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检验科,重庆 400038)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门诊多数患者和体检者都需要化验血液标本,所以静脉血采集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因此,如何科学、高效、方便地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静脉采血的速度和质量,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及减轻患者采血时的痛苦是门诊采血护士面临的一个难题。我科对部分无血容量不足、上肢血管情况良好的静脉采血患者采用无止血带静脉采血法采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在2013年7月3日和4日2 d的静脉采血患者中选择200例血容量充足、血管较好的上肢静脉进行穿刺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均由同一护士进行静脉采血,选择同一公司、同一型号的静脉采血针,采血部位选择粗、直、易固定的上肢肘正中、贵要或头静脉进行穿刺。实验组:选好血管后用安尔碘消毒静脉穿刺部位皮肤5~8 cm,嘱患者轻轻握拳,采血护士左手绷紧皮肤固定血管,右手持一次性无菌真空采血针头穿刺,穿刺成功后固定针头连接无菌真空试管,血液满足需要量的时候轻轻松拳,用无菌棉签轻压穿刺点,迅速拨针。对照组:选好血管穿刺点后在距穿刺点组上方6 cm处扎止血带,穿刺方法同实验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7%和98%,每例采血平均所需时间分别为1.13 min和1.79 min,患者满意率分别为99%和93%。由此可见:虽然采血成功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但实验组采血所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少,且更加快速、简便,另外,不扎止血带可以减轻患者局部不适的感觉,减少因为捆绑止血带压力高造成的标本溶血,故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长期以来,静脉采血都是先系止血带后再进行穿刺,但有报道称止血带压迫静脉采血,不松开止血带的任何时间内采血,其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的影响,而且见血立即松开止血带也会有同样结果,松开止血带5~10 s后见血才不会造成血液流变学的改变[1]。很多患者本来就对采血有畏惧感,扎止血带会让其感到手臂肿胀麻木,增加被采血者的痛苦和紧张感,有晕针晕血的潜在危险。所以,我科尝试部分患者使用无止血带静脉采血,一方面可以减轻患者因为止血带的压迫产生的疼痛和不适感、节约采血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标本的质量[2],另一方面也可减少患者等候时间、减少止血带使用数量、节省耗材和止血带的消毒成本及工作量、减少医源感染、避免因为工作忙乱忘记松止血带而引起差错事故等[3]。另外,门诊采血人数多、工作量大,反复的捆绑和松止血带也非常容易增大采血者的工作强度,造成采血者疲劳。
但是无止血带静脉采血法因一次性采血针连接管细、压力高,在没有扎止血带的情况下,采血针头进入血管后,不易出现回血或回血量少,而采血者穿刺成功的标准一般是以见到回血来判断[4]。针对静脉穿刺后针尾不见回血的情况,可利用返折一次性采血针使连接软管形成负压的方法,减少静脉穿刺成功后因压力不足所致的无回血现象,提高穿刺成功率[5]。在选择血管方面,尽量选择粗、直、并且容易固定的上肢静脉,如头静脉、肘正中静脉和贵要静脉。
医学心理学表明,个性的积极水平和倾向性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6],因此采血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操作技能和心理素质,敢于尝试新方法,运用无止血带进行静脉采血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无止血带静脉采血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因此要求操作者在静脉采血前仔细评估患者血管弹性、充盈度、分析是否适合无止血带静脉采血法,进针过程中要沿着血管的位置、方向,凭手感、经验、体会血管的弹性选择穿刺点,进针时要果断、快速、准确,角度要大,体会穿刺针在进入血管时的落空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孙国新.止血带压迫静脉采血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7,7(4):42-43.
[2] 彭 江.无止血带真空静脉采血法在成批人群采血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46.
[3] 卢妙云,黎庆芬,郑定容.静脉穿刺不扎止血带的临床应用[J].家庭护士,2008,6(12):1056-1057.
[4] 梁孝梅,秦泗芳,迟晓玲,等.负压进针穿刺在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9):1092.
[5] 陈佑碧.无止血带静脉采血中应用负压进针穿刺法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9,16(6):62-63.
[6] 姜亁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