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炳学 余书琦 张金莲 李志强 龚千锋
(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4)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 var.mongholicus(Bge.) 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饮片多生用或蜜炙用。味甘微温,入脾肺二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竭、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等症[1]。多年来人们对黄芪这味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主要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归纳,有利于人们对黄芪的深入认知,以便更好的应用于临床,现综述如下。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黄芪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类、黄酮类、皂苷等物质,这些成分大部分是黄芪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
1.1 多糖类成分 黄芪多糖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经提取、浓缩、纯化而成的水溶性杂多糖,是黄芪药理作用中起决定性因素的一类大分子物质,可作为免疫促进剂或调节剂,同时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抗辐射、抗应激、抗氧化等作用。
1.2 黄酮类成分 黄酮类成分如芒柄花黄素、3'-羟基芒柄花黄素(毛蕊异黄酮)及其葡萄糖苷、2',3'-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酮、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及其葡萄糖苷、7,3'-二羟基-4',5'-二甲氧基异黄烷、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及其葡萄糖苷等。其中有些成分具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4,2',4'-三羟基查尔酮和5,7,4'-三羟基异黄酮这两种成分在蒙古黄芪中被分离得到[2]。
1.3 皂苷类成分 皂苷类为黄芪中重要的有效成分。其中大部分以9,19-环羊毛脂烷型的四环三萜皂苷类为苷元,总称为黄芪皂苷或黄芪总皂苷。黄芪甲苷为黄芪有效成分的代表,是一种羊毛酯醇形的四环三萜皂苷,为黄芪药材的定性定量指标[3]。梁伟[4]按照药典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的方法,考察不同产地以及药用部位含量的变化,发现产地和药用部位的不同,黄芪甲苷的含量有所不同。
2.1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黄芪对免疫系统的作用体现在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上。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调节主要表现在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各种巨噬细胞产生的非针对某特定病原体的防御机能。黄芪对正常机体的抗体生成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对体细胞、自然杀伤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诱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多方面表现出多种生理活性。宁康健等[5]实验表明,黄芪多糖对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能够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小鼠采取剂量不同、给药途径不同的方式给药,发现可不同程度地增强其腹腔内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黄芪能促进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作用的机制可能是由于部分降低了抑制性T细胞的活性。
2.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黄芪对改善心功能具有肯定的作用。大量实验研究[6]表明,黄芪具有强心、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保护心血管内皮细胞、保护心肌细胞、提高耐缺氧能力、稳定心肌细胞膜等一系列作用。其中黄芪皂苷对心肌有正性肌力的作用,与强心苷类药物相似。黄芪总皂苷在不增加心肌耗氧量的情况下,能明显改善心肌梗死犬的心脏收缩力,增强冠脉流量,对心功能有保护作用[7]。而黄芪总黄酮(20、40 mg/kg)在给予小鼠的实验中表明黄芪中的总黄酮能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8]。此外,黄芪注射液应用在大鼠体外胸主动脉环灌流的模型上时[9],对去除内皮的血管具有舒张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内钙的释放有关。
2.3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给小鼠皮下注射黄芪水煎液可维持数小时的镇静作用。小鼠饮用30%黄芪水煎液15天,有加强小鼠学习记忆的作用,表明黄芪有利于小鼠大脑对信息的存储功能。
2.4 抗衰老作用 黄芪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王桂云等[10]取2月龄小鼠正常条件下饲养11个月,制成自然衰老模型,用黄芪黄酮浓缩液1 mL/只灌服小鼠6周,结果显示衰老小鼠胸腺细胞中NO及MDA的含量明显降低,SOD的活性增强,胸腺细胞凋亡受到抑制,由此说明黄芪黄酮浓缩液对衰老小鼠胸腺细胞的退行性变化具有改善或延缓作用。李维祖等[11]用糖皮质激素诱导制成前期大鼠衰老模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总苷及黄芪甲苷能降低肝、脑细胞胞浆与线粒体中MDA和GSSG含量,升高GSH含量,增强SOD和CAT活性。赵岚等[12]观察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端粒酶活性及催化亚基(TERT)的表达以及黄芪甲苷不同剂量干预后的改变,结果显示高剂量黄芪甲苷干预病鼠后端粒酶活性上调,高端粒酶活性可以起到延缓细胞衰老、保护细胞的作用。
2.5 抗肿瘤作用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防御功能衰退,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而肿瘤的生长又会加重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从而助长了肿瘤的恶化。黄芪多糖对多种实验型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黄芪多糖与IL-2/LAK抗肿瘤作用相似,二者配伍应用可明显提高LA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力。二者合并进行动态细胞免疫功能观察,提示二者均具有抵抗鼠脾NK细胞活性和IL-2产生能力下降的作用。说明黄芪多糖的抗肿瘤作用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有关。可改善机体肿瘤而致的免疫功能低下,促进免疫细胞活化释放内源因子,防止过氧化作用从而造成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和抑制作用。
