清亮,前房中深,瞳孔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透明,眼底:右眼视神经乳头充血水肿,境界模糊,A∶V≈1∶2,黄斑反射存在,左眼底未见明显异常。VEP检查提示:右眼视神经传导阻滞,左眼VEP正常。视野:右眼视野可见上方及颞下方视野缺损,光敏度降低。血常规示:白细胞:12.1×109/L,淋巴细胞比率:16.6%,中性:9.2×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75.2%。诊断:西医:右眼急性视神经炎;中医:暴盲,辨证:肝经郁热,目络瘀滞。入院后主用中药疏肝解郁,泄热通络明目之剂,柴胡12g,黄芩10g,生地15g,当归10g,白芍12g,川芎10g,茯神10g,丹参15g,决明子10g,菊花9g,茺蔚子10g,桑椹子15g;并配合眼部针刺治疗(方法同上),西医糖皮质激素、抗生素、营养支持剂、血管扩张剂等治疗,用药1天后右眼矫正视力增至0.4,3天后矫正视力至0.5,4天后矫正视力至0.6,5天后矫正视力恢复至0.8,第6天矫正视力至1.0,至1月6号出院视力一直稳定在1.0。右眼底视盘水肿消退,境界清楚,色泽正常,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于2007年1月6日出院,出院后一直坚持门诊复查,视力稳定。
按:此例病人为右眼急性视神经炎;中医属肝经郁热,目络瘀滞之暴盲。治以中药疏肝泄热,通络明目之剂,故以院内制剂疏肝明目饮加减;同时配合针刺眼周穴位从而使视力提高,视野改善,获得良好效果。
结语:洪亮教授认为:针刺眼部穴位,可刺激视神经传导冲动,改善眼部血液循环,促进视功能恢复,并配合中药辨证论治,针药结合治疗眼底疑难病症屡获奇效。同时,针刺眼周穴位,能缓解眼底血管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视乳头的血供。眼周取穴可疏通眼区之经气,活血通络,从而改善眼功能。针刺眼周穴位不但可以刺激兴奋受损眼部神经,还能解除眼肌痉挛和视力疲劳。实验研究表明,以眼周取穴为主的针刺治疗,具有特异性的抗氧化效应,能有效阻止各种自由基对白内障晶体蛋白的氧化损伤作用,此外,还具有调节肝脏的抗氧化酶谱变化,并与神经内分泌激素松果体素的作用相关。可见眼针治疗眼病一方面是局部取穴,另一方面也有调节周身气血阴阳平衡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眼疾的目的。针灸对视神经萎缩的治疗,重在“目系”的局部取穴,加上深刺可使针尖到达眶内后靠近视神经,而针感则向视神经扩散,从而“气至病所”而奏效。研究表明针刺对视神经萎缩患者的疗效与针刺激眼部特定穴位、改善眼内动脉循环及改善视觉通路状况有密切关系。针刺可有效改善颈内动脉和眼动脉血流情况,可使血流流速向正常血流速度转化。临床观察也表明针刺可增强组织代谢,改善微循环,改善视神经的缺氧状态以及视神经视网膜的血流灌注,从而使未发生严重病变的感光组织发生逆性改变。因此,导师临证时往往针药并用治疗视神经病变,更有利于视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视力的提高,视野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