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自强
大学存在的理由
伍自强
(江西理工大学,江西赣州341000)
大学作为一个近现代社会成功的机构,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不仅还将存在,也还将得到充分的发展。但同时也给我们办学者和大学工作者带来了一些启示:大学一定要借助网络这个强大的工具来完善自己的办学;大学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工作;大学要高度重视优良校风和文化的培养,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大学要高度重视学生实践环节的培养;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事”的理念贯穿于大学教育工作者头脑和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大学功能;大学职能;存在理由;思考启示
众所周知,大学的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是人才培养。这是大学的主要职能,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即古语所说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一个场所;其次是科学研究。大学聚集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都有着相同或不同的研究领域,或从事基础理论或从事科技应用的研究,以此推进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第三是社会服务。大学培养的人才终将走向社会,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大学的科研成果也必须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企业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也需要大学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提供人才服务和智力支持;第四是文化引领。以历史上看,大学一直都是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的发源和传播的重要阵地,在西方如此,在中国也如此!
一个机构的存在一定有其存在的理由,当一个机构的功能或职能不复存在或被他人所替代,这个机构也就是多余的了。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在争论传统商业被网络商务取代的同时,也有人说大学也会被网络大学所取代,理由有:人才培养所需的各种知识网络上都有,而且各种课件都是名家讲授,水平很高,如果有问题在网上一发贴,有许多热心人和专家马上会给你支招;科学研究方面有科学院、社科院和其他各种科研院所,并且企业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加强,大学的这个功能完全可以被替代;社会服务方面更是如此,现在市场经济社会,只要你付出足够的报酬,你要做的事情就会有许多专业人士来帮你完成;大学的文化引领功能,在网络文化的面前显得更为弱化,网络舆论现在已经达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程度。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功能的越来越强大已经对大学的存在问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慕课”风暴:挑战高等教育的未来》一文说道:“数百年历史的高等教育,如今在互联网的语境中面临自我重塑。人数无上限、时间无限制、地点无要求,嫁接互联网后的在线教育课程,正在全球范围牵引着百万量级的学习军团。”[1]《大数据时代的教育革命》一文的作者魏忠得出了“未来的教育会是怎样的?主流的模式必将是:视频成为主要载体;教育资源极其丰富;翻转课堂;按需学习;终生学习;不以年龄划线;远程教育的提法将消失;距离不再是问题,教育在学校之外发生,等等”[2]的结论。2013年12月19日张卉在网络上发了一篇文章《不知道MOOC?你OUT了!》指出:“MOOC是2011年末从美国硅谷发端起来的在线学习浪潮,简单地说,就是斯坦福、哈佛、MIT等顶尖名校主动将他们的课程制成视频,上传到特定的网络平台上,免费供全世界的人们学习。从此,你可以足不出户,正大光明地听常青藤名校的课,可以一睹你崇拜了很久的名教授的授课风采,你甚至还可以获得一张名校名课的结课证书……听起来很有趣吧,MOOC可是现在最时髦的教育和学习机制哦!”“MOOC是升级版的网络公开课……MOOC课程都是定期开课的,有点儿像学校的学期,所以错过就得等下次了……MOOC有作业,有deadline,有期末考试,通过考试会给你一张证书,满足你的小小虚荣心”[3]。《大数据时代的教育革命》一文同时发出了:“失去了知识垄断性的学校,剩下什么呢?是教堂?是厅堂?是弄堂?还是食堂?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学校确是会成为创新的阻碍力量。”“教师和学校的定义和内涵需要重新定位。”[4]这样的疑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也说道:“美国某杂志曾刊发一篇文章称‘未来50年内,美国4500所大学,将会消失一半’。这是否会变成现实,我们先不去讨论,但是MOOCs将促进大学功能加速转变,这是毫无疑问的。”[5]
然而,网络毕竟是虚拟的,大学是一个实体机构,大学的很多功能和职能是网络这个虚拟社会所无法替代的。笔者认为,大学存在的理由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传承。每所大学有其自身的校风、教风、学风,这是一所大学长期办学形成的文化传统和积淀,是靠这所大学的举办者、管理者、教师、学生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这些传承的文化有的可以总结概括,有的却只可意会无法言传,但却在这所大学的师生中脉脉相传,即使可以总结概括的也会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和含义。如“勤奋、严谨、求实、创新”这八个字在约一半以上的大学都有其中的至少两个字,但实际上各校有各校的不同。而这个功能在虚拟网络中是无法实现的。
2.修正错误。大学是教师和学生允许犯错的地方。在其他实体中,一个决策错误可能会导致国家和本单位的重大损失,一个数据计算错误可能会导致整个工程的失败,一个谈判没把握好可能会导致企业起死回生的订单失去。总之,在社会这个大实体中很少有允许人们犯错误(特别是严重错误)的地方,否则就要尝到犯错的后果。而大学就是允许教师和学生犯错的地方,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做N次失败的实验,学生的作业、设计甚至论文可以不对、有错误,老师会给予指出和修正,而学生们也正是在这种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成才!
