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泉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2
摘 要 运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郑州市马拉松爱好者参与国内马拉松赛事进行了调查,了解其参赛次数、赛前准备训练及消费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为相关部门推广马拉松赛事和鼓励群众参与全民健身运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拉松爱好者 参与赛事 郑州市
一、前言
马拉松(marathon)是一项考验耐力、毅力的长跑运动。我国第一个马拉松比赛是北京马拉松赛,开始于1981年9月27日。目前中国每年开展马拉松比赛已经达到30多个。2007年之前,郑州市只有少数马拉松爱好者参与马拉松比赛。随着郑开国际马拉松比赛的举办,郑州市马拉松爱好者数量猛增,仅参与2013郑开国际马拉松比赛(全程或半程)的人数超过了1000人。不少马拉松爱好者还开始积极参与国内的其他比赛。本文以郑州市马拉松爱好者参与国内马拉松赛事为切入点,通过调查了解分析郑州市马拉松爱好者参与国内马拉松赛事特点,为相关部门推广马拉松赛事和鼓励群众参与全民健身运动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地点
郑州市体育场、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市工人文化宫等郑州市马拉松爱好者训练聚集地。
(二)调查对象
以参与并完成两次或两次以上马拉松比赛(全程或半程)的爱好者为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
1.访谈法,根据研究的目的与内容向这些马拉松爱好者了解他们备战和参加比赛情况。
2.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3%。所有数据采用spss11统计软件进行相应处理及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郑州市马拉松爱好者参与国内马拉松比赛具体情况
1.参与国内马拉松比赛次数分析
调查显示,多数郑州市马拉松爱好者参与比赛的积极性非常高。每年参与一项赛事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马拉松爱好者,仅仅2013年参加两次或两次以上赛事的人数超过了被调查人数的超过了50%,其中有13.4%爱好者超过了5次(见表1),最多的达到17次。
2.参与国内马拉松比赛比赛地
河南省的唯一赛事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在郑州培养了众多马拉松爱好者,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几乎是郑州马拉松爱好者的首选和必选赛事。对于国内其他的赛事参赛选择,郑州马拉松爱好者更多的倾向像北京、厦门等知名的金牌赛事和距离较近、交通方便的太原等马拉松赛事(见表2)。
3.参与国内马拉松比赛的报名参赛方式
从报名参与比赛的形式看多数爱好者是以结伴或俱乐部组织的形式自费参与各项赛事。结伴参与比赛可以相互照应,像长跑俱乐部等业余组织积极的组织马拉松爱好者参与比赛,可以同一提供交通住宿,还提供后勤的保障,为爱好者提供了便利。一些与体育运动相关的企业利用网络组织爱好者参与比赛,在提供一些参赛服务的同时,为企业做宣传(见表3)。
(二)郑州市马拉松爱好者参与国内马拉松比赛的赛前训练
为了保证顺利完成比赛并取得好的成绩,郑州市马拉松爱好者平时的训练还是比较充分(见表4、表5)。从每周训练的负荷总量看多数爱好者的周训练负荷总量在50km以上人数占85.5%,多数马拉松爱好者的周负荷在50km~80km之间。可以看出这些爱好者为了保证有充沛的体能参加比赛,已经掌握了适合自己的比较合理、科学的训练量和强度(见表6)。
(三)郑州市马拉松爱好者参与国内马拉松比赛的消费投入
郑州市马拉松爱好者用于比赛的投入主要集中在路费和住宿的费用。由于训练量大和多次参与比赛,更多的马拉松爱好者比较关注跑鞋,多数爱好者每年都将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购置适合自己的专业马拉松跑鞋(见表7)。郑州市马拉松爱好者对于饮食的额外投入并不高,只是根据马拉松这项运动的特点调整饮食习惯。
四、结论
(一)马拉松比赛集竞技性、挑战性、休闲性为一体,在郑州已经拥有大批爱好者,数量还不断增加。这与当前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有很大关系。
(二)郑州市的马拉松爱好者已经逐步有组织、有计划参与各项赛事,同时对赛事开始有自己的选择。因参赛便利,郑开国际马拉松是众多爱好者的首先和多次参与的赛事。包括金牌赛事在内众多知名赛事已经成为爱好者参与省外赛事的首选。
(三)为了顺利完成比赛和提高自己的参赛成绩,郑州市的马拉松爱好者赛前准备比较充分。众多爱好者制定了包括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在内训练计划,训练方法也开始专业化。
(四)郑州市马拉松爱好者对参与马拉松赛事的投入,显示出他们对这项运动的热爱。群众体育管理部门和一些企业可以与这些爱好者结合,在支持马拉松爱好者对参与马拉松赛事同时,借助比赛宣传企业,更重要是推动群众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焦芳钱,刘大庆.我国女子马拉松训练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体育科技.2008(7).
[2] 葛青,董松等.我国业余马拉松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1(2).
[3] 焦芳钱,刘大庆.对我国女子马拉松运动员年度训练负荷安排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
[4] 丁峰.中国城市社会体育演变的特征与发展前景[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