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
摘要:湖北省2011年在机械类专业中率先开始探索“知识+技能”专业大类的技能高考。本文以文化课基础知识教学为背景,探讨中高职课程衔接对文化课基础知识的要求,提出了中高职文化基础课设置的建议。
关键词: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衔接;技能高考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025-03
自2011年开始,湖北省在机械类专业探索“知识+技能”专业大类技能高考,2014年技能高考将扩大至7个专业类别。2015年,湖北省普通高等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将全部实行技能高考。随着招生考试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中职教育不再是终结性教育,中职毕业生将会有一半以上通过技能高考这一途径升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趋合理。
然而,技能高考这一新兴事物,由于起步晚、发展快,也存在明显的不足,特别是中高职课程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中职学生大多文化课底子薄,升入高职后在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知识学习方面备感困难,从而影响到专业知识的学习。笔者拟从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衔接方面谈一点体会。
中职生源文化基础素质现状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招有三校生(中职生、技校生、职高生)。我们以湖北省某市的一所高职学院作为调查对象,收集了该校机械类专业中职与高中两类生源近两年来学生的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期末考试成绩,见表1。
数据分析发现,中职生源入校后因基础薄弱,文化课学习与普高生源相比有一定差距。
中高职文化基础课衔接不畅的原因
中高职文化基础课衔接不畅,主要是因为高职的文化基础知识学习是以高中为起点,而中职文化基础知识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高中有明显差异。
(一)衔接基础的偏差
根据1997年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规定,5A建立在3A基础上,5B建立在3B基础上。也就是说,在通常情况下,普通高校应以普通高中为基础,高职应以中职为基础。但从目前来看,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属高等教育范围,所以,无论是文化基础知识,还是专业技能知识,其课程体系都是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参照,文化基础知识对接普通高中文化基础背景。
(二)中职与高中主要文化基础课对比
由于中职与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在文化基础知识的侧重点上各不相同。高中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应试教育,对文化基础知识要求高,三年的学习重点主要是强化训练文化知识。中职学校主要是为学生就业服务,以技能学习为重点,只有少量学生参加技能高考、单招、对口升学,因此,总体教学设计对文化知识教学要求偏低。以湖北省的技能高考为例,文化综合考试中的数学,其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只有高中数学知识点的60%,且考试难度低,录取分数低。
由于培养目标的侧重点有差异,因而教学内容和要求知识掌握的程度也有不同。以数学为例,中职数学按模块化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高中数学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职数学基础模块合计128学时,职业模块为32~64学时;高中数学仅必修模块就合计有180学时,而且高中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还增加了很多业余补课时间;而中职学校一般只教授基础模块,有的中职学校只安排大约90学时的数学教学。可见,中职数学的教学时数比高中要少得多。将中职与高中的英语课程进行比较,情况与数学课程基本一样。
(三)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薄弱
考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学习习惯不太好,自律性较低,行为习惯松散的孩子,80%以上的人中考成绩在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以下。以湖北省某国家示范性建设中职学校为例,该校2012年招收普通中职学生1025名,其中276名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中考分数分布情况如表2:
该校所在市的中考总分为690分。语文、数学、外语卷面分各为120分,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为350分。
对策研究
从上述情况分析来看,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已显而易见。职业教育的文化基础课程设置简单地说有两方面目标:一是为今后学生的持续学习打基础;二是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服务。
(一)构建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体系
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教育,都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服务的,故文化基础课的教育功能必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精选教学内容,构建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公共基础课体系。见表3。
(二)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的设置
湖北省的“知识+技能”升学考试,于中职学生入学第二年7月举行技能操作考试,获得合格证后,再参加第三年7月的文化综合考试。从文化综合考试的考纲分析,考试难度较普通高考容易得多,每年通过率90%以上。但因高职学习的需要,中职文化基础课不能仅以考纲要求为准,应高于考纲要求,基本达到高中生水平,同时又要与毕业生就业需求一致。中高职课程按一体化设计,分“2+1”和“2+1”两个阶段。第一个“2+1”为中职阶段,其中“1”为第三年,可设衔接课程;第二个“2+1”为高职阶段,“1”为高职顶岗实习时间。中高职共12个学期。我们主要探讨文化基础课设置。
中高职公共课教学应体现能力本位原则,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信息搜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理分析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服务。公共基础课衔接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从左向右,难度依次增加。中职公共基础模块可以满足技能高考文化课的要求,但要与高职文化课程衔接,则必须学习后面各模块内容,中职第3年是为升入高职深造达到基本文化水平而设置的。高职公共基础模块Ⅰ是大部分专业均要开设的,高职公共基础模块Ⅱ是与各专业相对应,按专业要求开设的。湖北省“知识+技能”升学考试中,语文、数学的考试大纲只提出了最基本的知识要求。以数学为例,2011年考试内容与考核要求只包含了“集合、不等式、三角函数、直线”,并且只是各部分很浅显的知识,如果学生升入高职学习高等数学,显然基础是不具备的。因而,第3学年的数学在广度和深度上要加强,以便为学习高等数学储备必要的初等数学知识。有学者对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情况进行了分析,凡是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均要求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相当普通高中教育程度),能够适应大学教育的需要。
另外,在讲授内容的难度上,应尽量把握基础,在解题技巧上不做过高要求。如中职数学中,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都没有涉及很多内容,那么相应地,高职数学中与此相关内容就可删除或不讲;再则,高等数学有关理论的证明推理等可尽量弱化,而对结论的应用及与生活、职业有关的数学模型可以引导学生多思考。
实现中高职衔接,搞好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针对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提高认识,其次要统筹规划专业,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使整个职业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整合功能,促进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庄小红.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衔接的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26):14-17.