3.情商训练。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等于20%的智商加80%的情商,尽管不是每个人都赞成,但情商的重要性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情商包括了人们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具体来说就是人们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控制力、耐挫折力、理智力和人们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气质、性格、能力等[6]。对这些方面的训练在虚拟世界是难以实现的,而大学是学生们集中的地方,其本身已就是一个小社会,学生们通过在一起现实的学习、生活、工作(兼职社会工作),潜移默化地在训练自己的情商,从而使自己一步一步成长成才。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大学也一样可以培养出许多杰出校友的原因所在。
4.方法训练。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础,方法对则事半功倍,方法不对则事倍功半。大学是教会学生掌握正确方法的重要阵地。在大学里,学生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研究的方法、学会做人的方法、学会做事的方法、学会思维的方法、学会发现问题的方法、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改进提高的方法等等。青年学生高中毕业后还不够成熟,需要一个地方再进一步的训练、提高,为走上社会更好地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而这些方法的训练靠虚拟的网络是无法完成的,需要一个实体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来开展训练,大学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5.实践训练。在网络上再逼真的3D模拟也没有现实的来得这么直接、这么感性。大学里为各个专业建立了各种不同的实践训练平台,有金工实训中心,有爆破实验室,有各种机器、设备实验室,有各种化验、检验实验室等等。再抽象、再难描述的结构、机构等通过实验室的实物和模型都能一目了然;再复杂、再难理解的工艺通过自己做一遍也都全部释然,并且直接感观过、亲自动手做过所记忆的知识可能是终身难忘的,而在网络上即使看几遍3D模拟,也是很容易让人忘记的。
6.社团锻炼。大学里有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组织,主流的是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其次,还有其他的如:大学生诗社、艺术团、书法协会、武术协会、健美操协会、围棋协会、电子协会等各种专业的和兴趣爱好的协会。在这些社团组织中学生们通过开展各种活动,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往能力等各种有利于人才培养和素质提高的能力。各个高校在分析本校杰出校友的情况时普遍发现,杰出校友中的绝大多数人在校读书时都承担了一定的学生社团工作,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学生在大学期间经历了一定的社团锻炼更有利于今后走上社会。
7.教研相长。大学既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也是科学研究的地方,尤其是高水平大学(以培养博士生这种高层次人才为标志)更要注重科学研究。教师的主要精力在培养人,适度从事科研可以提高自身在本学科、本领域的专业水平,这种提高回过来用于教学,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大有益处,尤其是培养博士人才,作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为依托,教师的科研水平不高,所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的水平也无法很高。只有大学才完全具备这种大面积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培养人才的功能。
8.学术自由。大学是一个学术自由的地方,可以对任何问题进行自由的学术探讨,这也是大学对社会进步所做的贡献。一个社会进步,总是有一批先驱者对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这些方法(或措施或手段)是全新的,因此不能禁锢人们的思想去提出意见和建议,需要一个完全自由、完全开放的环境,充分发挥人们的智慧和想像力,以找到一个相比较而言最佳的方法,大学一直承载着这个使命。但有一点要注意,作为学术探讨可以这样,但作为课堂教学却是有限制的。
当然,大学存在的理由还远不止这些,还有其他许多,但笔者认为重要的是以上八个方面。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大学一定要借助网络这个强大的工具来完善自己的办学。当今社会,互联网越来越发达,有线的网络在延伸,无线的网络在扩大,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到目前已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了,谁不重视网络意味着谁就要落后。大学必须高度重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这个越来越强大的工具来完善办学。首先要利用网络扩充我们的教育资源,如:电子图书、网上课件、网络讲座、网络课程等,使得学生们拥有更多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渠道;其次要利用网络来强化我们的管理,如:OA系统、一卡通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等等,使得我们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管理成本不断下降;再次要利用网络来强化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良好的网络环境和优良的校风,如:教育网络、QQ群、微信群、微博、论坛等等。