2.6 保肝作用 黄芪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的作用。两种黄芪苷ASI和SK能对抗D-半乳糖胺和醋氨酚引起的肝损伤,黄芪苷是黄芪抗肝毒损伤的有效成分,其机理除抗生物氧化外,尚与代谢调节有关。另有研究认为,黄芪对防止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作用。
黄芪按其炮制方法可分为黄芪、炙黄芪等,其中黄芪生用偏于益卫固表,利尿退肿,托毒生肌;蜜炙黄芪甘温而偏润,长于益气补中,治一切气衰血虚之证[13]。
3.1 历史沿革 汉代有去芦法(《金匮要略》)。南北朝刘宋时代雷公在其炮制专著中最早提出“蒸半日”。宋代始载有蜜炙法,如蜜炙、蜜炒、蜜水拌炒、蜜蒸等;还始见有盐制法,如盐水浸焙、盐水拌炒、盐蜜水涂炙等及酒制法、炒制法等。元代有盐蜜水炙(《活幼》新书)。明清时期又提出新的炮制方法,如姜汁制、米泔制、九制黄芪、乳汁制等。现代一般都沿用蜜炙法,其他炮制方法几无沿袭,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有黄芪饮片、蜜炙黄芪两项。
3.2 净选与切制 黄芪需要净制,始见于汉代,即“去芦并叉附不用”。宋代始提出“洗净”;明代又有“刮皮”后入药的记载。黄芪切制技术始载于《雷公炮炙论》,即“手劈令细,锉用”。宋代提出“薄切、杵为细末、细切”等切制方法。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均收载为除去杂质,洗净,润透,软化后切厚片。
3.3 现代炮制方法 (1)黄芪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2)蜜炙黄芪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淋入净黄芪片中拌匀,闷润,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每100 kg黄芪饮片,用炼蜜25 kg。
3.4 炮制作用 黄芪的炮制作用、目的和理论始见于明清时期,如“生用治痈疽,蜜炙补虚损”,“治痈疽生用,治肺气虚蜜炙用,治下虚盐水或蒸或炒用”,“上部酒拌炒,中部米泔拌炒,下部盐水炒”,“蜜水涂之,炙过用,补中益气;如是若实腠理以固表,须酒炒”,“补气药中蜜炙用,疮疡药中盐水炒用”,“古人制黄芪多用蜜炙,愚易以酒炙,既助其达表,又行其泥滞也,若补肾及崩带淋浊药中,须盐水炒之”。
中药的贮藏保管与中药的质量、临床疗效、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密切相关[14]。饮片在贮藏过程中极易发生各种变化,变化之快慢,程度之大小,又取决于贮藏时间的长短和贮藏的环境条件。有的药材会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有效成分的含量逐渐下降,所以应充分保证药材的效用,制定详细的贮藏时间,保证其在这个时间内有效成分含量达到要求[15]。由于黄芪含糖量高,自然条件下不易干透,同时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以致极易发霉、虫蛀,饮片外观容易变色,严重影响了黄芪的品质和药用价值。若对黄芪长期贮藏,必须严格控制其贮藏环境的条件。首先,贮存于仓库中的饮片应选择摆放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日光的直接照射,温度适宜,室温一般应控制在25 ℃以下,相对湿度控制在75%以下[16]。其次,放置饮片时应与地面保持一定距离,距地面或墙面10~15 cm左右。各饮片之间应分类摆放,且需保持饮片间的空隙不应太密集。黄芪在贮藏期间,应定期检查,发现轻度霉变、虫蛀,及时摊散、晾晒,严重时用磷化铝、溴甲烷熏杀。有条件的地方可用密封抽氧充氮,进行气调养护。
黄芪是一味常用中药,主要是制成饮片,调剂于中药方剂中,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近年来在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使它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突出,在食品、保健品、化妆品行业中的应用也蒸蒸日上,市场开发潜力巨大。目前,黄芪已在多方面取得了许多显著成果,它的实际疗效亦是显而易见的,但其研究不足的方面还有很多,研究证明黄芪有延寿的良好效应,以其作为抗衰益寿的药物,值得高度重视和开发;再者黄芪的需求量很大,在今后的研究当中,可以考虑将市售的黄芪饮片小包装化,现有的小包装技术基础上,对黄芪饮片进行包装贮藏技术研究,选择最佳的包装材料和方法,出售小包装装量的黄芪饮片,这也解决了在调剂过程中存在的操作烦琐,饮片污染严重等问题,同时方便购买带来社会效益;另外,运用现代科学新技术,开发出更多安全可靠的新剂型例如泡腾片等也是非常期待推出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黄芪在临床实践应用上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83-284.
[2]李瑞芬,周玉枝,乔莉,等.蒙古黄芪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7,24(1):20-22.
[3]石海莲,吴大正,胡之璧.黄芪皂苷甲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8): 565-567.
[4]梁伟.不同产地黄芪及其药用部位的质量考察[J].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2):432-433.
[5]宁康健,阮样春,吕锦芳.黄芪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1):1 670-1 672.
[6]石岩.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应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6):129-130.
[7]陈颖丽,李伟,付萍,等.黄芪皂苷注射液对戊巴比妥钠所致心衰犬心脏舒缩功能的影响.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11):79-81.
[8]于影,赵明,刘贝贝,等.黄芪总黄酮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钾离子通道的作用[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8,13(3):180-183.
[9]张必祺,胡申江,单绮娴,等. 黄芪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及机制.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4(1):65.
[10]陈雯微.黄芪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保护作用观察[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 23(6):463-464.
[11]彭晓杰.黄芪对IgA肾病模型大鼠免疫紊乱调节作用的研究[D]. 长沙:中南大学,2007.
[12]孙丽丽,张惠君,张秋业,等.黄芪对过敏性紫癜病儿肾损害的预防效果[J]. 齐鲁医学杂志,2011.
[13]叶玉妹.夏翔治疗杂病善用黄芪[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13 -14.
[14]潘蕾,钟凌云.石膏饮片及其包装贮藏技术研究现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11):2 891-2 893.
[15]杨磊,朱青,曹臣.中药材储藏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湖南中医杂志,2012,28(6):95-97.
[16]周顺.中药饮片的养护保管[J]. 中医药导报,2007,13(2):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