[2]孙淑萍,胡秋宏.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10(14):44-46.
[3]张家寰.中高职衔接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37-39.
[4]荀莉.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现状综述[J].职教论坛,2012(13):47-52.
[5]赵志群.境外中高职课程衔接给我们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2(22):62-64.
(责任编辑:杨在良)
摘要:湖北省2011年在机械类专业中率先开始探索“知识+技能”专业大类的技能高考。本文以文化课基础知识教学为背景,探讨中高职课程衔接对文化课基础知识的要求,提出了中高职文化基础课设置的建议。
关键词: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衔接;技能高考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025-03
自2011年开始,湖北省在机械类专业探索“知识+技能”专业大类技能高考,2014年技能高考将扩大至7个专业类别。2015年,湖北省普通高等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将全部实行技能高考。随着招生考试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中职教育不再是终结性教育,中职毕业生将会有一半以上通过技能高考这一途径升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趋合理。
然而,技能高考这一新兴事物,由于起步晚、发展快,也存在明显的不足,特别是中高职课程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中职学生大多文化课底子薄,升入高职后在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知识学习方面备感困难,从而影响到专业知识的学习。笔者拟从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衔接方面谈一点体会。
中职生源文化基础素质现状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招有三校生(中职生、技校生、职高生)。我们以湖北省某市的一所高职学院作为调查对象,收集了该校机械类专业中职与高中两类生源近两年来学生的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期末考试成绩,见表1。
数据分析发现,中职生源入校后因基础薄弱,文化课学习与普高生源相比有一定差距。
中高职文化基础课衔接不畅的原因
中高职文化基础课衔接不畅,主要是因为高职的文化基础知识学习是以高中为起点,而中职文化基础知识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高中有明显差异。
(一)衔接基础的偏差
根据1997年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规定,5A建立在3A基础上,5B建立在3B基础上。也就是说,在通常情况下,普通高校应以普通高中为基础,高职应以中职为基础。但从目前来看,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属高等教育范围,所以,无论是文化基础知识,还是专业技能知识,其课程体系都是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参照,文化基础知识对接普通高中文化基础背景。
(二)中职与高中主要文化基础课对比
由于中职与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在文化基础知识的侧重点上各不相同。高中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应试教育,对文化基础知识要求高,三年的学习重点主要是强化训练文化知识。中职学校主要是为学生就业服务,以技能学习为重点,只有少量学生参加技能高考、单招、对口升学,因此,总体教学设计对文化知识教学要求偏低。以湖北省的技能高考为例,文化综合考试中的数学,其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只有高中数学知识点的60%,且考试难度低,录取分数低。
由于培养目标的侧重点有差异,因而教学内容和要求知识掌握的程度也有不同。以数学为例,中职数学按模块化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高中数学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职数学基础模块合计128学时,职业模块为32~64学时;高中数学仅必修模块就合计有180学时,而且高中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还增加了很多业余补课时间;而中职学校一般只教授基础模块,有的中职学校只安排大约90学时的数学教学。可见,中职数学的教学时数比高中要少得多。将中职与高中的英语课程进行比较,情况与数学课程基本一样。
(三)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薄弱
考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学习习惯不太好,自律性较低,行为习惯松散的孩子,80%以上的人中考成绩在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以下。以湖北省某国家示范性建设中职学校为例,该校2012年招收普通中职学生1025名,其中276名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中考分数分布情况如表2:
该校所在市的中考总分为690分。语文、数学、外语卷面分各为120分,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为350分。
对策研究
从上述情况分析来看,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已显而易见。职业教育的文化基础课程设置简单地说有两方面目标:一是为今后学生的持续学习打基础;二是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服务。
(一)构建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体系
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教育,都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服务的,故文化基础课的教育功能必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精选教学内容,构建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公共基础课体系。见表3。
(二)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的设置