第二,大学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工作。在我们一些同志的认识中,认为学生工作只要学生不出事(如伤亡、被盗、打架、有时还有“闹事”等),学生工作就做好了,这是远远不够的。笔者非常赞成当下许多教育家所说的,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应改为“以教育为中心”,“教学”只是“教育”的一种形式,有各种各样的“教育法”,“育”才是根本。从这个概念出发,大学学生工作部门的地位应当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我们还存在一些大学没能真正落实“以教育为中心”这个理念,体现在学生工作队伍人员不足,不能像引进专职教师一样引进学生工作人员,各种激励措施大多只针对教学科研,有的甚至在工作经费、工作场所、工作设备等方面都不能保证学生工作的较好运行,严重削弱了大学“育人”的功能。从前述大学存在的八项理由中我们可以看出,与学生工作有关的达到六项,学生工作是大学存在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不可替代性最强。
第三,大学要高度重视优良校风和文化的培养,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每所大学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主管部门、办学定位、办学历史、举办者和管理者的理念等不同而各不相同,但一定要形成自身的优良传统、校风和文化,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并一代一代相传下来,最终形成大学自身的强大生命力。
第四,大学要高度重视学生实践环节的培养。《大数据时代的教育革命》一文里也谈到“学校里更少的课堂与更多的实验室,更多的交往与更少的讲授,更多的互动与更少的灌输,更个性化的服务和更灵活的学制,将是未来学校得益于互联网教育得到新生的机会”[7]。大学与网络学习显著的区别之一是:在大学里有各种实习、实验、实训等实践环节。当今社会急需一大批既懂理论又懂操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大学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科学地设置学习内容,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与企业合作建设,或自己独立建设达到与用人单位可以无缝链接的各种校内的和校外的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使所培养的学生走出学校可以零适应期投入工作。
第五,把“四个学会”贯穿于大学教育工作者头脑和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事”,这“四个学会”是我们大学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也是大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我们要防止一些学校里出现的:做管理的只管理、教书的只管教书、做学生工作的又找不到载体、做服务的只会服务这种现象,要把这“四个学会”贯穿于我们各个岗位每名员工的工作中去,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大学教育工作者”。大学教学生做人是第一位的;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因为大学只是我们人生中的“终身学习”的一个阶段;一个人只有有了一定的知识才能真正学会正确的思考,学生学会了正确的思维,才能为正确的做事打下基础;“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思考”,就需要我们掌握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
总之,大学作为一个近现代社会成功的机构,在互联网时代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不仅还将存在,也还将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正如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所说:“MOOCs的兴起,叩问传统大学:如果学生能用极低的费用在网上完成学业,大学就必须向社会证明,他们所能提供的课堂教学与考试的价值何在?人们为此付出高额学费的意义何在?”[8]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在办学、从事教育的过程中要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更好的平台和条件,为培养更多的对社会有益、有贡献的人才而不懈努力!
[1]黄达人.大学的声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黄达人.大学的观念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魏忠.大数据时代的教育革命[DB/OL].http://blog.caijing.com. cn/expert_article-151688-58519.shtml.2013-9-27.
[4]伍自强.大学生心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5]伍自强,魏先林.对我国高校管理的反思[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07,28(5):27-30.
[6]伍自强,罗嗣海,魏先林.独立学院内涵式发展战略探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29(4):68-72.
[7]“慕课”风暴:挑战高等教育的未来[N].中国教育报,2013-09-23. [8]张卉.不知道MOOC?你OUT了![DB/OL].http://www.360doc. com/content/14/0211/13/3832886_351601466.shtml.
G647
A
2095-3046(2014)02-0057-04
10.13265/j.cnki.jxlgdxxb.2014.02.012
2013-11-22
伍自强(1962-),男,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高教管理研究,E-mail:777033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