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重庆 400038)
枢椎脱位是常见的上颈椎疾患,由于寰枢椎正对口咽后方,手术入路仅能通过经口方式来进行[1]。口腔为有菌环境,为Ⅱ类手术切口。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尤其重要,我科对采用经口入路行寰枢椎脱位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枢椎脱位患者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11~59岁,平均43.7岁。外伤6例,畸形4例,结核2例,肿瘤1例,炎症1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为(6.2±1.2)分、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为(7.3±2.0)分。所有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颈部活动受限,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四肢感觉运动障碍。颈椎动力位片提示存在寰枢椎不稳或半脱位。
1.2.1 口腔护理 由于手术为口腔入路,口咽部结构复杂,为有菌环境,属于Ⅱ类手术切口,术前了解有无鼻窦炎、牙龈炎、咽喉炎等口腔鼻腔疾患,如有相关疾病,需及时处理;进温凉软食,少食辛辣食品,禁止食粗糙食物,忌食烫食,避免损伤口腔黏膜。
1.2.2 心理护理 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讲解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减轻痛苦的方法,减少患者的心理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2.3 术前训练 在护士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张口训练,使患者最大限度张大口腔,使口腔周围的肌肉松弛,防止术中长久撑开口腔导致下颌关节脱位及肌肉痉挛。指导并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及吹气球、吹水泡训练,练习有效咳嗽:先深吸气,再连续小声咳嗽,将痰液咳至支气管口,最后用力咳嗽,将痰液排出。行床上大小便训练以及训练病人学习用手势及写字交流,也可以使用面部表情表达不适感,以代替术后的发音困难。
1.3.1 病情观察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的情况,注意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必要时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严密观察有无呛咳、声音嘶哑,并与术前对比;重点预防脊髓创伤性水肿、血压增高、呼吸减慢等脊髓危象,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2];观察四肢动度、感觉情况。
1.3.2 呼吸道与口腔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是首要措施,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每次吸痰不超过15 s,密切观察血压、呼吸、氧饱和度,如有异常,立即停止吸痰。每日高频雾化吸入,雾化后行轴位翻身、拍背、排痰,每次吸痰时套管内加入2~3 mL雾化液,防止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气管导管口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定时更换纱布。
1.3.3 预防术后并发症与功能锻炼 预防肺部感染,翻身时戴好颈托,勿使颈部过伸或旋转;指导患者每日饮水2 500~3 000 mL,必要时行膀胱冲洗,防止泌尿系统感染;避免发生压疮,协助患者翻身,及时发现颈部皮肤被颈托压伤,定时按摩受压部位;指导患者行床上双下肢锻炼,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常规给予镇痛处理,如按压镇痛泵、肌内或静脉注射阿片类药物、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等,给予疼痛处理后0.5~1 h评估一次。诊疗时注意应用无痛技术,如无痛穿刺、无痛注射、无痛导尿等[3]。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床上四肢的功能锻炼,以增强肌力,术后3~4 d戴颈托床上坐起活动,逐渐床边活动,至自己行走,首次行走时间不超过15 min[4],指导患者活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采用SPSS 19.0软件完成统计处理,术前、术后VAS、JOA评分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14例患者术后寰枢椎复位满意,手术及护理后患者VAS、JOA分别为(2.2±1.1) 分、(12.4±2.0) 分,手术及护理前后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术中暴露良好,无颞下颌关节脱臼发生。13例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预期出院,1例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经多次换药愈合,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
随着脊柱外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经口咽入路手术越来越多,全新的手术方式给护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由于经口咽入路手术术野显露困难,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较严重,患者常存在心理问题。由于手术部位的特殊,风险大,经口腔入路术后影响进食和交流,患者常有恐惧、焦虑和担心手术不成功等,护士应细心地进行心理疏导,通过成功病例的讲解,有效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术中要求患者仰卧,颈部处于过伸位,为了最大限度地暴露椎体,需较长时间将口腔撑开,为适应术中的变化,要求患者术前进行张口训练及体位练习。通过术前张口训练,一方面给手术带来便利,方面手术医师的操作。另一方面减少术后患者的不适感。本组患者通过护理干预,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术后患者的VAS评分明显降低,为术后的恢复提供有力的支撑。
由于手术切口位于咽后壁,患者气管插管须待术后咽后壁切口愈合及咽喉部气管、黏膜水肿消失后才能拔除气管插管,因此,需要进行术前和术后的口腔护理。经口入路手术最易出现的术后并发症是经口的医源性感染[5],通过本组病例的实践,本文认为保持咽后壁切口处清洁、干燥,做好饮食护理非常重要。术前应侧重于口腔黏膜屏障的保护,防止细菌和过于刺激的食物影响黏膜的屏障功能;术后应促进伤口愈合及损伤的黏膜恢复,可给予表皮生长因子加速黏膜的修复[6]。由于全麻鼻腔插管、手术操作等相关因素造成鼻咽喉、气管黏膜损伤,术后患者有可能感觉吞咽困难、颈部不适、咳嗽无力或不敢咳嗽,通过采取指导患者行深呼吸训练,翻身拍背、指导患者咳嗽、咳痰,有利于保持术后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减少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护理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本组病例发现1例切口愈合不良,及时进行干预,最终愈合。因此,术前与术后早期护理干预是手术成功及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之一。
[参考文献]
[1] Menendez JA,Wright NM.Techniques of posterior C1-C2 stabilization[J].Neurosurgery,2007,60(1 Supp1 1):S103-111.
[2] 胡玉梅,许艳春,吴秀容.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70-71.
[3] 尹芝华,高 征,唐红英 .骨科建立无痛病房对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评价[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5):485-487.
[4] 郑敬梅.经口入路寰枢椎即时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2):43-44.
[5] 尹庆水,刘景发,夏 虹,等.寰枢椎经口咽前路手术预防感染之经验[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1):829-830.
[6] 刘 娟,梁海滨,梁 瑛.预防经口咽手术患者感染的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