湖北省的“知识+技能”升学考试,于中职学生入学第二年7月举行技能操作考试,获得合格证后,再参加第三年7月的文化综合考试。从文化综合考试的考纲分析,考试难度较普通高考容易得多,每年通过率90%以上。但因高职学习的需要,中职文化基础课不能仅以考纲要求为准,应高于考纲要求,基本达到高中生水平,同时又要与毕业生就业需求一致。中高职课程按一体化设计,分“2+1”和“2+1”两个阶段。第一个“2+1”为中职阶段,其中“1”为第三年,可设衔接课程;第二个“2+1”为高职阶段,“1”为高职顶岗实习时间。中高职共12个学期。我们主要探讨文化基础课设置。
中高职公共课教学应体现能力本位原则,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信息搜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理分析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服务。公共基础课衔接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从左向右,难度依次增加。中职公共基础模块可以满足技能高考文化课的要求,但要与高职文化课程衔接,则必须学习后面各模块内容,中职第3年是为升入高职深造达到基本文化水平而设置的。高职公共基础模块Ⅰ是大部分专业均要开设的,高职公共基础模块Ⅱ是与各专业相对应,按专业要求开设的。湖北省“知识+技能”升学考试中,语文、数学的考试大纲只提出了最基本的知识要求。以数学为例,2011年考试内容与考核要求只包含了“集合、不等式、三角函数、直线”,并且只是各部分很浅显的知识,如果学生升入高职学习高等数学,显然基础是不具备的。因而,第3学年的数学在广度和深度上要加强,以便为学习高等数学储备必要的初等数学知识。有学者对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情况进行了分析,凡是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均要求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相当普通高中教育程度),能够适应大学教育的需要。
另外,在讲授内容的难度上,应尽量把握基础,在解题技巧上不做过高要求。如中职数学中,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都没有涉及很多内容,那么相应地,高职数学中与此相关内容就可删除或不讲;再则,高等数学有关理论的证明推理等可尽量弱化,而对结论的应用及与生活、职业有关的数学模型可以引导学生多思考。
实现中高职衔接,搞好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针对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提高认识,其次要统筹规划专业,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使整个职业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整合功能,促进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庄小红.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衔接的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26):14-17.
[2]孙淑萍,胡秋宏.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10(14):44-46.
[3]张家寰.中高职衔接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37-39.
[4]荀莉.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现状综述[J].职教论坛,2012(13):47-52.
[5]赵志群.境外中高职课程衔接给我们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2(22):62-64.
(责任编辑:杨在良)
摘要:湖北省2011年在机械类专业中率先开始探索“知识+技能”专业大类的技能高考。本文以文化课基础知识教学为背景,探讨中高职课程衔接对文化课基础知识的要求,提出了中高职文化基础课设置的建议。
关键词: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衔接;技能高考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025-03
自2011年开始,湖北省在机械类专业探索“知识+技能”专业大类技能高考,2014年技能高考将扩大至7个专业类别。2015年,湖北省普通高等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将全部实行技能高考。随着招生考试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中职教育不再是终结性教育,中职毕业生将会有一半以上通过技能高考这一途径升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趋合理。
然而,技能高考这一新兴事物,由于起步晚、发展快,也存在明显的不足,特别是中高职课程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中职学生大多文化课底子薄,升入高职后在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知识学习方面备感困难,从而影响到专业知识的学习。笔者拟从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衔接方面谈一点体会。
中职生源文化基础素质现状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招有三校生(中职生、技校生、职高生)。我们以湖北省某市的一所高职学院作为调查对象,收集了该校机械类专业中职与高中两类生源近两年来学生的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期末考试成绩,见表1。
数据分析发现,中职生源入校后因基础薄弱,文化课学习与普高生源相比有一定差距。
中高职文化基础课衔接不畅的原因
中高职文化基础课衔接不畅,主要是因为高职的文化基础知识学习是以高中为起点,而中职文化基础知识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高中有明显差异。
(一)衔接基础的偏差
根据1997年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规定,5A建立在3A基础上,5B建立在3B基础上。也就是说,在通常情况下,普通高校应以普通高中为基础,高职应以中职为基础。但从目前来看,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属高等教育范围,所以,无论是文化基础知识,还是专业技能知识,其课程体系都是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参照,文化基础知识对接普通高中文化基础背景。
(二)中职与高中主要文化基础课对比
