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烈
【关键词】有效提问 准确性 趣味性 思考性
【中图分类号】G ?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
0046-01
问题教学法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手段,通过提问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尤其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设计问题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探究,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培养。
一、紧扣重点——提问要有准确性
新课改以来,传统的“满堂灌”现象少了,教师们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提问作为激发学生自主意识的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然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出现了另外一种不正常的课堂现象:大量的师问生答的“满堂问”现象。学生根本没有深入思考的时间,回答问题也只能是张嘴附和,学生的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其实,提问在于“精”而不在“多”,有效的问题才能达成高效的课堂。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梯形的面积》时,如何引导学生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的重点。有的教师设计大量的问题,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再到梯形面积如何转化、转化后与原图形的关系等。这样的提问,充其量也只是教师思维的展现,而非学生的探究。其实在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转化和推导。因此,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同学们,利用前面学过的转化方式,我们可以将梯形转化为哪种已知的图形呢?根据转化后图形与梯形的关系,你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吗?
这样的提问,能有效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迁移,学生通过动手剪拼的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已知的图形,再通过观察思考两种图形之间的关系,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学生获得了充分的操作和思考时间,有利于思维的发展。
二、调动热情——提问要有趣味性
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才能激发自身潜能,集中精力于学习上,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快乐的基础上产生问题意识,在自主探究中解决问题,提高问题探究的效率。
(一)在故事情境中提问。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时,笔者改编了《小猫钓鱼》的童话故事,引导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探究数学问题。有一天,天气晴朗,小猫和妈妈带着渔具来到小溪边钓鱼。溪边的环境真好啊,淘气的小猫哪里还有心思钓鱼呢?只见它放下鱼竿,一会儿跑进草丛中抓小青蛙,一会儿又跑到花丛边抓蝴蝶,一会儿又追赶飞过的小鸟。很快,一个上午的时间过去了,小猫连一条鱼儿也没钓到,再看看猫妈妈,已经钓到了6条大鱼。接着,笔者问道:“小朋友,猫妈妈钓到了多少条鱼啊?你能用数字写出来吗?”学生写出6。然后,笔者又问道:“那么小猫钓到了多少条鱼呢?”学生:“没有鱼。”笔者追问到:“没有应该用什么数字表示呢?”这样,自然地引出了“0”的概念。
(二)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引思。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生活化情境,将抽象的知识以具体、形象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有利于学生产生问题意识,进行数学思考。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人民币的认识》时,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设计:(1)星期六早上,我和妈妈到菜市场买菜,要买些什么菜呢?(2)以多媒体展示多种面值的人民币。根据刚才我们买的菜,该怎么付钱呢?这样的问题,具有真实感和亲切感,引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通过思考,实现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构建了人民币的概念。
三、关注思维——提问要有思考性
数学是一门培养思维能力的学科,教师的提问不能以获得结果为唯一目标,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设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时,笔者首先使用多媒体呈现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大写字母Z、正方形、京剧脸谱、平行四边形、圆形,然后提问:“以上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学生通过观察和画对称轴的方式,判断出正方形、京剧脸谱、圆形是轴对称,其他不是。接着,笔者又追问:“以上三个同样是轴对称图形,从它们对称的角度看有没有区别呢?”这样的问题,是学生事先没有料到的,但却非常有意义,于是引发了他们进一步深入的思考。经过探究,最后学生发现同为对称图形,有些有多条对称轴,有些只有一条,而有些可以有无数条,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总之,提问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环节,提问设计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围绕学生设计问题,以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