由于中职与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在文化基础知识的侧重点上各不相同。高中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应试教育,对文化基础知识要求高,三年的学习重点主要是强化训练文化知识。中职学校主要是为学生就业服务,以技能学习为重点,只有少量学生参加技能高考、单招、对口升学,因此,总体教学设计对文化知识教学要求偏低。以湖北省的技能高考为例,文化综合考试中的数学,其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只有高中数学知识点的60%,且考试难度低,录取分数低。
由于培养目标的侧重点有差异,因而教学内容和要求知识掌握的程度也有不同。以数学为例,中职数学按模块化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高中数学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职数学基础模块合计128学时,职业模块为32~64学时;高中数学仅必修模块就合计有180学时,而且高中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还增加了很多业余补课时间;而中职学校一般只教授基础模块,有的中职学校只安排大约90学时的数学教学。可见,中职数学的教学时数比高中要少得多。将中职与高中的英语课程进行比较,情况与数学课程基本一样。
(三)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薄弱
考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学习习惯不太好,自律性较低,行为习惯松散的孩子,80%以上的人中考成绩在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以下。以湖北省某国家示范性建设中职学校为例,该校2012年招收普通中职学生1025名,其中276名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中考分数分布情况如表2:
该校所在市的中考总分为690分。语文、数学、外语卷面分各为120分,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为350分。
对策研究
从上述情况分析来看,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已显而易见。职业教育的文化基础课程设置简单地说有两方面目标:一是为今后学生的持续学习打基础;二是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服务。
(一)构建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体系
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教育,都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服务的,故文化基础课的教育功能必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精选教学内容,构建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公共基础课体系。见表3。
(二)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的设置
湖北省的“知识+技能”升学考试,于中职学生入学第二年7月举行技能操作考试,获得合格证后,再参加第三年7月的文化综合考试。从文化综合考试的考纲分析,考试难度较普通高考容易得多,每年通过率90%以上。但因高职学习的需要,中职文化基础课不能仅以考纲要求为准,应高于考纲要求,基本达到高中生水平,同时又要与毕业生就业需求一致。中高职课程按一体化设计,分“2+1”和“2+1”两个阶段。第一个“2+1”为中职阶段,其中“1”为第三年,可设衔接课程;第二个“2+1”为高职阶段,“1”为高职顶岗实习时间。中高职共12个学期。我们主要探讨文化基础课设置。
中高职公共课教学应体现能力本位原则,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信息搜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理分析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服务。公共基础课衔接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从左向右,难度依次增加。中职公共基础模块可以满足技能高考文化课的要求,但要与高职文化课程衔接,则必须学习后面各模块内容,中职第3年是为升入高职深造达到基本文化水平而设置的。高职公共基础模块Ⅰ是大部分专业均要开设的,高职公共基础模块Ⅱ是与各专业相对应,按专业要求开设的。湖北省“知识+技能”升学考试中,语文、数学的考试大纲只提出了最基本的知识要求。以数学为例,2011年考试内容与考核要求只包含了“集合、不等式、三角函数、直线”,并且只是各部分很浅显的知识,如果学生升入高职学习高等数学,显然基础是不具备的。因而,第3学年的数学在广度和深度上要加强,以便为学习高等数学储备必要的初等数学知识。有学者对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情况进行了分析,凡是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均要求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相当普通高中教育程度),能够适应大学教育的需要。
另外,在讲授内容的难度上,应尽量把握基础,在解题技巧上不做过高要求。如中职数学中,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都没有涉及很多内容,那么相应地,高职数学中与此相关内容就可删除或不讲;再则,高等数学有关理论的证明推理等可尽量弱化,而对结论的应用及与生活、职业有关的数学模型可以引导学生多思考。
实现中高职衔接,搞好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针对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提高认识,其次要统筹规划专业,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使整个职业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整合功能,促进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庄小红.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衔接的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26):14-17.
[2]孙淑萍,胡秋宏.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10(14):44-46.
[3]张家寰.中高职衔接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37-39.
[4]荀莉.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现状综述[J].职教论坛,2012(13):47-52.
[5]赵志群.境外中高职课程衔接给我们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2(22):62-64.
(责任编辑:杨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